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46|回復: 1

[医药临床] 介入疗法加疏肝健脾扶中治肝癌验案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1-4 0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赵某某,男,60岁,2006年8月9日初诊。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同年7月发现肝癌,介入治疗。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差乏力,食欲不佳,肝区不适,晨起口苦,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红,舌体胖,有齿痕,苔黄腻,脉弦细。

辨治要点:肝区不适、晨起口苦、脉弦肝郁也;面色萎黄、大便时干时溏、舌淡胖脾虚也。情致不舒、疫毒长期著于肝以及脾虚土壅等皆可致肝郁;而长期的肝郁,木不疏土,又可致脾虚。肝郁脾虚日久不解,加之疫毒留着,致使肝之气血郁滞,痰湿停留,终致肝积形成。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扶中,拟丹栀逍遥散化裁。

处方:丹皮10克,炒山栀1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土茯苓30克,炒柴胡10克,茵陈15克,凌霄花15克,绿萼梅10克,水红花子10克,桃仁5克,地龙5克,炮山甲10克,鳖甲15克,败酱草10克,藤梨根15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方义:方中当归、白芍养肝、柔肝;茯苓、白术健脾扶中;柴胡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解郁热;外感湿热疫毒,胶结于中,郁阻成黄,茵陈芳香宣发,能逼入侵之邪外出,陈去而新生;绿萼梅疏肝解郁;凌霄花凉血散瘀;桃仁、地龙、水红花子善松解肝硬化;炮山甲、鳖甲善软坚消积;藤梨根、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代赭石、鸡内金、生麦芽开胃消瘤;炙甘草扶中、调和诸药。

2006年9月20日复诊:食欲好转,晨起口苦减轻,大便溏好转,有时胃脘疼痛,舌体胖,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调方如下:丹皮10克,炒山栀1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炒柴胡10克,茵陈15克,凌霄花15克,藤梨根15克,水红花子10克,桃仁5克,地龙5克,生蒲黄10克,白芷10克,蜂房5克,血余炭10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炮山甲10克,生麦芽30克,草河车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香橼15克,焦楂榔各1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早晚2次服,此后以此方为基础,随时调整服药。

2008年7月21日复诊: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轻度脂肪肝,双肾多个小囊肿,口苦,睡眠好,纳好,二便调,苔薄黄,脉沉细。太子参15克,莲子肉10克,土茯苓30克,生黄芪30克,杭白芍15克,生薏仁15克,炒黄柏10克,炒苍术10克,水红花子10克,桃仁5克,生山楂10克,绿萼梅10克,炮山甲10克,天花粉6克,黄芩10克,凌霄花15克,藤梨根15克,吴茱萸5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之后以上方为基础方,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患者长期坚持服药,情况一直良好。

2009年5月27日复诊:口苦,口干,大便便稀,每日2次。纳后易腹胀,乏力,偶有肝区不适,眠可,头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疏下方以资巩固: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莲子肉10克,杭白芍15克,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凌霄花15克,藤梨根15克,金荞麦15克,绿萼梅10克,生蒲黄10克,白芷10克,露蜂房5克,炮山甲10克,香橼15克,玫瑰花10克,炒莱菔子10克,鳖甲15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按:肝癌的介入治疗有诸多优点,如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年老体弱者也可进行等,但介入治疗也有自身的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无法完全清除癌细胞。肝癌细胞主要依赖肝动脉供血,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流丰富,癌细胞可以『苟安偷生』,因而也就无法摆脱复发转移问题。孙桂芝认为,介入治疗加中医药治疗是肝癌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因为中药能够较好地逆转肝细胞纤维化,阻止结节形成和增大,进而遏制肝癌的复发与转移。本例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坚持中药治疗,病情一直稳定,是介入加中药治疗较为成功的范例。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廖目 發表於 2025-4-18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介入术后肝郁脾虚证辨治实录

一、病机阐微
本案患者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演变典型,呈现"郁、虚、瘀、毒"交织之态。肝郁气滞则胁痛口苦;脾虚失运则纳差便溏;久病入络见舌胖齿痕(《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其黄腻苔与弦细脉并见,提示湿热郁伏、本虚标实之复杂病机,恰如《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论。

二、方药解析
首诊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暗合"治肝实脾"之旨:
1. 疏肝体系:柴胡、绿萼梅解郁,当归、白芍柔肝,佐丹栀清泄郁火,构成"疏-养-清"三维调肝法。
2. 健脾架构:白术、茯苓培土,更以鸡内金、麦芽各30克醒脾消积,取"欲实脾者必先消导"之意。
3. 抗瘤配伍:藤梨根、蛇舌草解毒,配合穿山甲、鳖甲等虫蚁之品,体现叶天士"久病入络,须用搜剔"之训。尤妙在水红花子与地龙相配,既松解肝纤维化,又防门脉高压出血。

三、转归处理
复诊时胃痛新发,加入香橼、焦楂榔理气而不伤阴;血余炭、生蒲黄止血不留瘀,展现"动静结合"用药艺术。至2008年复查时,主方已转为四君子汤化裁,标志治疗重点从"攻补兼施"转向"扶正为主",符合《医学心悟》"养正积自除"之训。

四、临证启示
1. 时序用药:介入术后急性期侧重解毒散结,恢复期转为调和肝脾,符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阶段性治疗原则。
2. 量效关系:代赭石与鸡内金持续大剂量使用,既降逆止呕又消癥瘕,体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固本思想。
3. 现代印证:现代药理证实,方中凌霄花含芹菜素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白术内酯能调节肠道菌群,传统功效与现代机制高度契合。

此案成功关键在于把握"郁毒互结"病机主线,将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解毒散结三法有机融合,其组方思路对肝癌介入术后中医药协同治疗具有示范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