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43|回復: 2

[医药临床] 泽漆汤临床应用举隅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1-4 09: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马某,男,55岁,于2016年8月29日初诊。

主诉:咳嗽1周。病史:1周前受凉后咳嗽,伴咯黄痰量多,气短胸闷,自感寒热阵作,咽痛痒,畏风寒,有汗出,纳差,口黏腻,大便不成形,呈喷射状,日1~2次,自感灼热,小便调。舌暗淡,舌体胖大,苔灰黄腻,脉沉滑。曾自行艾灸、刮痧未效。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长期晨起关节僵硬。

辨证治则方药:少阳枢机不利,痰饮郁热内伏,太阳表邪未解;治宜清痰化饮、疏风散寒;方选泽漆汤加味。

方药:泽漆30克,法半夏15克,黄芩15克,白前15克,紫菀15克,桂枝15克,苍术15克,生麻黄6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穿山龙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自备)。3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9月1日):咳嗽、咯痰基本愈,气短胸闷、寒热振作、咽痛痒均除,大便转溏,无喷射状及灼热感,转方桂枝附子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按】:初诊时患者诉寒热振作,畏风寒,有汗出等症状,辨为少阳太阳合病挟痰饮上泛,本拟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细加辨析,本次来诊主要因于『咳嗽、痰多』,依据刘渡舟先生『抓主证、用经方』原则,选用了泽漆汤。因有外感不解的表现,复参入麻杏薏甘汤疏风解表化湿。

金匮要略〗言:『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治。』后人阐释该方多从脉沉,认为病机为痰饮内停,然临床报道不多。对泽漆汤证背后隐藏的病机,因条文简单,笔者依据『以药测证』的方法,分析本方应是小柴胡汤的变方,易柴胡为泽漆,去大枣,加白前、紫参、桂枝而成。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那么泽漆汤病位也应在少阳,所不同者在于重用泽漆,并配伍白前、紫菀等药化痰止咳降逆,桂枝通阳化饮。其功效主要为化痰逐饮通阳,兼清少阳郁热。

以下尚有两点需说明:1.泽漆用量:当代擅用泽漆者,首推著名中医黄吉赓教授,他曾对泽漆煎剂毒理做过深入研究,认为本药入汤剂比较安全,常用30到60克,甚至更大,除个别有消化道反应外,其他副作用罕见。笔者导师上海曙光医院张炜教授师从黄吉赓教授,临床也常重用泽漆化痰止咳。2.原方用紫参,有认为属紫菀误写,有认为是石见穿,后者主要有清热活血散结功效。笔者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咳喘患者较多,故常用化痰肃肺的紫菀。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是飞 發表於 2025-3-29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泽漆汤临床应用之少阳痰饮证治验析

本案乃少阳枢机不利兼太阳表邪未解之典型证候,其辨证要点有三:一则寒热阵作、口黏腻、脉沉滑,显系少阳痰热郁阻;二则畏风汗出、咯黄痰量多,提示太阳表邪未彻而痰饮化热;三则舌胖苔灰黄腻、大便灼热,实为三焦气化失司,湿热下注之象。泽漆汤之选用,正合《金匮要略》"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之旨,然本案妙在师古而不泥古。

方中泽漆用量达30克,取其辛开苦降之力,既能宣肺涤痰,又可通利水道,一药而解三焦之困。配伍半夏、黄芩乃取小柴胡汤意,和解少阳枢机;麻黄、桂枝同用,既解太阳未尽之邪,又助肺气宣肃。尤妙在加薏苡仁、穿山龙,前者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后者通络除痹兼顾宿疾。全方融和解、宣散、渗利于一炉,使表里同治,痰热并祛。

二诊转方之速效,印证了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然本案启示在于:泽漆汤非独治咳痰,实为调理三焦气化之良方。现代临床凡见痰热壅肺兼表邪未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合并感染等病,皆可参此方义化裁。惟需注意泽漆有小毒,用量宜随证增减,中病即止。

(全文498字)
黄池母 發表於 2025-4-24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泽漆汤临床应用之病机辨析与拓展思考

本案以泽漆汤治疗痰饮郁热兼表证之咳嗽,疗效显著,其辨证思路与方药化裁颇具启发性。兹结合经方理论与临床实践,就泽漆汤证治要点展开探讨。

一、泽漆汤证病机再探
《金匮要略》以"脉沉"为泽漆汤应用指征,然沉脉主里,仅提示病位在里,未明示病性。本案通过"以药测证"解析方剂结构:
1. 少阳郁热为病机核心
方中黄芩、半夏配伍,保留小柴胡汤主体框架,提示少阳枢机不利仍是基础病机。泽漆易柴胡,变和解少阳为逐饮为主,佐桂枝通阳,恰合"少阳为枢,主调气水"之旨。
2. 痰饮郁热为病理关键
泽漆用量达30克,远超原方比例(原方泽漆三斤煎汤代水),配伍紫菀、白前,凸显化痰逐饮之力。患者舌苔灰黄腻、咯黄痰、便灼热,显系痰饮郁久化热之象,与方中黄芩清泄郁热相应。
3. 表里同病之动态演变
初诊太阳表证未解(畏风寒、有汗),故合麻杏薏甘汤。二诊表解后专治里证,体现"先表后里"的经方治疗次第。

二、方证鉴别要点
1. 与厚朴麻黄汤之辨
同属痰饮咳嗽,厚朴麻黄汤证"脉浮"主邪偏于上焦,以喘为主;泽漆汤证"脉沉"主饮停于里,以咳痰量多为特征。本案虽初有表证,但痰多、脉沉滑仍以里饮为重。
2. 与小柴胡汤之变通
两方皆治少阳病,但泽漆汤侧重痰饮上逆之咳喘,故去柴胡之升提,易泽漆之降泄,加紫菀、白前强化肃肺,体现"同病异治"之妙。

三、临证运用拓展
1. 剂量把控
泽漆安全用量已为现代毒理研究证实,然临床仍需注意:
鲜品毒性大于干品,宜先煎久煎
脾胃虚弱者需配伍生姜、大枣护胃
效不更方时可采用"阶梯增量法"(如15g→30g→60g)
2. 配伍精要
痰热甚加鱼腥草、金荞麦
饮邪凌心见心悸者合茯苓甘草汤
久咳络瘀配旋覆花、茜草

四、类方比较启示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相较:二者皆治少阳病兼水饮,但彼方偏于脾寒饮停,见便溏、口干;本方侧重肺胃痰热,见咳痰、苔腻。本案二诊转桂枝附子汤,正因表解后显露类风湿之阳虚本质,体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方思维。

结语:泽漆汤之妙,在于少阳枢机与痰饮代谢的整体调节。本案启示我们:读经典需参合方药组成,用经方当把握病机演变,如此方能拓展古方现代应用疆域。

(注:具体用药需遵四诊合参,本文仅作学术交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