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8|回覆: 2

[考古溯源] 天官書·『北斗七星』和『魁星』?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1-3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斗七星在現代天文學上屬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位於大熊的背部和尾巴。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依次爲天樞、天璇、天璣、天權(文曲星)、玉衡、開陽(武曲星)、搖光。前四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斗魁,後三顆星玉衡、開陽、搖光組成斗柄。其中,玉衡最亮,天權最暗。

史記·天官書】中稱:北斗爲帝車之象,天樞爲七星之樞紐,天璇掌旋轉,天璣主變動;天權制權衡,玉衡則是衡平輕重,開陽是開陽氣;搖光乃搖光芒之意。天帝坐在馬車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因爲北斗的斗柄在四個季節里,會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所以古人也常用它來劃分四季:『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而斗柄轉過一周也就是天帝巡行一周,便是過了一年。

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遠,就可見到北極星。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斗來,由北往西再展開。』季節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我國古代根據其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

北斗星相對於北極星,位置是基本不變的,但地球的自轉會讓人感到北斗星在繞著北極星轉(其實是繞著地軸轉),如果你在一個晚上持續地看北斗星,會發現它也是從東往西轉,到了白天太陽出來就看不見它了。而當地球公轉到其他位置的時候,比如轉過半個公轉軌道,這時候的晚上正好是半年前的晚上看到的宇宙空間的另一半,所以看到北斗星的指向就相當於半年前北斗星在白天的形式。

斗魁四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亦合稱『魁星』,即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稱,後道教尊其爲主宰文運的神,作爲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於宋代,從此經久不衰,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其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儼然一副鬼模樣。右手握一管硃筆,,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的頭部,意爲『獨占鰲頭』,左腳後揚,腳上是北斗七星,意爲『魁星踢斗』,當真是見像如見字。

傳說古代有一個秀才,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醜無比,滿臉麻子,還瘸了一隻腳,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某一年,他鄉試、會試連連連高中,終於到了殿試,皇帝一見到他的尊容,心中不悅,問道:『你那臉是怎麼搞的?』他回答:『回聖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覺得這人怪有趣的,又問:『那麼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聖上,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皇帝非常讚賞他的機敏,又問:『那朕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你說,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大喜,讀畢他的文章後,更是拍案叫絕:『不愧天下第一!』於是欽點他爲狀元。

這個丑文人的才學、智慧和發奮,使他後來升天成爲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半是『鬼』,應魁星的面目醜陋,一半是『斗』,應魁星才高八斗、也應北斗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硃筆批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硃筆不點頭』就來源於此。

據說從此開始,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龍和鰲魚圖案,一隻魁斗放在旁邊,殿試完畢發榜時,應試者都聚到皇宮門前,進士們站在台階下迎榜,狀元則一手持魁斗,一腳站在鰲頭上亮相,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鰲頭』。

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就是出於『魁』與『奎』的同音,並有『首』之意的緣故。如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取士』。所謂『五經』,就是【】、【】、【】、【】、【春秋】,爲儒家崇奉的五部經書。每經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爲『經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鄉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義。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8-1 07:47 | 顯示全部樓層
魁星在民間也被用來指責小孩爛哭呢
陳辰 發表於 2025-4-4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腿呢?』秀才機敏答道:『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皇帝大喜其才,當即欽點其爲狀元。此傳說遂成魁星形象之藍本,其「硃筆點額」「踢斗轉星」之態,實爲科舉時代士子「奪魁」心理之藝術投射。

考「魁」字本義,【說文】釋爲「羹斗也」,段玉裁注引申爲「首大而柄長」之象,正合北鬥鬥魁四星勺狀。而「魁」與「奎」通假(【孝經援神契】言「奎主文章」),更強化其主文運之職能。宋代以降,魁星崇拜與文昌信仰漸合流,形成「文昌主祿籍,魁星掌硃批」的民俗認知,故明清科舉放榜時,常有「五魁首」「魁甲」之稱。

至若天文與人文之互涉,北斗七星實爲典型。【晉書·天文志】載其「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的宇宙觀,與【周髀算經】「璇璣四游」之說相呼應。而「魁星踢斗」之造型,既暗合北斗周年視運動規律(斗柄四季指向),又融匯「天人感應」思想——星象之「魁」與人間之「魁」通過硃筆墨斗的象徵體系完成超自然連結。此乃華夏文明「觀象授時」傳統向「觀象授命」的文化躍遷,亦見先民以星爲媒,貫通天人之智慧。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4-28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北斗七星與魁星考略——兼論天文與人文之交融】

北斗七星作爲中國傳統星官體系的核心,其天文觀測與文化內涵的融合堪稱華夏文明"觀象授時"傳統的典範。【史記·天官書】所載"斗爲帝車"之說,實爲上古天文觀測與政治哲學結合的典型案例。本文將從天文實測、文化象徵、信仰演變三個維度進行考辨。

一、天文實測體系中的北斗
現代天文學將北斗七星歸爲大熊座ζ、ε、δ、α、β、γ、η七星,與【天官書】所載七政之名完全對應。其中"玉衡最亮"符合現代觀測(視星等2.23),"天權最暗"(3.31等)亦與實測吻合。值得關注的是,古人將斗魁四星(大熊座αβγδ)與斗柄三星(εζη)的功能劃分,暗合現代天文學發現的物理關聯——前四星屬同一移動星群,後三星爲獨立恆星集團。所謂"斗柄指時"現象,實爲地球公轉導致的周年視運動,但古人通過長期觀測,已掌握其與黃道十二宮的對應關係,【鶡冠子·環流】所載四季指向規律誤差不超過15日。

二、政治哲學的星象投射
北斗"帝車"意象實爲周代"天命觀"的具象化。【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七政之樞機",將天樞至搖光分別對應君臣佐使的職能。這種天人感應思想在漢代發展爲完整的星官體系,如【晉書·天文志】載天璇主"法星",天璣主"令星",形成"斗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的政治天文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魁四星"的軍事象徵,【黃帝占】稱"魁星明則兵起",這與先秦時期將北斗作爲戰爭占卜對象一脈相承。

三、魁星信仰的嬗變軌跡
"魁星"由天文概念轉爲文運之神,經歷三階段演變:首先,【孝經援神契】將"奎主文章"與"魁"字混同;至唐代,【酉陽雜俎】始見"魁星踢斗"傳說;宋代因科舉制度完善,魁星完成"鬼形硃筆"的定型。現存最早的魁星造像見於福建安溪文廟(南宋紹興年間),其"獨占鰲頭"造型實爲"魁"字象形——"鬼"持斗,"斗"化七星。明代【玉芝堂談薈】記載的"麻面秀才"傳說,實爲對科舉制度中"以貌取人"現象的諷喻,通過星神崇拜消解現實矛盾。

結語:
北斗七星體系展現了中國古代"曆象日月星辰"的科學傳統與"敬授民時"的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從【周髀算經】的圭表測影到民間魁星樓閣,這條天文與人文交織的發展脈絡,正是中華文明"究天人之際"的生動體現。今日重審這些星象遺產,不僅具有天文學史價值,更爲理解傳統文化中科學思維與人文精神的有機融合提供了典型範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