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7|回覆: 2

[人物簡介] 金鄉公主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13 22: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操之女:金鄉公主,在史上是嫁給曹操養子何晏爲妻的

金鄉公主曹氏,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奠基人曹操的女兒,嫁給曹操的養子何晏。何晏是東漢大將軍何進的孫子,他的生母尹夫人後來改嫁給曹操作妾室。金鄉公主嫁給何晏後,何晏好玄學,服食五石散,金鄉公主非常擔心何晏會惹禍,向母親哭訴。母親反而笑著說:“那你就用不著妒忌了!”249年,何晏作爲曹爽一黨被司馬懿殺死,在何晏母親尹夫人苦苦哀求下,司馬懿放過了金鄉公主與她和何晏的兒子。

相關事件

何晏的母親尹氏改嫁給曹操做妾,何晏跟了過來。何晏的個性複雜,難以捉摸。他本是聰明敏感的人,曹家又是複雜強悍的大家庭。他不能示弱,就另搞一套老莊理論以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爲。何晏這個人自認有名士風範,根本就覺得禮法是狗屁。他迷信老莊,迷信老莊的人,以爲經常服用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黃、紫石英、赤石脂爲原料製成的藥丸“五石散”就可以羽化升仙。於是,“五石散”在貴族中迅速傳播。“五石散”的副作用很大,服後皮膚熱躁乾裂,必須奔走發散,有的人難以忍受,就去臥冰。吃死的人也不少。何晏積極參政,而他的政治夥伴,幾乎都服用五石散。他們服了藥之後,無限膨脹,互相承認才幹,形容自己一干人是“諸神”。金鄉公主這個老實本分的婦人,日子一天也不得安寧,每天都生活在嫉妒、擔心、惶恐、厭惡中,又發不來狂,只能日日抑鬱哭泣。

公主回去探望母親沛王太后時,向母親哭訴:“何晏一天比一天惡劣,一定會惹禍上身的,這可怎麼辦呢?”她媽反而笑著說:“那你就用不著妒忌了!”她媽認爲做寡婦,都要好過做妒婦。妒忌會把一個好女人生生地逼瘋。

金鄉公主所預感的“禍事”,不久就來臨了。司馬懿發動政變後,將曹爽一黨滿門抄斬。起初,沒有抓何晏,而是讓他供出曹爽一黨,何晏爲了保命,立刻當了叛徒,將他的夥伴“諸神”等人一一供出。事後司馬懿又將何晏殺死。

何晏死後。司馬懿又派人去搜捕何晏的家人。何晏和金鄉公主生了個兒子,才五六歲,清俊美麗,長得很像他,躲在何晏的母親尹夫人那裡,被搜到,也要抓去殺頭。何晏的母親緊緊地抱著小孫子不放,邊哭邊批自己的臉頰道:“都怪我,全是我作下的孽,養出了這樣的兒子,求求你們饒過這小孩兒吧!”

司馬懿是十分歹毒的人,但看到這悽慘情景,也不免生惻隱之心。再說他早就聽說金鄉公主是本分女人,從出嫁起,就日日生活在擔憂和愁苦中,受盡了何晏的軟性家庭暴力,就放過了金鄉公主母子。

生母之謎

魏末傳】說何晏和金鄉公主是同母異父兄妹,但是同時說金鄉公主之母是沛王太后(即沛王曹林的母親杜氏)。裴松之對此進行了辯誤:“【魏末傳】何晏取其同母妹爲妻,此縉紳所不忍言,雖楚王之妻女胃,不是甚也已。設令此言出於舊史,猶將莫之或信,況底下之書乎!案【諸王公傳】,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與沛王同生,焉得言與晏同母?另外,【昭明文選·吊魏武帝文】引【魏略】曰:太祖杜夫人生沛王豹及高城公主。高城公主是否金鄉公主曾經的封號不得而知,亦可能杜氏另有一女獲封高城公主。

相關史料

裴注[wiki]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 title="「三國" title="「裴注[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裴注[wiki]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裴注[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裴注[wiki]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

【晏字平叔。魏略曰:"太祖爲司空時,納晏母並收養晏,其時秦宜祿兒阿蘇亦隨母在公家,並見寵如公子。蘇即朗也。蘇性謹慎,而晏無所顧憚,服飾擬於太子,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嘗謂之爲"假子"。晏尚主,又好色,故黃初時無所事任。及明帝立,頗爲冗官。至正始初,曲合於曹爽,亦以才能,故爽用爲散騎侍郎,遷侍中尚書。晏前以尚主,得賜爵爲列侯,又其母在內,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晏爲尚書,主選舉,其宿與之有舊者,多被拔擢。魏末傳曰:晏婦金鄉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賢,謂其母沛王太妃曰:"晏爲惡日甚,將何保身?"母笑曰:"汝得無妒晏邪!"俄而晏死。有一男,年五六歲,宣王遣人錄之。晏母歸藏其子王宮中,向使者搏頰,乞白活之,使者具以白宣王。宣王亦聞晏婦有先見之言,心常嘉之;且爲沛王故,特原不殺。魏氏春秋曰: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於時,司馬景王亦預焉。晏嘗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蓋欲以神況諸己也。初,宣王使晏與治爽等獄。晏窮治黨與,冀以獲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鄧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窮急,乃曰:"豈謂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臣松之案:魏末傳雲晏取其同母妹爲妻,此搢紳所不忍言,雖楚王之妻【嫂】媦,不是甚也已。設令此言出於舊史,猶將莫之或信,況底下之書乎!案諸王公傳,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與沛王同生,焉得言與晏同母?

小滄 發表於 2025-6-7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金鄉公主與何晏婚姻悲劇的禮教意蘊】

金鄉公主與何晏的婚姻悲劇,實爲漢魏之際禮法秩序崩壞之典型個案。這段史事載於【三國志】裴注引【魏末傳】,雖僅寥寥數語,卻深刻折射出建安至正始年間士族社會的多重矛盾。

何晏之"服散"現象,當置於漢末道教方術盛行與玄學初興的思想背景下審視。【世說新語·言語】載其"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此實爲士人逃避現實之精神寄託。然考【本草綱目】,五石散毒性猛烈,何晏等人"行散"時袒胸露足、披髮狂奔的癲狂之態,恰是禮教崩壞之外顯。金鄉公主作爲宗室貴女,自幼受"婦德"教化,面對丈夫這般行徑,其惶恐實非僅因懼禍,更深層的是對"夫爲妻綱"倫理坍塌的無措。

沛王太后"無復妒矣"之謔語,暗含漢代"七出"之條中"妒忌"爲婦德大忌的禮教觀念。【後漢書·列女傳】載班昭【女誡】云"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金鄉公主母女的對話,正是這種性別倫理的殘酷體現。值得注意的是,尹夫人以改嫁之身存續何氏血脈,而金鄉公主終得保全,此中折射出曹魏時期對婦女"三從"要求已有鬆動。

何晏之死頗具象徵意義。其先附曹爽,後爲司馬懿"檢舉同黨",終不免誅戮,此正應【周易·繫辭】"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之誡。司馬懿誅何晏而赦其妻兒,非爲仁慈,實因金鄉公主的曹氏血脈具有政治符號價值。尹夫人"自批其頰"的護孫之舉,恰是漢代"孝"道與"慈"道在非常時刻的激烈碰撞。

此段公案給後世三點啟示:其一,士人若將老莊異化爲放縱之藉口,必致身死家破;其二,亂世中婦女雖暫得生存空間,然終難逃禮教桎梏;其三,政治漩渦中的婚姻,從來都是權力的附屬品。金鄉公主之悲,非獨一人之悲,實爲時代之悲也。
國學萌 發表於 2025-7-2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金鄉公主與何晏婚姻悲劇中的倫理困境】

三國時期曹魏宗室婚姻,往往承載著複雜的政治功能。金鄉公主與何晏的婚姻,正是這種政治聯姻的典型範例。從【三國志】裴注引【魏略】等史料觀之,這段婚姻至少包含三重倫理維度:政治聯姻的功利性、名士風流的危險性,以及傳統婦德的局限性。

一、政治聯姻的雙重屬性
何晏作爲曹操養子,其婚姻本質是曹氏鞏固權力的政治安排。何進之孫的身份與曹操養子的地位,使其成爲連接新舊權貴的紐帶。值得注意的是,尹夫人改嫁曹操後,何晏從"故大將軍之孫"轉變爲"丞相養子",這種身份轉換在漢末"門生故吏"體系中具有特殊政治意義。金鄉公主下嫁,實則是曹氏對何氏殘餘勢力的收編。

二、玄學思潮的病理化呈現
何晏服食五石散的現象,需置於正始玄學興起的背景下考察。【世說新語·言語】載其"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這種將藥石與玄理結合的行爲,反映了漢魏之際士人精神世界的躁動。但考【諸病源候論】可知,五石散含砷化物,長期服用會導致"寒食散發候",出現"惛惛如醉"等中毒症狀。何晏政治判斷的失誤,與其藥物依賴導致的認知障礙不無關聯。

三、婦德規範的殘酷悖論
沛王太后"毋妒"之誡,出自【女誡】"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的傳統訓導。但細究【魏略】記載,金鄉公主的憂慮實爲對家族命運的清醒認知,卻被曲解爲婦人之妒。這種將政治智慧矮化爲情感糾紛的敘事,暴露了傳統史觀對女性認知的局限。尹夫人"自批其頰"救孫的記載,恰與【後漢書·列女傳】中"截發求情"的母儀典範形成互文。

結語:
這段婚姻悲劇折射出漢魏之際的價值斷裂。何晏試圖通過玄學建構新的政治倫理,卻陷入藥物依賴的泥沼;金鄉公主恪守婦德卻難挽狂瀾,最終只能以"母泣請"的弱者姿態保全血脈。其中蘊含的政治婚姻的脆弱性、思想解放的異化風險,以及女性在歷史變局中的被動處境,至今仍具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