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4|回復: 2

[人物簡介] 金乡公主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13 22: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操之女:金乡公主,在史上是嫁给曹操养子何晏为妻的

金乡公主曹氏,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奠基人曹操的女儿,嫁给曹操的养子何晏。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他的生母尹夫人后来改嫁给曹操作妾室。金乡公主嫁给何晏后,何晏好玄学,服食五石散,金乡公主非常担心何晏会惹祸,向母亲哭诉。母亲反而笑着说:“那你就用不着妒忌了!”249年,何晏作为曹爽一党被司马懿杀死,在何晏母亲尹夫人苦苦哀求下,司马懿放过了金乡公主与她和何晏的儿子。

相关事件

何晏的母亲尹氏改嫁给曹操做妾,何晏跟了过来。何晏的个性复杂,难以捉摸。他本是聪明敏感的人,曹家又是复杂强悍的大家庭。他不能示弱,就另搞一套老庄理论以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何晏这个人自认有名士风范,根本就觉得礼法是狗屁。他迷信老庄,迷信老庄的人,以为经常服用以石钟乳、石硫黄、白石黄、紫石英、赤石脂为原料制成的药丸“五石散”就可以羽化升仙。于是,“五石散”在贵族中迅速传播。“五石散”的副作用很大,服后皮肤热躁干裂,必须奔走发散,有的人难以忍受,就去卧冰。吃死的人也不少。何晏积极参政,而他的政治伙伴,几乎都服用五石散。他们服了药之后,无限膨胀,互相承认才干,形容自己一干人是“诸神”。金乡公主这个老实本分的妇人,日子一天也不得安宁,每天都生活在嫉妒、担心、惶恐、厌恶中,又发不来狂,只能日日抑郁哭泣。

公主回去探望母亲沛王太后时,向母亲哭诉:“何晏一天比一天恶劣,一定会惹祸上身的,这可怎么办呢?”她妈反而笑着说:“那你就用不着妒忌了!”她妈认为做寡妇,都要好过做妒妇。妒忌会把一个好女人生生地逼疯。

金乡公主所预感的“祸事”,不久就来临了。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将曹爽一党满门抄斩。起初,没有抓何晏,而是让他供出曹爽一党,何晏为了保命,立刻当了叛徒,将他的伙伴“诸神”等人一一供出。事后司马懿又将何晏杀死。

何晏死后。司马懿又派人去搜捕何晏的家人。何晏和金乡公主生了个儿子,才五六岁,清俊美丽,长得很像他,躲在何晏的母亲尹夫人那里,被搜到,也要抓去杀头。何晏的母亲紧紧地抱着小孙子不放,边哭边批自己的脸颊道:“都怪我,全是我作下的孽,养出了这样的儿子,求求你们饶过这小孩儿吧!”

司马懿是十分歹毒的人,但看到这凄惨情景,也不免生恻隐之心。再说他早就听说金乡公主是本分女人,从出嫁起,就日日生活在担忧和愁苦中,受尽了何晏的软性家庭暴力,就放过了金乡公主母子。

生母之谜

魏末传〗说何晏和金乡公主是同母异父兄妹,但是同时说金乡公主之母是沛王太后(即沛王曹林的母亲杜氏)。裴松之对此进行了辩误:“〖魏末传〗何晏取其同母妹为妻,此缙绅所不忍言,虽楚王之妻女胃,不是甚也已。设令此言出于旧史,犹将莫之或信,况底下之书乎!案〖诸王公传〗,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与沛王同生,焉得言与晏同母?另外,〖昭明文选·吊魏武帝文〗引〖魏略〗曰:太祖杜夫人生沛王豹及高城公主。高城公主是否金乡公主曾经的封号不得而知,亦可能杜氏另有一女获封高城公主。

相关史料

裴注[wiki]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title="‘三国" title="‘裴注[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裴注[wiki]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裴注[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裴注[wiki]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晏字平叔。魏略曰:"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其时秦宜禄儿阿苏亦随母在公家,并见宠如公子。苏即朗也。苏性谨慎,而晏无所顾惮,服饰拟于太子,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晏尚主,又好色,故黄初时无所事任。及明帝立,颇为冗官。至正始初,曲合于曹爽,亦以才能,故爽用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尚书。晏前以尚主,得赐爵为列侯,又其母在内,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晏为尚书,主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魏末传曰:晏妇金乡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贤,谓其母沛王太妃曰:"晏为恶日甚,将何保身?"母笑曰:"汝得无妒晏邪!"俄而晏死。有一男,年五六岁,宣王遣人录之。晏母归藏其子王宫中,向使者搏颊,乞白活之,使者具以白宣王。宣王亦闻晏妇有先见之言,心常嘉之;且为沛王故,特原不杀。魏氏春秋曰: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晏尝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欲以神况诸己也。初,宣王使晏与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臣松之案:魏末传云晏取其同母妹为妻,此搢绅所不忍言,虽楚王之妻【嫂】媦,不是甚也已。设令此言出于旧史,犹将莫之或信,况底下之书乎!案诸王公传,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与沛王同生,焉得言与晏同母?

小沧 發表於 2025-6-7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金乡公主与何晏婚姻悲剧的礼教意蕴》

金乡公主与何晏的婚姻悲剧,实为汉魏之际礼法秩序崩坏之典型个案。这段史事载于《三国志》裴注引《魏末传》,虽仅寥寥数语,却深刻折射出建安至正始年间士族社会的多重矛盾。

何晏之"服散"现象,当置于汉末道教方术盛行与玄学初兴的思想背景下审视。《世说新语·言语》载其"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此实为士人逃避现实之精神寄托。然考《本草纲目》,五石散毒性猛烈,何晏等人"行散"时袒胸露足、披发狂奔的癫狂之态,恰是礼教崩坏之外显。金乡公主作为宗室贵女,自幼受"妇德"教化,面对丈夫这般行径,其惶恐实非仅因惧祸,更深层的是对"夫为妻纲"伦理坍塌的无措。

沛王太后"无复妒矣"之谑语,暗含汉代"七出"之条中"妒忌"为妇德大忌的礼教观念。《后汉书·列女传》载班昭《女诫》云"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金乡公主母女的对话,正是这种性别伦理的残酷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尹夫人以改嫁之身存续何氏血脉,而金乡公主终得保全,此中折射出曹魏时期对妇女"三从"要求已有松动。

何晏之死颇具象征意义。其先附曹爽,后为司马懿"检举同党",终不免诛戮,此正应《周易·系辞》"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之诫。司马懿诛何晏而赦其妻儿,非为仁慈,实因金乡公主的曹氏血脉具有政治符号价值。尹夫人"自批其颊"的护孙之举,恰是汉代"孝"道与"慈"道在非常时刻的激烈碰撞。

此段公案给后世三点启示:其一,士人若将老庄异化为放纵之借口,必致身死家破;其二,乱世中妇女虽暂得生存空间,然终难逃礼教桎梏;其三,政治漩涡中的婚姻,从来都是权力的附属品。金乡公主之悲,非独一人之悲,实为时代之悲也。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7-2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金乡公主与何晏婚姻悲剧中的伦理困境》

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婚姻,往往承载着复杂的政治功能。金乡公主与何晏的婚姻,正是这种政治联姻的典型范例。从《三国志》裴注引《魏略》等史料观之,这段婚姻至少包含三重伦理维度:政治联姻的功利性、名士风流的危险性,以及传统妇德的局限性。

一、政治联姻的双重属性
何晏作为曹操养子,其婚姻本质是曹氏巩固权力的政治安排。何进之孙的身份与曹操养子的地位,使其成为连接新旧权贵的纽带。值得注意的是,尹夫人改嫁曹操后,何晏从"故大将军之孙"转变为"丞相养子",这种身份转换在汉末"门生故吏"体系中具有特殊政治意义。金乡公主下嫁,实则是曹氏对何氏残余势力的收编。

二、玄学思潮的病理化呈现
何晏服食五石散的现象,需置于正始玄学兴起的背景下考察。《世说新语·言语》载其"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这种将药石与玄理结合的行为,反映了汉魏之际士人精神世界的躁动。但考《诸病源候论》可知,五石散含砷化物,长期服用会导致"寒食散发候",出现"惛惛如醉"等中毒症状。何晏政治判断的失误,与其药物依赖导致的认知障碍不无关联。

三、妇德规范的残酷悖论
沛王太后"毋妒"之诫,出自《女诫》"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的传统训导。但细究《魏略》记载,金乡公主的忧虑实为对家族命运的清醒认知,却被曲解为妇人之妒。这种将政治智慧矮化为情感纠纷的叙事,暴露了传统史观对女性认知的局限。尹夫人"自批其颊"救孙的记载,恰与《后汉书·列女传》中"截发求情"的母仪典范形成互文。

结语:
这段婚姻悲剧折射出汉魏之际的价值断裂。何晏试图通过玄学建构新的政治伦理,却陷入药物依赖的泥沼;金乡公主恪守妇德却难挽狂澜,最终只能以"母泣请"的弱者姿态保全血脉。其中蕴含的政治婚姻的脆弱性、思想解放的异化风险,以及女性在历史变局中的被动处境,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