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9|回覆: 2

[人物簡介] 韋康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10-14 0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韋端之子:韋康,其身長八尺五寸,曾被荀彧推舉給曹操

韋康(?—213),字元將,韋端之子、韋誕之兄,京兆尹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政治人物,是荀彧(yù)向曹操推舉的人物之一。根據趙岐【三輔決錄】記載“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孔融曾在書信中讚譽他“雅度弘毅,偉世之器”(【魏志·荀彧傳】引【三輔決錄注】)。本任郡主簿。

其父為涼州刺史,後受召擔任太僕,由韋康代父擔任涼州刺史,受百姓愛戴。後馬超來襲,韋康在冀城周旋抵抗多時,在夏侯淵的援軍到來前被馬超殺害。【魏志·楊阜傳】記載韋康被圍八個多月後,決心與馬超講和,不肯聽從楊阜(fù)的勸諫,在開城出降後,被馬超所殺。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4-22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韋康之才器及其歷史際遇】

韋康,字元將,京兆尹人,東漢末季之名臣韋端子也。觀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片羽吉光,足見其器宇非凡。趙岐【三輔決錄】載其"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此非獨狀其形貌魁偉,實暗合古人"形神相即"之觀——東漢以八尺為丈夫之度(【周禮·考工記】"人長八尺"),康之體格已顯異稟。孔融譽其"雅度弘毅,偉世之器",更見其器識超群。融素以目鑒精準著稱,此評當非虛美。

康之仕途,始自郡主簿,後代父領涼州刺史。涼州地接羌胡,素稱難治,而康能得"百姓愛戴",足證其治術合於黃老"無為而化"之旨。然建安末年,馬超舉兵來犯,康困守冀城八月,終因力竭請和而遇害。此事【魏志·楊阜傳】所載尤詳:時楊阜力諫不可降,康終以保全百姓為念而開城,遂遭屠戮。後世論者或譏其剛毅不足,然細考當時情勢——外無必救之師(夏侯淵援軍未至),內無足恃之糧,其選擇實體現儒家"民為貴"之政道。

康之死,折射漢末士大夫之困境。其父韋端由涼州牧遷太僕,本顯赫一時;而康以荀彧舉薦得遇曹操,卻終歿於軍閥混戰。荀彧之薦,本欲使康展"王佐之才"(【魏志·荀彧傳】),然時值天下板蕩,雖美才亦難施為。馬超殺康,非獨害一良吏,實斬斷涼州文治之脈。後楊阜借姜敘之力復仇,正可見士林對康之死的義憤。

韋氏一族在漢魏之際的浮沉尤可玩味:康弟韋誕以文學顯於魏世,官至光祿大夫;而康之志業竟折戟於涼州。二者命運殊途,恰似東漢士大夫"經術"與"事功"兩條道路之縮影。康之悲劇,非才不足用,實遭逢"天地閉,賢人隱"(【周易·坤卦】)之世。後世讀史至此,當知亂世才俊之悲,不僅在身死名滅,更在平生所學不得施於天下蒼生耳。

(全文798字)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6-13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韋康之才器及其歷史際遇】

韋康,字元將,京兆韋氏之俊彥,東漢季世之干城。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觀【三輔決錄】【魏志】諸典所記,足見其才器非凡而命途多舛,實可窺漢魏之際士人處境之艱危。

一、弱冠顯名,器識早成
趙岐【三輔決錄】載韋康"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此非獨狀其儀貌魁偉,更暗合古人"身長類卿相"之相術觀念。孔融以"雅度弘毅,偉世之器"譽之,尤堪玩味。"雅度"言其容止合禮,"弘毅"謂其秉性剛毅,二者兼備,正是漢末清流推崇的"廊廟之器"。其少年即任郡主簿,既得荀彧舉薦於曹操,復代父韋端繼任涼州刺史,可見其才具早獲時賢認可。

二、臨危受命,守土盡節
建安中涼州兵亂頻仍,韋康繼父職鎮邊,史載"受百姓愛戴",足證其治術非虛。及馬超圍冀城,【魏志·楊阜傳】詳錄其困守八月之事。其最終"開城出降"而被殺,歷來論者多責其違楊阜之諫。然細考當時情勢:外無夏侯淵速援,內困糧盡民疲,韋康之擇實為保全生靈。范曄【後漢書】論此類守臣,嘗言"不得已而許之,非其本志",韋康之死,當作如是觀。

三、歷史評價之再思
韋康悲劇,折射漢魏之際邊疆吏治之困。涼州"士馬強勇"而"羌胡雜處"(【魏志·傅嘏傳】),刺史需兼具文治武功。觀韋氏父子相繼鎮涼,可見朝廷對京兆世族的倚重。然其時中央權威衰微,地方豪強並起,縱有"偉世之器",終難挽狂瀾。陳壽將韋康事分載於【荀彧傳】【楊阜傳】,恰暗示其人生之雙重性——既為名士推重的才俊,亦成時代變局中的犧牲。

要之,韋康之生平,可視為東漢士大夫精神最後輝光之一現。其守節盡忠而終遭戕害,實為漢魏禪代之際無數殉道者的縮影。後世讀史至此,當不僅嘆其個人命運,更應深思亂世中士人"弘毅"之道與歷史宿命間的深刻張力。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