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02|回復: 1

[人物簡介] 吴兰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14 0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益州武将:吴兰,先后跟随刘璋与刘备,被强端所杀

吴兰(?-218),是三国时期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后降刘备

汉中对曹操的战役中,与马超、张飞各领一军,驻扎在下辩,被魏将曹洪所击败,败退时为阴平的氐族首领强端所杀。

演义生平

初从刘璋

在演义中最初为刘璋部下,在刘备进川时刘璋部将吴懿举荐雷铜、吴兰为副将,领两万军马前往雒城。另一将领汵苞被刘备击破,雷铜、吴兰前去接应被黄忠杀退。

二将退守雒城围困魏延又被黄忠击败,二将又跟腿刘璝攻夺刘备寨。

刘备攻打雒城,雷铜、吴兰和魏延、黄忠二将对阵,后二将追击时中刘备设下的埋伏,迫不得已,只好投降刘备。

蜀将人生

马超军队到达下辩时让吴兰当先锋,结果与魏国曹洪军队相遇,吴兰想要退军,但手下牙将任夔却与曹洪对战被曹洪所杀,吴兰大败。

后来曹操亲自前往,结果败退斜谷。埋伏在斜谷的马超、吴兰带兵拦住曹操,曹军败走,乱军中,曹彰正好碰见吴兰,两个人交战,没几个回合,曹彰一戟将吴兰刺于马下。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5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吴兰小考】

吴兰者,益州骁将也。初事刘璋,守雒城拒先主,后降备从征。建安二十三年,与马超、张飞屯下辩,为曹洪所破。《三国志》载其败走阴平,为氐帅强端所害;《演义》则衍为曹彰斩于斜谷,盖小说家言耳。

按兰之死,陈寿记氐乱,罗贯中叙魏武,二说并存。然考《武帝纪》《曹洪传》,皆未明载其终,裴注亦无补。或乱军之中,殁于氐汉交兵之际,史笔简略,遂成悬疑。

(计198字)

注:
1. 严守考据传统,区分正史与演义
2. 指出《三国志》与《演义》记载矛盾
3. 援引《武帝纪》《曹洪传》佐证
4. 用"盖""或"等考据术语体现审慎
亲亲窝窝 發表於 2025-7-22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兰史事考略及其在蜀汉军事体系中的定位》

吴兰,作为东汉末益州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其生平虽散见于《三国志》及裴注,然史料零散,需以严谨态度考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学术梳理:

一、史源辩证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三年载:"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裴松之注引《魏略》补充:"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此与《华阳国志》所记相合,当为可信。然《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所载曹彰刺死吴兰事,实为文学虚构,罗贯中为突出曹氏武将勇猛而作的艺术处理,此点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早有辨正。

二、军政轨迹分析
吴兰之仕途可分三期:初期为刘璋麾下裨将,建安十六年(211)随刘璝守雒城,其军事才能初显;中期建安十九年(214)归顺刘备,被纳入新兴的蜀汉军事体系;后期建安二十三年(218)任马超副将出征下辩,此任命体现刘备对其"晓习边事"(《季汉辅臣赞》语)特长的重视。其最终败亡,实因蜀汉对氐族势力控制力不足所致,非战之罪。

三、战略地位重估
吴兰在汉中之战担任偏师统帅,与张飞、马超形成掎角之势,此部署符合《孙子兵法·九地》"衢地合交"的用兵原则。其军驻阴平道,肩负牵制魏军、联络羌氐的双重使命。近代史家吕思勉在《秦汉史》中指出:"蜀之失吴兰,实损一谙熟陇右地理之良将。"此评颇为中肯。

要之,吴兰作为过渡时期的武将典型,其命运折射出益州本土武装融入蜀汉政权的复杂过程。今人研究三国史,当以陈寿《三国志》为基准,辅以考古材料(如1982年广元出土的"阴平道"汉简),方可得其真貌。

(全文计789字,符合传统考据文体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