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29|回復: 2

[人物簡介] 刘和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0-11 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虞之子:刘和,是汉光武帝的后裔,在汉朝任职侍中

刘和,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年官员,汉光武帝的后裔,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本是汉朝的侍中,后接受汉献帝的密令逃出长安去见父亲,让刘虞率兵奉迎天子。刘和途中经过袁术的领地,将献帝的旨意告知了袁术,袁术却将他扣留,并致书刘虞,让他率兵前来,一同进兵。公孙瓒认为袁术怀有异心,不希望刘虞派兵前往,因此制止刘虞,但刘虞并未听从。公孙瓒害怕袁术得知自己曾阻止刘虞,因此派堂弟公孙越率领一千骑兵去见袁术,并与袁术结纳,暗中让袁术擒下刘和并夺取刘虞的人马,自此公孙瓒与刘虞便结下了仇怨。

不久,刘和趁机自袁术之处逃离,前往北方,却又被袁绍扣留。不久,公孙瓒诬陷刘虞想要称帝,将刘虞杀害;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共推阎柔为乌丸司马,召集了乌丸、鲜卑的人马,加上自己原有的人马共数万人,与公孙瓒部下的渔阳太守邹丹大战,最终杀死邹丹。此时,袁绍派大将麴义以及刘和率兵支援鲜于辅等人,终于大破公孙瓒。

家庭成员

曾祖父:刘嘉,光禄勋

祖父:刘舒,曾任丹阳太守

父亲:幽州牧刘虞

吕服 發表於 2025-6-4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刘和事略考辨及其家世述略》

刘和,东海郯人,东汉末季之重要政治人物,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钩沉史册,犹可窥见汉室倾颓之际宗室子弟之困境。作为幽州牧刘虞之子、光武帝刘秀之苗裔,其家世显赫而命运多舛,实为考察汉魏之际政治生态之典型案例。

一、刘和之政治活动与历史定位
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刘和初为汉侍中,奉献帝密令出奔幽州,欲促其父迎驾。此际长安遭李傕、郭汜之乱,献帝诏令诸侯"勤王"乃维系汉统之最后努力。然刘和途经袁术辖地时被羁縻,袁术"矫诏"索兵之举,暴露其借宗室名义扩张势力之野心。公孙瓒阻刘虞出兵,复阴结袁术以制衡,足见当时军阀对汉室诏令已呈"阳奉阴违"之态。刘和先后遭袁术、袁绍扣留,恰反映汉末宗室沦为军阀博弈筹码之悲剧。

后刘和得脱,协同袁绍部将麴义助鲜于辅等击公孙瓒,此战不仅为父复仇,更促成公孙瓒势力衰颓。然需辨明者,《英雄记》载刘和"性仁弱",其军事行动实赖袁绍主导,可见汉末宗室虽具名义号召力,然实际兵权已旁落豪强。

二、刘氏家世与东海郯地望
刘和家族世系清晰:曾祖刘嘉官至光禄勋(《东观汉记》有载),祖父刘舒出守丹阳,父刘虞更以宗室重臣领幽州牧。按汉代选官制度,"光禄勋"掌宫殿门户,多由皇帝亲信担任;丹阳郡属扬州要冲,太守职守关乎东南安定。刘氏三代居显职,符合东汉"以宗室镇四方"之政策。

尤需注意者,刘虞"守道慕名"(《后汉书》语),以怀柔政策安边,其子刘和却深陷军阀倾轧,父子命运反差,恰喻示汉末"王道"与"霸道"之消长。东海郯县为西汉经学重镇,刘氏出身此地,或受儒法并重之学风影响,然乱世中终难施展。

三、余论:宗室身份在汉魏禅代之际的象征意义
刘和结局史载不详,然其经历颇具典型性。汉末刘氏子弟如刘岱、刘繇等多据州郡,然皆难阻皇权陵替。刘和空负光武之后名衔,终成袁绍"挟宗室以令诸侯"之工具。范晔评刘虞"欲以仁义涤暴",其子遭遇正说明乱世中"仁义"若无实力支撑,徒为虚文。

昔班固称"汉承尧运",然至汉季,宗室枝叶零落若此。刘和之事,可作管窥汉魏易代悲剧之一斑矣。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考订以《后汉书·刘虞传》《三国志·公孙瓒传》及裴注为主,兼采《英雄记》佚文。东海郯县地望考证参考《汉书·地理志》。刘嘉官职见《东观汉记·百官表》。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8-2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刘和之生平与汉末政治格局》

刘和,东海郯人,为东汉宗室之后,光武帝刘秀之苗裔,幽州牧刘虞之子。其生平虽载于史册者寥寥,然细究其行迹,实可窥见汉末群雄割据下宗室子弟之困境,亦折射出当时政治角力之复杂。

一、宗室身份与政治使命
刘和初仕汉廷为侍中,此职虽非显赫,然侍从天子、参预机密,足见其受朝廷信重。献帝初平年间,董卓虽诛,然长安仍为李傕、郭汜所据,天子形同傀儡。刘和受密诏出奔幽州,欲令其父刘虞率兵迎驾,此乃宗室子弟匡扶汉室之志。然其途经袁术辖地时,竟为术所拘,反成诸侯博弈之筹码。袁术假借"共迎天子"之名,实欲挟刘虞之兵以自重,足见当时"尊王"旗号已沦为割据者之工具。

二、父子悲剧与公孙瓒之谋
刘虞素以仁厚著称,本不欲与公孙瓒相争,然因刘和被扣一事,终致嫌隙。公孙瓒先阻刘虞出兵,复遣公孙越结连袁术,更诬刘虞僭位,终致刘虞遇害。此中关节,实为公孙氏欲除刘虞以独霸幽州。刘和虽自袁术处脱身,旋为袁绍所留,其命运如飘萍,恰映汉末宗室之衰微——纵为帝胄,亦难逃为军阀所制。

三、复仇之战与历史余响
刘虞旧部鲜于辅等联合乌丸、鲜卑起兵复仇时,袁绍遣刘和助战,此中颇有深意。绍以"为刘虞雪冤"为名,实欲借刘和宗室身份笼络幽州人心。麴义之师大破公孙瓒,刘和虽参其间,然史未载其后续,恐终难逃"鸟尽弓藏"之局。其生平戛然而止,恰如东汉宗室在军阀混战中逐渐湮没之缩影。

四、家世考略与时代隐喻
刘和曾祖刘嘉位列九卿,祖刘舒出守丹阳,至其父刘虞官至州牧,可见这一支宗室累世显宦。然汉末大乱,世族尚难自保,况宗室乎?刘和之遭遇,非独个人悲剧,实乃皇权旁落、士族崛起时代之必然。

结语:
刘和一生,困于忠孝难全,囿于诸侯倾轧。其奉诏不能达,归乡反累父,纵得复仇,亦难挽汉室之颓。范晔《后汉书》独详刘虞而略刘和,然此"略"中,正可见历史洪流下个体之渺小。读史至此,岂惟叹刘和之运蹇,更当思制度崩坏时,虽龙子凤孙,亦不免为时代之祭。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