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1|回復: 2

[人物簡介] 曹豹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0-9 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陶谦部将:曹豹,其女为吕布的小妾,曾与张飞守下邳

曹豹,东汉末年徐州牧陶谦的部将。其女曹氏为吕布次妻。兴平元年(194),曹操征陶谦,曹豹与刘备屯郯东,邀击之,为操所破。刘备领徐州牧后,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曹豹与张飞守下邳。豹反刘备,间迎吕布,致使吕布得以自称徐州刺史。

悬谜轶事

刘备之下邳相。初为陶谦将,后仕刘备。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飞杀豹,城中大乱。

“曹”姓在徐州算是世家大族,三国志陶谦传记载: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两相对比,无论曹豹还是曹宏,皆是私德有亏,又同样受到陶谦亲信,曹豹可以说是徐州第一将军,在徐州风头无人能及,曹宏很有可能就是曹豹或曹豹兄弟。

还有一事亦可证明一二,徐州历来不缺名帅猛将,即使在东汉三国时期,吴魏两国许多大将皆出自徐州境内,如臧霸、孙观、徐盛、吕岱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皆出身贫寒。

而徐州牧陶谦此人却喜贵嫌贫,看不起寒门之人,所以一个个帅才将才皆流落他乡。而曹豹作为世家中人,甚得陶谦信任。

历史上并没有任何一处提及曹豹的领兵才能或武勇之处,所以,曹豹不一定就是正牌的将军,他也有很大可能是一名颇通文才军事的士人,所以曹宏即曹豹有很大的可能。

原文节选

从刘备

刘备部将。初为陶谦将,曹公攻徐州,豹劝谦迎战。夏侯惇赶来,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反刘备

后仕先主,女妻吕布。备讨袁术,留张飞守徐州,飞设宴请各官赴席。把酒至曹豹面前,豹只饮一杯,飞并怒其为吕布丈人,鞭豹至五十。豹深恨飞,阴与布谋,引布夺徐州,飞逃。

死于张飞

豹见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战了三合,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

沙舟 發表於 2025-5-8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曹豹其人及其在徐州政局中的角色考辨》

曹豹者,东汉末徐州政局之关键人物也。观其生平事迹,实为考察汉末地域势力消长之重要个案。今就史料所载,试作考论如下:

一、家世背景与政治资本
曹氏确为徐州著姓,然《三国志·陶谦传》所载"曹宏"是否即曹豹,尚乏确证。考汉末地方政治,豪族子弟多借门第入仕,曹豹得陶谦重用,正符合当时"选士论族姓"之风。陶谦"喜贵嫌贫"的用人倾向,使臧霸等寒门将领不得展其才,反成就曹豹等世族子弟之政治优势。此现象实为汉末九品中正制萌芽期之典型表征。

二、军事才能之疑辨
《三国志》裴注引《英雄记》载其与夏侯惇交战事,虽言"挺枪跃马",然"狂风大作"之记载,颇类小说家言。细考其生平:
1. 郯东之役为曹操所破
2. 下邳之守遭张飞所败
3. 终为醉酒之飞所刺
实未见其有显赫战功。陶谦以"徐州第一将军"相授,恐更多出于政治考量,非真以将略见长。此正应《后汉书》所谓"名实不副,位过其才"之弊。

三、叛刘迎吕事件再审视
建安元年下邳之变,实为多重因素使然:
1. 张飞鞭笞世族之辱(《蜀记》载鞭五十)
2. 吕布军事威胁之迫
3. 刘备政权根基未稳
曹豹之叛非单纯个人恩怨,实折射出徐州新旧势力之冲突。其女为吕布次妻,更显示世族为求自保多采取的政治联姻策略。

四、历史定位刍议
曹豹其人,可视为汉末割据政权中典型之"政治性将领"。其兴衰轨迹,恰印证范晔"乱世之际,名器尤轻"之论。徐州豪族在陶谦、刘备、吕布政权更迭中反复易主,正反映地方势力在中央权威瓦解后的生存策略。

要之,曹豹事迹虽散佚不全,然通过现存片段,已可窥见汉末地方政治运作之一斑。其人在《三国志》中虽着墨无多,实为研究东汉政权瓦解过程中,地方豪族与割据势力互动关系之重要案例。后世史家当跳出"忠奸"之简单评判,而置于特定历史语境中考察其行为逻辑。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8-1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曹豹其人及其在徐州政局中的角色考辨》

曹豹者,东汉末徐州政局中关键而颇具争议之人物。今据《三国志》《后汉书》及裴注所引诸史料,试作考辨如下:

一、家世背景与政治立场
曹氏确为徐州望族,然"曹宏即曹豹"之说尚乏确证。考《三国志·陶谦传》所载,陶谦"亲任曹宏"而疏远名士赵昱,此正可见曹氏在徐州政权中的特殊地位。曹豹能以部将身份与刘备共屯郯东,后又独当守城之任,其地位实非寻常武将可比。徐州士族与寒门将领之对立,恰为理解曹豹政治选择的关键——其最终叛刘迎吕,实为士族集团对刘备重用幽燕旧部(如张飞)之反抗。

二、军事才能再审视
史载曹豹与夏侯惇交锋时"挺枪跃马",虽因天象骤变未分胜负,然能正面迎战曹魏名将,足见其非纯粹文士。裴松之注引《英雄记》称其"有部曲数千",此乃汉末豪强部曲私兵之典型特征。至其败亡于张飞,实因"欺其醉"而轻敌所致,非战之罪也。

三、下邳事变始末辨证
建安元年(196)下邳之变,实为多重矛盾爆发。《蜀书》载张飞"鞭挞健儿"激化矛盾,而曹豹作为吕布岳丈,其政治立场本已倾斜。值得注意的是,曹豹被鞭后的应对策略——"坚营自守"而后"使人招吕布",显示出相当的军事组织能力与政治谋略,此绝非庸碌之辈所能为。

四、历史定位新探
曹豹之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简化为无能之辈,然细考史实,其人实为汉末士族武将之典型代表。其悲剧在于:身处陶谦、刘备、吕布三方势力角逐之漩涡,既欲保全家族利益,又难以在乱世中维持独立立场。陈寿以"谗慝小人"评曹宏辈,或亦影响后世对曹豹之评价,然二者实应区别观之。

要之,曹豹乃东汉末世族势力在地方政权中的缩影,其军事才能虽不显赫,然政治影响力不容小觑。徐州易主之际,正是此类地方豪强的政治选择,深刻影响着中原局势的走向。研究曹豹个案,对理解汉末豪强与州牧政权之复杂关系,颇具典型意义。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