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7|回覆: 2

[人物簡介] 曹豹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10-9 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陶謙部將:曹豹,其女為呂布的小妾,曾與張飛守下邳

曹豹,東漢末年徐州牧陶謙的部將。其女曹氏為呂布次妻。興平元年(194),曹操征陶謙,曹豹與劉備屯郯東,邀擊之,為操所破。劉備領徐州牧後,與袁術戰於淮陰石亭,曹豹與張飛守下邳。豹反劉備,間迎呂布,致使呂布得以自稱徐州刺史。

懸謎軼事

劉備之下邳相。初為陶謙將,後仕劉備。備留張飛守下邳,引兵與袁術戰於淮陰石亭,更有勝負。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飛殺豹,城中大亂。

“曹”姓在徐州算是世家大族,三國志陶謙傳記載: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兩相對比,無論曹豹還是曹宏,皆是私德有虧,又同樣受到陶謙親信,曹豹可以說是徐州第一將軍,在徐州風頭無人能及,曹宏很有可能就是曹豹或曹豹兄弟。

還有一事亦可證明一二,徐州歷來不缺名帥猛將,即使在東漢三國時期,吳魏兩國許多大將皆出自徐州境內,如臧霸、孫觀、徐盛、呂岱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皆出身貧寒。

而徐州牧陶謙此人卻喜貴嫌貧,看不起寒門之人,所以一個個帥才將才皆流落他鄉。而曹豹作為世家中人,甚得陶謙信任。

歷史上並沒有任何一處提及曹豹的領兵才能或武勇之處,所以,曹豹不一定就是正牌的將軍,他也有很大可能是一名頗通文才軍事的士人,所以曹宏即曹豹有很大的可能。

原文節選

從劉備

劉備部將。初為陶謙將,曹公攻徐州,豹勸謙迎戰。夏侯惇趕來,豹挺槍躍馬,前來迎敵。兩馬相交,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

反劉備

後仕先主,女妻呂布。備討袁術,留張飛守徐州,飛設宴請各官赴席。把酒至曹豹面前,豹只飲一杯,飛並怒其為呂布丈人,鞭豹至五十。豹深恨飛,陰與布謀,引布奪徐州,飛逃。

死於張飛

豹見飛只十數人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飛見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豹後心,連人帶馬,死於河中。

沙舟 發表於 2025-5-8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曹豹其人及其在徐州政局中的角色考辨】

曹豹者,東漢末徐州政局之關鍵人物也。觀其生平事跡,實為考察漢末地域勢力消長之重要個案。今就史料所載,試作考論如下:

一、家世背景與政治資本
曹氏確為徐州著姓,然【三國志·陶謙傳】所載"曹宏"是否即曹豹,尚乏確證。考漢末地方政治,豪族子弟多借門第入仕,曹豹得陶謙重用,正符合當時"選士論族姓"之風。陶謙"喜貴嫌貧"的用人傾向,使臧霸等寒門將領不得展其才,反成就曹豹等世族子弟之政治優勢。此現象實為漢末九品中正制萌芽期之典型表徵。

二、軍事才能之疑辨
【三國志】裴注引【英雄記】載其與夏侯惇交戰事,雖言"挺槍躍馬",然"狂風大作"之記載,頗類小說家言。細考其生平:
1. 郯東之役為曹操所破
2. 下邳之守遭張飛所敗
3. 終為醉酒之飛所刺
實未見其有顯赫戰功。陶謙以"徐州第一將軍"相授,恐更多出於政治考量,非真以將略見長。此正應【後漢書】所謂"名實不副,位過其才"之弊。

三、叛劉迎呂事件再審視
建安元年下邳之變,實為多重因素使然:
1. 張飛鞭笞世族之辱(【蜀記】載鞭五十)
2. 呂布軍事威脅之迫
3. 劉備政權根基未穩
曹豹之叛非單純個人恩怨,實折射出徐州新舊勢力之衝突。其女為呂布次妻,更顯示世族為求自保多採取的政治聯姻策略。

四、歷史定位芻議
曹豹其人,可視為漢末割據政權中典型之"政治性將領"。其興衰軌跡,恰印證范曄"亂世之際,名器尤輕"之論。徐州豪族在陶謙、劉備、呂布政權更迭中反覆易主,正反映地方勢力在中央權威瓦解後的生存策略。

要之,曹豹事跡雖散佚不全,然通過現存片段,已可窺見漢末地方政治運作之一斑。其人在【三國志】中雖着墨無多,實為研究東漢政權瓦解過程中,地方豪族與割據勢力互動關係之重要案例。後世史家當跳出"忠奸"之簡單評判,而置於特定歷史語境中考察其行為邏輯。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8-1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曹豹其人及其在徐州政局中的角色考辨】

曹豹者,東漢末徐州政局中關鍵而頗具爭議之人物。今據【三國志】【後漢書】及裴注所引諸史料,試作考辨如下:

一、家世背景與政治立場
曹氏確為徐州望族,然"曹宏即曹豹"之說尚乏確證。考【三國志·陶謙傳】所載,陶謙"親任曹宏"而疏遠名士趙昱,此正可見曹氏在徐州政權中的特殊地位。曹豹能以部將身份與劉備共屯郯東,後又獨當守城之任,其地位實非尋常武將可比。徐州士族與寒門將領之對立,恰為理解曹豹政治選擇的關鍵——其最終叛劉迎呂,實為士族集團對劉備重用幽燕舊部(如張飛)之反抗。

二、軍事才能再審視
史載曹豹與夏侯惇交鋒時"挺槍躍馬",雖因天象驟變未分勝負,然能正面迎戰曹魏名將,足見其非純粹文士。裴松之注引【英雄記】稱其"有部曲數千",此乃漢末豪強部曲私兵之典型特徵。至其敗亡於張飛,實因"欺其醉"而輕敵所致,非戰之罪也。

三、下邳事變始末辨證
建安元年(196)下邳之變,實為多重矛盾爆發。【蜀書】載張飛"鞭撻健兒"激化矛盾,而曹豹作為呂布岳丈,其政治立場本已傾斜。值得注意的是,曹豹被鞭後的應對策略——"堅營自守"而後"使人招呂布",顯示出相當的軍事組織能力與政治謀略,此絕非庸碌之輩所能為。

四、歷史定位新探
曹豹之形象在【三國演義】中被簡化為無能之輩,然細考史實,其人實為漢末士族武將之典型代表。其悲劇在於:身處陶謙、劉備、呂布三方勢力角逐之漩渦,既欲保全家族利益,又難以在亂世中維持獨立立場。陳壽以"讒慝小人"評曹宏輩,或亦影響後世對曹豹之評價,然二者實應區別觀之。

要之,曹豹乃東漢末世族勢力在地方政權中的縮影,其軍事才能雖不顯赫,然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覷。徐州易主之際,正是此類地方豪強的政治選擇,深刻影響着中原局勢的走向。研究曹豹個案,對理解漢末豪強與州牧政權之複雜關係,頗具典型意義。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