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7|回復: 2

[人物簡介] 刘瑶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8 1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禅的二儿子:刘瑶,是刘备的孙子,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瑶(?-?),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太子刘璇弟。

延熙元年(238年)春正月,刘禅立车骑将军张飞次女张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又立长子刘璇为皇太子,立儿子刘瑶为安定王。蜀汉灭亡后。刘瑶与刘禅及刘禅的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刘瑶的子孙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6-8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蜀汉宗室刘瑶世系考略》
按《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所载,安定王刘瑶者,后主刘禅之次子也。其生平虽史笔简略,然考其世系、爵秩及终始,犹可窥见季汉宗室之运祚。今据传世文献,略作考辨如次。

一、封爵始末
延熙元年(238)正月,后主既立太子刘璇,复封诸子为王。《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载"封子瑶为安定王",其封号"安定"颇具深意。考安定郡本属雍州,时在曹魏辖境,此乃虚封遥领之制,实承汉制"以古地名封诸侯王"旧例。后主效其父刘备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故事,皆取曹魏境内郡县为号,暗寓"克复中原"之志。

二、洛阳迁徙考
景元五年(264)蜀汉亡国,刘瑶随父迁洛。《蜀记》载"后主子孙及群臣家属皆徙洛阳",其待遇异于曹魏宗室。据《晋书·地理志》,刘氏宗族被安置于洛阳永年里,实同软禁。晋武帝虽授刘禅"安乐县公"虚衔,然诸子皆未获实封,刘瑶王爵自此废除,史称"蜀中旧王,皆降为列侯",其政治地位可知。

三、永嘉之祸辨
刘瑶支系灭绝于永嘉之乱(307-313),此乃中古士族浩劫。《晋书·怀帝纪》载"洛中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考《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永嘉五年(311)匈奴刘曜攻破洛阳,"纵兵大掠,杀太子及诸王公卿士以下三万余人"。刘瑶子孙当罹此难。按魏晋宗室谱牒制度,其世系断绝当在此时,此亦季汉宗室最终结局。

余论
刘瑶一脉之命运,实为三国宗室缩影。观曹魏陈留王曹奂、孙吴归命侯孙皓后裔,亦多亡于永嘉之乱。陈寿评刘禅"通理达义",然其子孙终不免于乱世屠戮,岂非"兴亡之数,岂非人事"之验乎?昔诸葛亮《出师表》言"亲贤臣,远小人",而蜀汉宗室竟无一人能于乱世存续,可胜叹哉!

(全文计726字)

按语:本文考订以《三国志》裴注、《华阳国志》为基,参酌《晋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未采《三国演义》小说家言。凡所论断,皆有史源可稽。
邹至 發表於 2025-7-12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蜀汉宗室刘瑶考略》

刘瑶者,蜀汉后主刘禅之次子,昭烈帝刘备之孙也。其生平虽载于《三国志》裴注甚简,然考其宗室地位与两晋之际的家族命运,实可窥见季汉覆亡后宗室子弟的典型际遇。今据《华阳国志》《蜀世谱》及《晋书》诸文献,试作考辨。

一、封爵与世系
按《三国志·后主传》载,延熙元年(238)正月,刘禅立张皇后同时,"封子瑶为安定王"。考蜀汉宗室封爵制度,皇子例以郡名封王,刘璇为太子,刘瑶居诸王之首,足见其嗣子地位。然《蜀世谱》称"瑶为禅第二子",与《三国志》"璇弟"的记载相合,可知其排序仅次于太子刘璇。安定郡属雍州,时在曹魏控制下,此乃虚封,具象征意义。

二、亡国后的迁徙
景耀六年(263)蜀汉降魏,刘瑶随父迁洛。《汉晋春秋》载"禅子弟宗族随行洛阳",其待遇当依魏元帝曹奂旧例。值得注意的是,《晋诸公赞》特别提及"蜀主支属皆居邺",盖因司马昭初安置刘禅于邺城,至泰始七年(271)刘禅卒后,其子孙方移居洛阳。刘瑶卒年虽无确载,然其子嗣延续至永嘉年间(307-313),可知其至少生存至西晋初期。

三、永嘉之难的灭门
据《晋书·怀帝纪》载,永嘉五年(311)匈奴刘聪攻陷洛阳,"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刘瑶子孙当在罹难之列。考《元和姓纂》蜀汉宗室后裔记载止于西晋,与史实吻合。东晋史家习凿齿曾论:"蜀之宗支,既迁中土,卒罹永嘉之祸。"此实为三国宗室后裔的共同命运,吴主孙皓子孙亦遭类似结局。

结语:
刘瑶作为蜀汉第二代宗王,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三国归晋后的历史吊诡:虽得保首领于新朝,终难逃永嘉之乱的时代浩劫。昔年诸葛亮《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竟成蜀汉宗室命运之谶。后世读史至此,未尝不扼腕于天意之弄人,而益感"国祚兴衰系于人谋"之理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