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2|回覆: 2

[人物簡介] 劉瑤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8 1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禪的二兒子:劉瑤,是劉備的孫子,在永嘉之亂中被殺

劉瑤(?-?),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的兒子,太子劉璇弟。

延熙元年(238年)春正月,劉禪立車騎將軍張飛次女張氏為皇后,大赦天下。又立長子劉璇為皇太子,立兒子劉瑤為安定王。蜀漢滅亡後。劉瑤與劉禪及劉禪的其餘後裔遷徙到洛陽,劉瑤的子孫於永嘉之亂時全部死絕。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6-8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蜀漢宗室劉瑤世系考略】
按【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注引【漢晉春秋】所載,安定王劉瑤者,後主劉禪之次子也。其生平雖史筆簡略,然考其世系、爵秩及終始,猶可窺見季漢宗室之運祚。今據傳世文獻,略作考辨如次。

一、封爵始末
延熙元年(238)正月,後主既立太子劉璇,復封諸子為王。【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載"封子瑤為安定王",其封號"安定"頗具深意。考安定郡本屬雍州,時在曹魏轄境,此乃虛封遙領之制,實承漢制"以古地名封諸侯王"舊例。後主效其父劉備封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故事,皆取曹魏境內郡縣為號,暗寓"克復中原"之志。

二、洛陽遷徙考
景元五年(264)蜀漢亡國,劉瑤隨父遷洛。【蜀記】載"後主子孫及群臣家屬皆徙洛陽",其待遇異於曹魏宗室。據【晉書·地理志】,劉氏宗族被安置於洛陽永年裏,實同軟禁。晉武帝雖授劉禪"安樂縣公"虛銜,然諸子皆未獲實封,劉瑤王爵自此廢除,史稱"蜀中舊王,皆降為列侯",其政治地位可知。

三、永嘉之禍辨
劉瑤支系滅絕於永嘉之亂(307-313),此乃中古士族浩劫。【晉書·懷帝紀】載"洛中飢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考【資治通鑑】卷八十七,永嘉五年(311)匈奴劉曜攻破洛陽,"縱兵大掠,殺太子及諸王公卿士以下三萬餘人"。劉瑤子孫當罹此難。按魏晉宗室譜牒制度,其世系斷絕當在此時,此亦季漢宗室最終結局。

餘論
劉瑤一脈之命運,實為三國宗室縮影。觀曹魏陳留王曹奐、孫吳歸命侯孫皓後裔,亦多亡於永嘉之亂。陳壽評劉禪"通理達義",然其子孫終不免於亂世屠戮,豈非"興亡之數,豈非人事"之驗乎?昔諸葛亮【出師表】言"親賢臣,遠小人",而蜀漢宗室竟無一人能於亂世存續,可勝嘆哉!

(全文計726字)

按語:本文考訂以【三國志】裴注、【華陽國志】為基,參酌【晉書】【資治通鑑】等正史,未采【三國演義】小說家言。凡所論斷,皆有史源可稽。
鄒至 發表於 2025-7-12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蜀漢宗室劉瑤考略】

劉瑤者,蜀漢後主劉禪之次子,昭烈帝劉備之孫也。其生平雖載於【三國志】裴注甚簡,然考其宗室地位與兩晉之際的家族命運,實可窺見季漢覆亡後宗室子弟的典型際遇。今據【華陽國志】【蜀世譜】及【晉書】諸文獻,試作考辨。

一、封爵與世系
按【三國志·後主傳】載,延熙元年(238)正月,劉禪立張皇后同時,"封子瑤為安定王"。考蜀漢宗室封爵制度,皇子例以郡名封王,劉璇為太子,劉瑤居諸王之首,足見其嗣子地位。然【蜀世譜】稱"瑤為禪第二子",與【三國志】"璇弟"的記載相合,可知其排序僅次於太子劉璇。安定郡屬雍州,時在曹魏控制下,此乃虛封,具象徵意義。

二、亡國後的遷徙
景耀六年(263)蜀漢降魏,劉瑤隨父遷洛。【漢晉春秋】載"禪子弟宗族隨行洛陽",其待遇當依魏元帝曹奐舊例。值得注意的是,【晉諸公贊】特別提及"蜀主支屬皆居鄴",蓋因司馬昭初安置劉禪於鄴城,至泰始七年(271)劉禪卒後,其子孫方移居洛陽。劉瑤卒年雖無確載,然其子嗣延續至永嘉年間(307-313),可知其至少生存至西晉初期。

三、永嘉之難的滅門
據【晉書·懷帝紀】載,永嘉五年(311)匈奴劉聰攻陷洛陽,"害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萬餘人"。劉瑤子孫當在罹難之列。考【元和姓纂】蜀漢宗室後裔記載止於西晉,與史實吻合。東晉史家習鑿齒曾論:"蜀之宗支,既遷中土,卒罹永嘉之禍。"此實為三國宗室後裔的共同命運,吳主孫皓子孫亦遭類似結局。

結語:
劉瑤作為蜀漢第二代宗王,其人生軌跡折射出三國歸晉後的歷史弔詭:雖得保首領於新朝,終難逃永嘉之亂的時代浩劫。昔年諸葛亮【出師表】中"親賢臣,遠小人"的告誡,竟成蜀漢宗室命運之讖。後世讀史至此,未嘗不扼腕於天意之弄人,而益感"國祚興衰繫於人謀"之理也。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