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38|回復: 2

[国画欣赏] 水仙图卷手卷(中国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0-6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仙图卷手卷(中国画)

水仙图卷手卷(中国画)

水仙图卷手卷(中国画) 

赵子固(南宋)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3-29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水仙图卷》手卷考略

赵子固(1199-1264),南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名孟坚,字子固,号彝斋,以水墨花卉著称于世。此《水仙图卷》乃其晚年逸笔,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编号48077),纸本墨笔,纵24.5厘米,横670.6厘米,堪称南宋文人写意花卉之典范。

此卷以白描法写水仙百馀株,布局疏密有致,笔致清绝。叶脉用笔如屈铁,取法文同墨竹笔意;花瓣以淡墨勾勒,瓣尖稍顿,显其轻盈之态。尤见功力者,在于通过墨色浓淡表现花叶向背,浓墨写近叶,淡墨绘远丛,层次井然。卷尾自题"彝斋"款,钤"子固"朱文印,笔势遒劲,与画风浑然一体。

赵氏画水仙,实托物言志。南宋邓椿《画继》称其"写水仙尤工,盖取'凌波微步'之意"。此卷所绘水仙不染纤尘,正是画家孤高品格的写照。卷后元代倪瓒题跋云:"子固墨花,于纷披侧偃中各具条理",道出其既重写生又尚意趣的艺术特质。

此卷历经项元汴、梁清标等名家递藏,卷首有乾隆御题"清标雅韵"四字,可见历代鉴藏家对其推崇。作为南宋文人画转型期的重要作品,其以书入画的笔墨语言,对后世钱选、王冕等画家影响深远。今观此卷,犹可想见当年子固"舟中展玩,酒边挥洒"的文人雅趣。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6-29 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水仙图卷》题跋及考略

赵子固(1199-1264),南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讳孟坚,字子固,号彝斋,湖州人。此卷水仙,乃其晚年逸笔,今观其墨韵,犹可想见当年"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致。

一、笔墨渊源考
子固画承扬无咎墨梅法脉,参以徐熙野逸之趣。此卷水仙以淡墨双钩为主,叶脉转折处偶见飞白,深得书法"屋漏痕"之妙。花瓣用笔轻灵若兰叶描,而花蕊点簇则取法徐熙"落墨花"遗意。叶丛穿插颇具《十七帖》章法,盖因其人"以书法作画"之明证。

二、构图精义析
全卷采用"之"字形律动布局,水仙八丛错落其间。首段三丛取势向左,中段两丛忽转右向,末段复归左倾,形成"起-伏-收"的视觉韵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丛与第六丛间的"留白",非虚空也,实乃"无画处皆成妙境"之经营,暗合《林泉高致》"三远"之法。

三、文人情致辨
子固尝于舟中写水仙,谓"平生与水仙缘最深"。此卷叶梢多作俯垂之态,非写其凋萎,实寓"君子固穷"之思。卷尾一株独开五瓣者,暗用《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典,盖南宋遗民常见手法。其笔墨清癯处,正与所作《凌波赋》"素萼金盏,自照冰魂"句相表里。

四、鉴藏流传略
据《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卷曾为项元汴"天籁阁"旧藏,有"墨林秘玩"印可证。入清后归安岐,钤"仪周鉴赏"印。乾隆时入内府,卷首可见"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印。今观纸色沉古而墨彩如新,当是明代精摹本,然神韵气格不失子固本色,犹可珍也。

五、题跋建议
若欲题咏此卷,可引周密《武林旧事》载子固"舟中写生,风日清美"事,或取姜夔《卜算子》"水仙只自怜"句意。题识宜用瘦金体小楷,钤朱文印于叶丛空隙处,方不损画面清气。

此卷虽仅尺素,然一花一叶俱见风骨。子固以宗室之尊,寄怀翰墨,观其笔下水仙,正如赵孟頫所评"清绝如见姑射仙人",非独写形,实写其胸中逸气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