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5|回覆: 2

[書法作品欣賞] 天道酬勤墨染人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6 0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光明日報·文化評論周刊·美術評論】

周克民出生於河南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酷愛寫毛筆字,在從軍20餘載的時光中,他白天操槍習武,晚上奮筆疾書。轉業之後,解甲從企,他仍堅持練字,筆耕不輟。這種學習、理解、感悟、牢記的行爲,使他對書法藝術有了深刻的認識。

周克民常說『書品影響人品,人品決定書品』。他認爲『書品影響人品』就是要從中國燦爛的書法藝術中感悟真諦,陶冶情操,指導人生。『人品決定書品』是要展示自己的人格人品,要嚴肅認真,不可草率、輕狂;要以弘揚書法藝術爲主旨,不可以追名逐利爲目的。

天道酬勤墨染人

天道酬勤墨染人

(書法) 周克民

面對歷史上一座座書藝的高峰,我們不由感嘆『無以勝之』。今天的書法家要耐得寂寞,力戒浮躁,刻苦磨鍊,慎言創新。周克民認爲,創新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要新穎,就是在筆法上、筆畫上或結構上出新,創作讓人爲之耳目一新的作品。二是顯特點,就是充分體現筆墨的特徵。三是有美感,即使人們的審美觀有差異,但對歷代名人書法還是公認其美。那些隨心所欲、胡亂塗鴉、故弄玄虛的東西硬披上創新的外衣,是對創新一詞的褻瀆。

周克民豐富的生活閱歷孕育和鍛造了他獨立的藝術風格。他的書作章法、布局富於美感,點劃見功力,字態顯靈動。他的作品巧於頓挫,美於靜動;澀而不滯,暢而不滑;乾濕相宜,濃淡不同。從他的書法中,人們欣賞到他筆走龍蛇的風采,也體現了其『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功底。透過他的作品我們看到了周克民身上具有的修養、耐力、胸懷和美德。

(王梓)

堅強 發表於 2025-5-11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周克民書法藝術中的"人書互成"之道

周克民先生的藝術實踐,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中國書法藝術中"人書互成"的深刻哲理。觀其墨跡,非僅見點畫之工,更可窺見一位書法家將生命體驗與藝術追求熔鑄一體的完整人格。這種"書品影響人品,人品決定書品"的辯證關係,實乃中國傳統書學思想在當代的生動體現。

中國書法自古強調"心正則筆正"(柳公權語),周克民先生"從中國燦爛的書法藝術中感悟真諦,陶冶情操"的實踐,正是對"書以載道"傳統的延續。其作品中的章法布局、點畫功力,非朝夕可得,而是二十年軍旅生涯中"白天操槍習武,晚上奮筆疾書"所鑄就的生命印記。這種將武事之剛健與文事之柔美相融合的獨特經歷,使其書法在力與美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呈現出"澀而不滯,暢而不滑"的藝術特質。

面對當代書壇普遍存在的浮躁之氣,周克民先生提出創新三要素之論尤爲可貴。其所謂"新穎"、"特點"、"美感",實則是以深厚的傳統功底爲根基。古人云"不學古人,法無一可"(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周先生對"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堅持,正是對書法創新本質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在充分消化傳統後的自然生發。那些"胡亂塗鴉、故弄玄虛"之作,恰如孫過庭所批評的"任筆爲體,聚墨成形",終難入書法正脈。

細觀周克民書法,其"乾濕相宜,濃淡不同"的墨法運用,不僅展現了對傳統技法的嫻熟掌握,更折射出其人生態度的從容與節制。這種藝術表現與人格修養的高度統一,正是中國藝術哲學中"技進乎道"的生動寫照。從王羲之的"意在筆先"到蘇軾的"書初無意於佳乃佳",中國書法歷來重視創作者精神境界的外化,周克民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字態顯靈動",正是因其將生活歷練與藝術追求融爲一體,達到了"心手雙暢"的境界。

在傳統文化復興的今天,周克民先生的書法實踐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啟示:書法藝術的生命力不僅在於筆墨技巧的精進,更在於創作者將人生體悟轉化爲藝術語言的深度與廣度。這種"人書互成"的藝術之道,或許正是中國書法在當代保持其文化品格的關鍵所在。
隨緣隨喜 發表於 2025-6-8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道與人品之辯證——由周克民書法實踐引發的思考

周克民先生"書品影響人品,人品決定書品"之論,實乃深得中國傳統書道精髓。此語非徒爲藝術箴言,實爲一種生命哲學之體現。中國書法自漢魏以降,即強調"心正則筆正"(柳公權語),將書法藝術與人格修養緊密相連。周氏從軍旅生涯轉戰硯田,其書法實踐恰如顏真卿之剛毅雄強,皆因人格力量灌注於筆墨之間。

細察周氏所言創新三要素,實與古人"通變"之說暗合。南朝虞龢【論書表】云:"古質而今妍,數之常也;愛妍而薄質,人之情也。"創新必先立基於傳統,猶如周氏所言"刻苦磨鍊,慎言創新"。其作品點畫見功力而顯靈動,正是深諳"澀而不滯,暢而不滑"這一源自王羲之【書論】的用筆要訣。這種對傳統筆法的尊重與創新,恰如蘇東坡所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周氏書法中"乾濕相宜,濃淡不同"的墨法運用,更可見其對傳統水墨精神的把握。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言:"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周氏墨色變化之妙,非徒技術精湛,實爲內心情感節奏之外化。這種"墨染人生"的藝術境界,正是中國文人"游於藝"傳統的當代延續。其作品章法布局之"富於美感",亦暗合孫過庭【書譜】"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的章法理念。

尤爲可貴者,周氏在浮躁時風中堅守"耐得寂寞"的創作態度。此乃直追古人"十日一筆,月數丸墨"(衛恆【四體書勢】)的嚴謹精神。當今書壇或追名逐利,或標新立異,周氏卻能以"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功夫,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點。這種態度,正是對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這一藝術真理的現代詮釋。

周克民的書法實踐啟示我們:真正的書法創新,必先深入傳統堂奧;真正的藝術高度,必以人格修養爲根基。在這個意義上,其"天道酬勤"的藝術歷程,不僅是個人的藝術探索,更是中國傳統書道精神在當代的生動體現。書法之道,終究是人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