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65|回覆: 2

[人物簡介] 胡才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6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白波軍首領之一:胡才,是楊奉的戰友,後任征東將軍

胡才,東漢末期人物,楊奉戰友。

董卓死後由李傕等人掌權,興平二年(195年),楊奉領兵叛逃李傕後天子令楊奉眾人護送其回洛陽。郭汜聯合李傕率領追兵追到弘農的曹陽。楊奉緊急招喚河東故友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抵抗李傕等人。後楊奉戰敗,與天子連夜乘船逃走到河東大陽縣。天子爲張楊迎接,但仍然爲楊奉等人脅持,升胡才爲征東將軍。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欲攻韓暹,爲天子所阻。胡才後來留在河東郡爲怨家所害。

歷史傳記

董卓死後由李傕等人掌權,興平二年(195年),楊奉領兵叛逃李傕後天子令楊奉眾人護送其回洛陽。郭汜聯合李傕率領追兵追到弘農的曹陽。楊奉緊急招喚河東故友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抵抗李傕等人。後楊奉戰敗,與天子連夜乘船逃走到河東大陽縣。天子爲張楊迎接,但仍然爲楊奉等人脅持,升胡才爲征東將軍。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欲攻韓暹,爲天子所阻。胡才後來留在河東郡爲怨家所害。

演義傳記

白波帥。受楊奉召集前來解救李傕、郭汜之亂,死於亂軍之中。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7-16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波餘燼中的征東將軍:胡才史事考略】

胡才,作爲東漢末白波軍重要將領,其生平雖散見於【後漢書】【三國志】注引諸史,然史文簡略,今據現存文獻考其行跡,可窺漢末軍閥混戰中"白波帥"這一特殊群體的生存狀態。

一、白波背景與早期活動
胡才之名首見於興平二年(195年)弘農之役。白波軍本爲黃巾餘部,中平五年(188年)郭太起於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其部將韓暹、李樂、胡才等皆屬河東豪帥。值得注意的是,【九州春秋】載"白波賊眾各以帥稱",可見其組織鬆散,胡才當爲其中一部首領。此時白波軍已轉型爲受招安的半官方武裝,與楊奉這類官軍叛將形成利益同盟。

二、護駕戰役中的角色
曹陽之敗實爲胡才命運轉折點。據【後漢書·獻帝紀】載,楊奉召白波諸帥"並率其眾追天子於弘農",胡才部參戰卻未能扭轉頹勢。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詳述敗因:"白波雖驍勇,然部伍不整",此語揭示胡才等部缺乏正規訓練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戰後胡才獲拜征東將軍(【三國志·董卓傳】注引【魏書】),此職在漢代爲"重號將軍",然此時朝廷名器已濫,實爲楊奉集團籠絡手段。

三、河東內訌與身死考異
建安元年火併事件,【資治通鑑】繫於七月條下:"胡才與韓暹相攻,帝遣使和解"。考其時局勢,白波諸帥各據塢壁,胡才屯兵聞喜(今山西聞喜),韓暹據安邑(今山西夏縣),地理相鄰而利益相衝。其死因【魏書】稱"爲怨家所殺",而【英雄記】謂"部曲叛殺",兩說皆反映其未能有效統合部眾。對比韓暹後投呂布、李樂病卒,胡才之死標誌白波系武將在中央政壇的徹底失勢。

四、歷史定位再審視
胡才現象實爲漢末"豪帥政治"縮影。范曄評白波諸將"本非社稷之臣",然細究其行止,胡才等人始終以"勤王"爲號,其進退實受制於軍閥博弈格局。錢大昕【廿二史考異】指"白波之興衰,即漢祚存亡之鏡像",胡才從護駕功臣到殞命河東的短短兩年,恰是皇權旁落、地方勢力崛起的典型註腳。

要之,胡才其人雖史載寥寥,然其活動軌跡深刻反映了漢魏之際武人集團的生存策略與歷史局限。白波系將領的迅速邊緣化,預示著歷史舞台即將由曹操等新型軍閥主導的必然趨勢。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7-21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漢白波軍胡才之歷史定位與軍政得失】

胡才,河東白波軍帥,東漢末征東將軍,其事雖散見於【後漢書】【三國志】注引,然其興衰實爲漢末軍閥割據之縮影。今據史傳考辨,析其三重身份:

一、白波餘部與護駕之功
白波軍本黃巾余脈,中平五年(188年)起於西河,後據河東。胡才爲帥時,正值李傕、郭汜亂政,興平二年(195年)隨楊奉"挾天子以令諸侯",於曹陽之役合韓暹、李樂抗李傕聯軍。雖兵敗弘農,然夜渡天子至大陽,得張楊接應卻仍行脅持之事。此間胡才受拜征東將軍,實爲獻帝籠絡白波勢力之權術,亦見其部曲尚具威懾。

二、內訌與敗亡之必然
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欲攻韓暹,顯見白波舊部已陷權力傾軋。獻帝阻之,非爲調停,實懼軍閥相殘削弱護駕力量。按【九州春秋】載"白波諸帥各擁部曲,不相統屬",胡才終爲"怨家所害",恰印證其缺乏政治整合能力,徒持武勇而失人心,終蹈漢末豪強相噬之覆轍。

三、演義敘事與史實差異
【三國演義】稱胡才"死於亂軍",乃文學簡化。考裴注引【獻帝紀】,其實際死於河東郡內鬥,此差異反映通俗文學對邊緣軍閥之模糊處理。然細究之,胡才之死實具典型性——漢末群雄若不能如曹操"奉天子"以正名,或如劉備樹宗室之幟,則難免爲歷史浪濤所沒。

結語
胡才其人,乘亂而起,因勢而衰,其護駕有功卻終爲割據之囚。白波諸將的興亡,恰是漢室權威崩壞後,地方武裝"驟興驟滅"的鮮活註腳。後世觀之,可不慎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