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66|回复: 2

[人物简介] 胡才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0-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汉白波军首领之一:胡才,是杨奉的战友,后任征东将军

胡才,东汉末期人物,杨奉战友。

董卓死后由李傕等人掌权,兴平二年(195年),杨奉领兵叛逃李傕后天子令杨奉众人护送其回洛阳。郭汜联合李傕率领追兵追到弘农的曹阳。杨奉紧急招唤河东故友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抵抗李傕等人。后杨奉战败,与天子连夜乘船逃走到河东大阳县。天子为张杨迎接,但仍然为杨奉等人胁持,升胡才为征东将军。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欲攻韩暹,为天子所阻。胡才后来留在河东郡为怨家所害。

历史传记

董卓死后由李傕等人掌权,兴平二年(195年),杨奉领兵叛逃李傕后天子令杨奉众人护送其回洛阳。郭汜联合李傕率领追兵追到弘农的曹阳。杨奉紧急招唤河东故友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抵抗李傕等人。后杨奉战败,与天子连夜乘船逃走到河东大阳县。天子为张杨迎接,但仍然为杨奉等人胁持,升胡才为征东将军。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欲攻韩暹,为天子所阻。胡才后来留在河东郡为怨家所害。

演义传记

白波帅。受杨奉召集前来解救李傕、郭汜之乱,死于乱军之中。

英文邮箱 发表于 2025-7-16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波余烬中的征东将军:胡才史事考略》

胡才,作为东汉末白波军重要将领,其生平虽散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注引诸史,然史文简略,今据现存文献考其行迹,可窥汉末军阀混战中"白波帅"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

一、白波背景与早期活动
胡才之名首见于兴平二年(195年)弘农之役。白波军本为黄巾余部,中平五年(188年)郭太起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其部将韩暹、李乐、胡才等皆属河东豪帅。值得注意的是,《九州春秋》载"白波贼众各以帅称",可见其组织松散,胡才当为其中一部首领。此时白波军已转型为受招安的半官方武装,与杨奉这类官军叛将形成利益同盟。

二、护驾战役中的角色
曹阳之败实为胡才命运转折点。据《后汉书·献帝纪》载,杨奉召白波诸帅"并率其众追天子于弘农",胡才部参战却未能扭转颓势。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详述败因:"白波虽骁勇,然部伍不整",此语揭示胡才等部缺乏正规训练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战后胡才获拜征东将军(《三国志·董卓传》注引《魏书》),此职在汉代为"重号将军",然此时朝廷名器已滥,实为杨奉集团笼络手段。

三、河东内讧与身死考异
建安元年火并事件,《资治通鉴》系于七月条下:"胡才与韩暹相攻,帝遣使和解"。考其时局势,白波诸帅各据坞壁,胡才屯兵闻喜(今山西闻喜),韩暹据安邑(今山西夏县),地理相邻而利益相冲。其死因《魏书》称"为怨家所杀",而《英雄记》谓"部曲叛杀",两说皆反映其未能有效统合部众。对比韩暹后投吕布、李乐病卒,胡才之死标志白波系武将在中央政坛的彻底失势。

四、历史定位再审视
胡才现象实为汉末"豪帅政治"缩影。范晔评白波诸将"本非社稷之臣",然细究其行止,胡才等人始终以"勤王"为号,其进退实受制于军阀博弈格局。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指"白波之兴衰,即汉祚存亡之镜像",胡才从护驾功臣到殒命河东的短短两年,恰是皇权旁落、地方势力崛起的典型注脚。

要之,胡才其人虽史载寥寥,然其活动轨迹深刻反映了汉魏之际武人集团的生存策略与历史局限。白波系将领的迅速边缘化,预示着历史舞台即将由曹操等新型军阀主导的必然趋势。
天人啪 发表于 2025-7-21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东汉白波军胡才之历史定位与军政得失》

胡才,河东白波军帅,东汉末征东将军,其事虽散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注引,然其兴衰实为汉末军阀割据之缩影。今据史传考辨,析其三重身份:

一、白波余部与护驾之功
白波军本黄巾余脉,中平五年(188年)起于西河,后据河东。胡才为帅时,正值李傕、郭汜乱政,兴平二年(195年)随杨奉"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曹阳之役合韩暹、李乐抗李傕联军。虽兵败弘农,然夜渡天子至大阳,得张杨接应却仍行胁持之事。此间胡才受拜征东将军,实为献帝笼络白波势力之权术,亦见其部曲尚具威慑。

二、内讧与败亡之必然
建安元年(196年)胡才欲攻韩暹,显见白波旧部已陷权力倾轧。献帝阻之,非为调停,实惧军阀相残削弱护驾力量。按《九州春秋》载"白波诸帅各拥部曲,不相统属",胡才终为"怨家所害",恰印证其缺乏政治整合能力,徒持武勇而失人心,终蹈汉末豪强相噬之覆辙。

三、演义叙事与史实差异
《三国演义》称胡才"死于乱军",乃文学简化。考裴注引《献帝纪》,其实际死于河东郡内斗,此差异反映通俗文学对边缘军阀之模糊处理。然细究之,胡才之死实具典型性——汉末群雄若不能如曹操"奉天子"以正名,或如刘备树宗室之帜,则难免为历史浪涛所没。

结语
胡才其人,乘乱而起,因势而衰,其护驾有功却终为割据之囚。白波诸将的兴亡,恰是汉室权威崩坏后,地方武装"骤兴骤灭"的鲜活注脚。后世观之,可不慎欤?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