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8|回復: 2

[人物簡介] 朱褒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0-6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蜀汉牂牁太守:朱褒,在史上曾响应孟获与雍闿的反叛

朱褒,三国时蜀官吏,任牂牁太守。素有异志。益州从事常房巡视牂牁,被他攻杀并诬以谋反。建兴元年(223),益州郡大姓雍闿叛,他拥郡响应。三年,诸葛亮至南中,平定反叛。

演义传记

225年,响应孟获和雍闿所掀起的反叛,并同高定进攻永昌郡。迎击镇压叛乱前来的诸葛亮,却被中了诸葛亮的离间计的高定所诱而出,最后被高定所属的颚焕所杀。

历史传记

蜀牂牁太守。素有异志。益州从事常房巡视牂牁,被他攻杀并诬以谋反。先主薨,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褒拥郡反。时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闿跋扈於建宁。三年,丞相亮遂南征,讨平之。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响应雍闿叛变,但未明确交待其最终结局。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4-28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褒叛蜀始末考略》
朱褒者,蜀汉牂牁太守也。其事迹散见于《三国志》《华阳国志》及《资治通鉴》,虽记述简略,然钩沉索隐,犹可窥见汉末南中变乱之一斑。

一、朱褒之叛因考
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朱褒"素有异志"。此"异志"当与南中豪族雍闿、高定同出一辙,盖因蜀汉新丧(先主刘备崩于223年),主少国疑,加之南中地处偏远,郡守多恃险自专。益州从事常房之死,实为朱褒叛变先兆。《三国志》裴注引《魏氏春秋》云,常房察朱褒有异,收其主簿按问,褒遂攻杀房而诬以谋反。此可见朱褒早蓄割据之心,借蜀汉政权更迭之机发难。

二、叛乱性质辨正
朱褒之叛非孤立事件。建兴元年(223),南中形成三股势力:越巂高定"恣睢"、建宁雍闿"跋扈"、牂牁朱褒"拥郡反"(见《三国志·李恢传》)。三者虽共抗蜀汉,然动机各异。雍闿受东吴煽动,假"鬼教"蛊惑夷民;高定乃叟帅,欲保部落自治;朱褒则为汉官谋自立,此正陈寿所谓"方土大姓"之典型。诸葛亮《出师表》言"五月渡泸"前"南方已定",实指暂时羁縻,非真平定。

三、结局之史料差异
《资治通鉴》卷七十仅记朱褒响应雍闿,未言其终。而《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虚构高定杀朱褒情节,此乃小说家言。考《华阳国志》,诸葛亮南征后"徙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牂牁郡复置,可推知朱褒势力当为李恢、马忠所破。其人或死于乱军,或如雍闿般为夷人所杀,盖史官失载耳。

四、历史定位析论
朱褒之叛,折射蜀汉经略南中之困境。牂牁地接荆益,汉夷杂处,蜀汉既欲"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隆中对》语),又难制大姓擅权。朱褒杀常房而蜀汉未能即讨,显见中央控制力之薄弱。至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之策,方暂稳局势,然终汉之世,南中叛服无常,此亦地理、民族、政治多重因素使然。

要之,朱褒事件乃三国时期边疆治理之典型案例,其兴败皆可视为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之缩影。后世论史,当超越"忠逆"之辨,而察其地缘政治本质。
xie4566 發表於 2025-7-14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褒叛蜀始末考略》

朱褒者,建宁朱提人,蜀汉牂牁太守也。其事迹散见于《三国志》《华阳国志》及《资治通鉴》,虽记载简略,然考其行事,实为南中叛乱之关键人物。今就其生平梗概,略作考辨。

一、叛蜀始末
建兴元年(223)夏,值先主新丧之际,朱褒乘政局未稳,阴结益州豪强雍闿、越巂夷王高定,共举叛旗。《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其"攻杀益州从事常房,诬以谋反",此乃其公开叛蜀之肇端。按常房为朝廷特使,朱褒擅杀天使,其悖逆之罪已无可逭。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氏春秋》称"褒遂以牂牁叛",足见其早有异志。

二、叛乱性质
细考朱褒之叛,实具双重特性:其一为地方豪强对抗中央之传统矛盾。据《后汉书·郡国志》,牂牁郡自东汉以来"俗多豪侠",朱氏乃当地大姓,其叛反映南中大姓与蜀汉政权之博弈;其二为少数民族问题。《蜀书·李恢传》言"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可见叛乱涉及西南夷势力。朱褒联结孟获等夷帅,正体现此特征。

三、结局考异
其结局诸史记载歧异:《资治通鉴》仅言"牂牁太守朱褒反",未载其终;《华阳国志》谓"丞相亮南征,褒走死";而《三国演义》则演绎为高定部将鄂焕所杀。按《蜀书·后主传》明确记载建兴三年(225)秋"南征四郡皆平",诸葛亮《出师表》亦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则朱褒当卒于此次平叛。虽具体细节已不可考,然其叛乱终被平定则确然无疑。

要之,朱褒之叛反映蜀汉经略南中之困境。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之策,既平叛乱,又设庲降都督以长治久安,遂使南中成为北伐重要后方。朱褒作为历史进程中的反面角色,其兴衰存亡,恰可窥见蜀汉民族政策之得失。后世史家论此,当以《华阳国志》为据,兼采裴注,方得其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