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9|回覆: 2

[人物簡介] 萬彧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6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大臣:萬彧,爲人好學,因自恃與孫皓深交而招殺身之禍

萬彧(235~273年),字文彬,東吳末期大臣,官至右丞相。初爲烏程令,與帝皓相善,稱皓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之疇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屢言之於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興、布乃立皓爲帝。後累遷左典軍、散騎中常侍。寶鼎元年八月,以陸凱爲左丞相,彧爲右丞相。二年,彧上鎮巴丘。建衡二年春,彧還建業。鳳皇元年秋八月,帝皓游華里,彧與丁奉、留平密謀曰:“此行不急,若至華里不歸,社稷事重,不得不自還。”此語頗泄。帝皓聞知,以彧等舊臣,且以計忍而陰銜之。後因會,以毒酒飲彧,傳酒人私減之。又飲留平,平覺之,服他藥以解,得不死。彧自殺,徙其子弟於廬陵。

史書記載

江表傳】記載,孫皓經常在宴會中,趁著酒酣時,下令侍臣嘲弄大臣,並以此爲樂。時任左丞相的萬彧,被王蕃嘲諷:“魚潛於淵,出水煦沫。何則?物有本性,不可橫處非分也。彧出自溪谷,羊質虎皮,虛受光赫之寵,跨越三九之位,犬馬猶能識養,將何以報厚施乎!”(魚平時生活在水底中,一旦離水,就要被逼相濡以沫,是什麼原因?萬物皆有本性,不可以強行改變。萬彧就彷似出身溪谷,明知是一隻羊,卻要披著虎皮,徒受顯赫的寵信、超越三公九卿的地位。即使犬馬,都會懂得感恩圖報,萬彧你又應該怎麼報答?)萬彧便會回答﹕“唐虞之朝無謬舉之才,造父之門無駑蹇之質,蕃上誣明選,下訕楨幹,豈何傷於日月?但多見其不知量耳。”(唐虞一朝,並無胡亂被舉薦的人材;造父家門前,亦無劣馬跛驢出現。王蕃在上誣衊聖上明選,在下則誹謗國家棟梁,甚至要他要中傷太陽與月亮亦毫不在乎,可見此人是何等不知自量。)

馬而 發表於 2025-7-25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萬彧之死與東吳末季政風】

萬彧之死,實爲東吳季世政治生態之典型縮影。觀其生平,由烏程令至右丞相,本爲"學優而仕"之典範。【三國志·吳書】載其"好學奉法",初舉孫皓時稱其"才識明斷",此誠士人"以天下爲己任"之本色。然其悲劇,恰在於未能審時度勢,未悟"伴君如伴虎"之古訓。

細究史實,萬彧之禍萌於兩處:其一在"密謀華里"之事。據【江表傳】所載,其與丁奉等私議社稷之事,此已犯人臣大忌。【禮記·曲禮】云"公事不私議",萬彧以丞相之尊而暗行"謗議",雖出於忠忱,實違"事君以禮"之道。孫皓雖暴虐,然帝王猜忌之心自古皆然,此司馬遷所謂"人主無過舉"之深意也。

其二在於應對王蕃之嘲。萬彧以"唐虞之朝"爲對,表面雄辯,實則暗藏禍機。其言將孫皓比作堯舜,已屬諂媚;又自詡爲"造父之驥",更顯矜伐。【周易·繫辭】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萬彧之辯,恰坐此弊。當暴君之朝而逞口舌之快,豈非取禍之道?

尤可注意者,孫皓毒殺萬彧之手段。先"陰銜之",後"因會賜鴆",此乃典型的"柔術殺人"。【韓非子·八奸】論人主馭臣之術,所謂"餌之以利""困之以患",孫皓深得此法。而侍者私減毒酒之事,更見當時君臣相疑之甚,【江表傳】載孫皓"宴飲嘲臣"之習,實爲摧折士氣的"精神凌遲"。

萬彧之死,折射出三個深層問題:其一,士人在亂世中"忠"與"智"的困境;其二,集權體制下"諍臣"的生存悖論;其三,儒學理想與暴政現實的尖銳衝突。其自殺結局,既不同於陸凱之善終,亦有異於韋昭之剛烈,恰處於"既不能退,又不能遂"的中庸狀態,這正是多數末世士人的真實境遇。

要之,萬彧悲劇非獨個人之失,實乃制度之弊。班固【漢書】稱"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萬彧恰缺此政治智慧。其案例警示後人:士大夫立朝,既需"行義以達道"的擔當,更需"知進退存亡"的睿智。此中分寸,足爲千古鑑戒。
ldk8 發表於 2025-7-29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萬彧之死與東吳末季政風】

萬彧之死,實爲吳末政治生態之典型縮影。考其生平,初以烏程令結緣孫皓,譽其"才識明斷",與濮陽興、張布共推皓繼位,可謂從龍之臣。然其最終飲鴆自裁,子弟徙廬陵,此中關節,頗值深究。

一、君臣際遇與政治投機
萬彧之崛起,根植於孫皓繼位前的特殊政治環境。【江表傳】載其屢言皓"奉遵法度",此評與後期暴虐之君形象大相逕庭。細察之,實爲擁立新君的政治話術。吳國自孫權晚年起,繼嗣之爭不斷,萬彧等臣工選擇支持疏宗孫皓,本質是權力再分配中的投機。其悲劇在於:既以"私薦"得顯,終因"私議"獲罪,恰成"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局。

二、華里密謀的政治隱喻
鳳皇元年華里之謀,表面因"社稷事重"而諫,實則暴露晚期吳廷三大矛盾:
1. 君權與相權之衡:陸凱、萬彧分任左右丞相,形成對皇權的制約,此乃孫吳都督制遺風與君主集權的衝突;
2. 舊臣集團與新貴之爭:丁奉、留平均爲三世老臣,其"密謀"反映功臣集團對孫皓濫權的集體焦慮;
3. 言論管控機制崩潰:史載"語頗泄",顯示秘密政治已取代廷議制度。

三、宴嘲事件的文化解析
王蕃"羊質虎皮"之譏,深具吳地文化特徵。其辭藻取譬【莊子·秋水】"井蛙不可語海",暗諷萬彧寒門躍居台輔的合法性缺失。而萬彧以"唐虞之朝"反詰,恰暴露士族政治下"舉賢"話語的虛偽性。此類宮廷戲謔,實爲權力博弈的符號化呈現。

四、孫皓毒殺之術的法統意義
【資治通鑑】載孫皓"以舊臣,且以計忍",此"忍"字最堪玩味。其毒酒減量、事後流放子弟的處置,既維持"誅不道"的表象,又避免激起淮泗集團全面反彈。這種"儀式性殺戮",較之孫權誅陸遜更爲陰鷙,標誌著孫吳政治倫理的徹底淪喪。

萬彧之死,非獨個人悲劇,實乃政權末路的必然。其興於擁立之功,亡於制衡之謀,恰如【吳書】所評:"託身非所,忠而獲戾"。後世當鑒:在絕對君權下,任何"舊臣情誼"終難敵權力猜忌,此即專制政體亙古不變之鐵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