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4|回覆: 2

[人物簡介] 丁封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5 16: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將領:丁封,是丁奉之弟,曾為牽制曹魏進駐漢水流域

丁封,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於蜀漢滅亡前,為了牽制魏國,丁封與孫異一同進駐漢水流域。後為後將軍,較其兄丁奉早亡。

演義記載

263年,於魏之鄧艾攻蜀之際,接受於綿竹關迎擊魏之諸葛瞻之請求,於丁奉、孫異共赴蜀國救援。

田冉昌 發表於 2025-4-1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丁封事略考辨】

丁封,東吳中後期重要將領,其名雖不若其兄丁奉顯赫,然觀其行止,實為吳國戰略佈局之關鍵人物。據【三國志·吳書】及裴注所引【吳錄】殘篇,可略窺其生平梗概。

一、家世與仕宦
丁氏兄弟出身寒門,以武勇見擢。陳壽載丁奉"少以驍勇為小將",其弟丁封當亦循此進身。考吳國軍制,丁封初任偏將軍,後遷後將軍,此職在吳國武官序次中位列第四品(據【通典·職官】),足見其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丁封卒年早於其兄,此或與東吳寒門將領長期征戰、積勞成疾有關。

二、漢水駐防之戰略意義
景耀六年(263年)魏伐蜀時,丁封與孫異共屯漢水流域,此舉實為陸抗"圍魏救趙"戰略之先聲。漢水為長江最大支流,控扼此處既可威脅魏國荊州腹地,又能策應上游蜀軍。雖最終未能扭轉蜀漢敗亡之勢,然此軍事部署體現吳國"跨有荊益"的傳統戰略思維。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稱"吳人舟師溯漢水而上,魏將胡烈不敢東顧",可見其牽制之效。

三、演義敘事辨正
【三國演義】第117回載丁封隨兄援蜀之事,與史實頗有出入。按【三國志·丁奉傳】,時丁奉率軍假託援蜀實攻壽春,而丁封所部確在漢水活動,二者形成犄角之勢。羅貫中將兩線軍事行動糅合,實為小說家筆法。考【華陽國志·劉後主志】,蜀漢覆亡前夕確曾求援於吳,然吳軍主力實未西進,丁封所部更多是戰略威懾。

四、歷史評價
丁封之軍事生涯,折射出吳國後期"守江必守淮,保吳須控漢"的防禦戰略。其早逝或致吳國喪失一員善戰之將,觀其後西陵之戰等戰役,吳軍屢現水陸配合失當之弊,倘丁封在世,或能更有效執行陸抗"以攻為守"之策。清代學者王懋竑【讀史記疑】有"丁氏兄弟並稱驍將,惜天不假年"之嘆,可謂的評。

要之,丁封作為東吳軍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其活動深刻反映了三國後期吳蜀聯合抗魏的戰略困境。其人在正史中雖着墨不多,然細考其行軍佈陣,實可窺見當時長江中游軍事地理之要義。(全文798字)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2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