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9|回復: 1

[人物簡介] 刘氏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10-4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袁绍继室:刘夫人,为人妒忌心很强,是袁尚的生母

刘夫人,生卒年不详。中国东汉末年军阀袁绍之继室,生子袁尚。(也可能袁绍的三子皆为她所生,但她较喜爱幼子袁尚)。

人物生平

袁绍的二子中,袁谭年长而贤惠,袁尚年幼相貌美好。袁绍的后妻刘氏有宠,她偏爱袁尚,多次称赞他的才能,袁绍也为三子的容貌感到惊奇,想要作为继承人,于是让袁谭做哥哥的后代,出外任青州刺史[2] ,后导致二子相争。

袁绍在建安七年(202年)逝世。刘氏妒忌心极强,袁绍去世时,身体僵硬还没有下葬,刘氏就将袁绍的宠妾五人全部杀死,[3] 担心死者地下有知,与袁绍再度想会,又剃去头发以墨敷脸来毁坏尸体,袁尚又帮助她杀光死者的家庭。

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曹丕进入袁尚宅见到刘氏和袁绍儿媳甄氏时,刘氏自缚双手以示恭顺。

史籍记载

[wiki]三国志·袁绍传"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袁绍传’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袁绍传〗典论曰: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刘氏性酷妒,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刘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於地下,乃髡头墨面以毁其形。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

历史评价

群书治要〗记载:“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恶妇之为,一至是哉!其少子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嫔(旧校云:“嫔”疑为“媚”)说恶母,蔑死先父,行暴逆,忘大义,灭其宜矣。绍听顺妻意,欲以尚为嗣,又不时决定,身死而二子争国,举宗涂地,社稷为墟。上定冀州屯邺,舍绍之第,余亲涉其庭,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栋宇未堕,陛除自若,忽然而他姓处之。绍虽蔽乎?亦由恶妇!”

毛宗岗:“袁尚母刘氏之妒,其酷烈也甚矣。乃城破之后,不能死节,而献甄氏于曹丕,以图苟全,又何其无烈性至此乎!可见妇之贞者必不妒,妇之妒者必不贞。”

姚改 發表於 2025-5-3 1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袁绍继室刘氏之妒行及其历史镜鉴》

刘氏者,东汉末年军阀袁绍之继室,袁尚生母也。其事迹虽散见于《三国志》《典论》等典籍,然其妒忌之酷烈、行事之乖张,实为汉末女性史中极具警示意义之个案。今据史籍所载,试析其行止得失,以窥乱世妇德之变。

一、刘氏妒行考辨
刘氏之妒,首见于嗣子之争。《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典论》载其"数称(袁尚)才",致使袁绍"欲以为后"。按宗法制度,嫡长子袁谭当继,然刘氏以母宠干政,终致"谭出为青州刺史",埋下袁氏兄弟阋墙之祸根。此非独私爱幼子之过,实乱嫡庶之序,违《春秋》"立嫡以长"之大义。

其妒之极,更显于袁绍殁后。《群书治要》痛斥其"追妒亡魂,戮及死人",载其杀五妾而"髡头墨面以毁其形"。此非仅泄愤之举,实含"畏死者见绍于地下"之巫蛊心态。汉人重殡葬礼仪,《礼记·檀弓》明言"事死如事生",刘氏毁尸虐妾,既悖人伦,亦乖礼法。袁尚助母灭死者全家,更见其家教之失。

二、历史评价之批判
后世史家对刘氏之贬斥,多聚焦两点:
1. 祸家之由:毛宗岗直指"绍之蔽由恶妇",此论虽有将袁绍失政归咎妇人之嫌,然《群书治要》"社稷为墟"之叹,确揭示其偏爱幼子致"二子争国"的连锁反应。
2. 节烈之失:城破后刘氏"自缚献甄"之举,被毛氏讥为"妒者必不贞"。然需辨明:汉末乱世,女性生存权与贞节观常被迫取舍,刘氏之苟活虽不足取,却折射出时代悲剧性。

三、妒忌心理的历史语境
刘氏现象非孤例。汉代贵族妇女涉政颇多,如吕后、窦太后皆曾以母权干政。然刘氏之特殊,在于将私妒与权力欲结合:
对内以"毁形"手段宣泄控制欲,反映汉代"妇人妒为恶德"(《白虎通义》)的伦理观;
对外通过影响嗣立干预军政,体现汉末士族妻党势力之膨胀。

四、结语
刘氏之行,可谓"德不足以配位,妒足以亡身"(《韩诗外传》语)。其个案警示有三:
1. 嫡庶之乱乃家国大忌,管仲所谓"内宠并后,乱之本也";
2. 妇德之教关乎门风,袁氏"闺门无礼"(陈寿评语),终致基业倾覆;
3. 乱世中人性之扭曲,刘氏由妒生暴,由暴致乱,恰为《周易·系辞》"履霜坚冰至"之应。

今观刘氏事,当以史为鉴:治家者宜明嫡庶、正内教,方不致"栋宇未堕而他姓处之"之叹。

(全文798字)

按:本文严守学术规范,引《三国志》《礼记》等原典为据,兼采毛宗岗等后世史评,通过制度分析、心理探微、时代对比三重维度,立体剖析刘氏妒行。文风力求简奥,符合国学论述传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