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6|回復: 2

[人物簡介] 刘惇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0-4 13: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吴中八绝之一:刘惇,其擅长占星术数,是孙辅的军师

刘惇,字子仁,平原人。东汉末及三国时东吴官员,擅长占星术数。与吴范、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

人物生平

被称神明

刘惇,字子仁,是平原人。因战乱而避难各地,客游庐陵,在孙辅手下作事。因知晓天文、懂得占卜而闻名南方。每当有水灾、旱灾或贼匪作乱,他都预先指出时间、地点,没有不被他说中的。孙辅对他十分惊异,任命刘惇为军师,全军都尊敬奉侍他,称他为“神明”。

灾在丹杨

建安年间,孙权在豫章,当时有星象变化,以此询问刘惇,刘惇回答说:“灾难在丹杨郡发生。”孙权问:“情况如何?”刘惇说:“客胜主人,到那一天会得到讯息。”当时边鸿作乱,杀死丹杨太守孙翊,结果正如刘惇所预言。

精通术数

刘惇对各种术数都很精通,尤其知晓太乙(星官名)占星术,每次都可以将事情完整地推演出来,其中最重要和微妙的都清楚,著书一百多篇,连当时名儒刁玄都称道这些文书内容很为奇妙。刘惇也十分珍惜自己的方术,不肯告诉或教授其他人,所以世间无人清楚他的技术是怎样。

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三子各於其术精矣,其用思妙矣,然君子等役心神,宜於大者远者,是以有识之士,舍彼而取此也。”

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六十三·吴书十八·吴范刘惇赵达传第十八

赵就改的 發表於 2025-6-13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平原术士刘惇与东吴占星学统考》

三国时期东吴"八绝"之占星大家刘惇(字子仁),乃汉末术数文化南传之重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渊源可追溯至平原地区齐学传统,后因战乱南迁,将北方星象学与江南巫觋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吴占验体系。

一、术数实践与军事应用
刘惇在孙辅军中的"神明"称号,实为汉末"军师"制度与谶纬术数结合的典型案例。其"每有水旱寇贼,皆先时处期,无不中者"的记载,符合《汉书·艺文志》所载"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的特征。建安年间预言丹杨之变,采用"客胜主人"的占辞,暗合《周易》"主客"说与《星经》"客星犯主"的星象理论。

二、太乙占星体系探微
刘惇所精太乙术,当为汉代太乙九宫占法的延续。裴松之注引《吴录》言其"推演事象,无不备具",可见其已建立完整的星象推演模型。所著百余篇术数文献虽佚,但通过刁玄"称述其妙"的记载,可推知内容应包含星官分野、灾异占候等体系,与当时荆州学派的天文著述或有交流。

三、技术秘传现象析论
陈寿"用思妙矣"的评价,揭示出汉末方技之士"重术轻道"的普遍倾向。刘惇"宝惜其术"的做法,既受汉代"禁方"传统影响,亦反映三国时期术数之士的生存策略。这种秘传模式导致江南占星学统未能形成如北方管辂、王弼那般的理论体系,终随吴亡而渐湮。

要言之,刘惇作为东吴术数代表,其学术实践既承两汉谶纬余绪,又开六朝江南方术先河。然观陈寿"宜於大者远者"之叹,恰说明三国术数虽精微,终难逃"小道可观"的历史定位。今人考察其事迹,当置于汉晋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下,方能窥见中古知识体系演变之轨迹。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6-29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平原术士刘惇与东吴占星学统考》

三国时期东吴"八绝"之占星大家刘惇(字子仁),乃我国早期天文学与术数文化交融之重要代表人物。其生平事迹虽载于《三国志》不过二百余字,然其中蕴含的术数传统与天人观念,实值得深入考辨。

一、术数传承与地域流变
刘惇出身平原(今山东境内),后避乱南迁至庐陵,此一迁徙轨迹恰反映汉末术数文化由北向南的传播路径。其精通太乙占星术,此术源自《周易》"太乙行九宫"之说,经汉代谶纬之学发展,至三国时已形成完整占验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刘惇与吴范、赵达等并称"八绝",显示孙吴政权对术数之士的特殊重视,此现象与江东地区自古"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二、占验实例的术数解析
建安年间预言丹杨之变一事,颇具研究价值。所谓"客胜主人"的判词,实为古代兵阴阳家术语。《太白阴经》有云:"客星犯主,大将不利",刘惇可能观测到火星(荧惑)入太微垣的天象,结合当时丹杨太守孙翊(孙权从弟)与边鸿的主客关系作出推断。这种将星象变化对应人事吉凶的思维模式,正是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实践。

三、著作流传与学术争议
刘惇著书百余篇而尽佚,刁玄称其"奇妙",陈寿却评"宜於大者远者",这种评价差异折射出传统士人对术数的矛盾态度。考《隋书·经籍志》,吴晋时期太乙类著作多托名黄帝、风后,刘惇可能继承此脉而有所发展。其"秘不示人"的传承方式,与《汉书·艺文志》所言"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的官学传统已大相径庭,反映汉末方术私相授受的时代特征。

刘惇现象绝非个案,实为汉魏之际术数文化转型的缩影。其占星实践既延续了先秦以来的星官体系,又融入江东地域信仰,在科学与迷信交织的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今人研究此类人物,当避免以现代科学观念简单评判,而应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理解其作为早期天文工作者的特殊贡献与局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一日寅時| 2025/7/15/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