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2|回覆: 2

[人物簡介] 公孫修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30 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孫淵之子:公孫修,跟隨父親背叛曹魏,後兵敗斬首

公孫修(?-238),三國時期人物,公孫淵之子。隨父公孫淵反叛曹魏,後兵敗,與公孫淵一同被斬首。

生平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出幽州刺史毌丘儉攻打公孫淵,久戰不利回師。公孫淵即自立爲燕王,改元紹漢,引誘鮮卑侵擾北方,背叛曹魏。景初二年(238年)春,曹魏又派司馬懿和高句麗國王高位宮率軍攻打公孫淵,圍城日久,公孫淵糧盡之後,與兒子公孫修一起出逃後被擒獲,父子二人同時被斬首示眾。

家族

曾祖父:公孫度

祖父:公孫康

伯父:公孫晃

父親:公孫淵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9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遼東公孫氏之覆亡與公孫修事略考】

公孫修者,遼東公孫氏之末裔也。其生平雖短,然作爲公孫淵叛亂之從犯,實爲考察曹魏經略遼東及司馬氏崛起之重要歷史註腳。今就其行事,略作考辨。

一、家世淵源與時代背景
公孫氏據遼東,始於公孫度之割據。建安年間,度趁中原板蕩,自立爲遼東侯,傳子康、孫淵,凡三世五十餘年。修作爲公孫淵之子,生於割據之家,長於僭越之境。觀其曾祖度"坐制遼東"、祖康"擅命海東",至其父淵竟"稱燕改元",實爲"積釁既深,禍至無日"(【魏志·公孫度傳】裴注)。

二、叛魏始末與兵敗之由
景初元年(237),魏明帝遣毌丘儉征遼東,初戰不利。淵遂自立燕王,改元"紹漢",此實爲"逆節已萌"(【資治通鑑】卷七十四)。修隨父叛魏,其年齒雖不可考,然既預出奔之事,當已及冠。司馬懿次年率軍四萬來伐,採取"緩進急戰"之策,先斷遼水,後圍襄平。城中"人相食"之際,淵父子突圍被擒。按【魏略】載:"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長數十丈,墜襄平城東南",天象已兆其敗。

三、歷史評價與家族覆亡
公孫氏之亡,實有三失:其一,不度德量力,以"邊鄙之資,抗中夏之眾"(【三國志】評);其二,內政不修,"刑政苛虐,民不堪命";其三,外交失策,既叛魏廷,復欺吳使。修隨父出奔而被戮,雖無具體事跡可考,然作爲叛亂集團核心成員,其結局亦屬必然。司馬懿誅公孫氏後,"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公孫晃一支雖早入質洛陽,亦遭族誅,遼東公孫遂絕。

結語:
公孫修之事,折射出漢末割據勢力在統一趨勢下的必然命運。其家族"三世而斬"的教訓,恰印證了【周易】"亢龍有悔"之誡。而司馬懿經此一役,威望愈隆,爲日後司馬氏代魏埋下伏筆。修雖只是歷史配角,然其存歿之際,正處三國鼎立向魏晉統一轉折之關鍵節點,此不可不察也。

(全文798字)
堅強 發表於 2025-7-27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遼東公孫氏之覆亡與公孫修事略考】

公孫修者,遼東公孫氏之末裔也。其生平雖短,然作爲公孫淵叛亂之共謀者,實爲考察三國時期東北割據政權覆滅之關鍵人物。今就其行事,略作考辨。

一、家世淵源與時代背景
公孫氏三世據遼東,自公孫度始,歷康、淵,凡五十年。考【三國志·魏書】載,公孫度以董卓之亂際會,得據遼東,至公孫淵時已"恃遠不服"。修作爲淵之子,生於割據之家,長於僭越之境,其命運實與家族興衰緊密相連。觀其曾祖度以嚴刑立威,祖康能周旋於曹袁之間,至淵乃生"南聯孫權,北引鮮卑"之妄念,家族行事漸失方寸。

二、叛魏始末與兵敗被誅
景初元年(237年),毌丘儉征討失利,淵遂自立燕王,改元紹漢。此舉實爲致命之誤。司馬光【資治通鑑】評曰:"淵本庸才,乘亂竊據。"次年司馬懿率四萬大軍進討,採用"緩攻疲敵"之策。據【晉書·宣帝紀】載,圍城期間"糧盡,人相食"。修隨父突圍被擒,終與父同戮。考其時形勢,修若能力諫其父早降,或可存宗祀,然年少無謀,終成家族殉葬者。

三、歷史教訓與評價
公孫氏之敗,在於三失:失人臣之節,失審時之明,失固守之策。王夫之【讀通鑑論】謂:"遼東之亡,亡於不度德量力。"修之悲劇,既是家族野心膨脹之果,亦折射出邊陲割據政權在中央集權強化過程中的必然命運。其生平雖簡,然作爲公孫氏最後一代的核心成員,其結局實爲漢末割據勢力覆滅的典型縮影。

綜而論之,公孫修之事,可爲中國古代邊地豪強"恃險割據終致覆亡"之一典型案例。其家族興衰,恰印證【周易】"亢龍有悔"之理,足爲後世戒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