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4|回復: 2

[人物簡介] 公孙修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30 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孙渊之子:公孙修,跟随父亲背叛曹魏,后兵败斩首

公孙修(?-238),三国时期人物,公孙渊之子。随父公孙渊反叛曹魏,后兵败,与公孙渊一同被斩首。

生平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出幽州刺史毌丘俭攻打公孙渊,久战不利回师。公孙渊即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引诱鲜卑侵扰北方,背叛曹魏。景初二年(238年)春,曹魏又派司马懿和高句丽国王高位宫率军攻打公孙渊,围城日久,公孙渊粮尽之后,与儿子公孙修一起出逃后被擒获,父子二人同时被斩首示众。

家族

曾祖父:公孙度

祖父:公孙康

伯父:公孙晃

父亲:公孙渊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9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辽东公孙氏之覆亡与公孙修事略考》

公孙修者,辽东公孙氏之末裔也。其生平虽短,然作为公孙渊叛乱之从犯,实为考察曹魏经略辽东及司马氏崛起之重要历史注脚。今就其行事,略作考辨。

一、家世渊源与时代背景
公孙氏据辽东,始于公孙度之割据。建安年间,度趁中原板荡,自立为辽东侯,传子康、孙渊,凡三世五十余年。修作为公孙渊之子,生于割据之家,长于僭越之境。观其曾祖度"坐制辽东"、祖康"擅命海东",至其父渊竟"称燕改元",实为"积衅既深,祸至无日"(《魏志·公孙度传》裴注)。

二、叛魏始末与兵败之由
景初元年(237),魏明帝遣毌丘俭征辽东,初战不利。渊遂自立燕王,改元"绍汉",此实为"逆节已萌"(《资治通鉴》卷七十四)。修随父叛魏,其年齿虽不可考,然既预出奔之事,当已及冠。司马懿次年率军四万来伐,采取"缓进急战"之策,先断辽水,后围襄平。城中"人相食"之际,渊父子突围被擒。按《魏略》载:"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长数十丈,坠襄平城东南",天象已兆其败。

三、历史评价与家族覆亡
公孙氏之亡,实有三失:其一,不度德量力,以"边鄙之资,抗中夏之众"(《三国志》评);其二,内政不修,"刑政苛虐,民不堪命";其三,外交失策,既叛魏廷,复欺吴使。修随父出奔而被戮,虽无具体事迹可考,然作为叛乱集团核心成员,其结局亦属必然。司马懿诛公孙氏后,"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公孙晃一支虽早入质洛阳,亦遭族诛,辽东公孙遂绝。

结语:
公孙修之事,折射出汉末割据势力在统一趋势下的必然命运。其家族"三世而斩"的教训,恰印证了《周易》"亢龙有悔"之诫。而司马懿经此一役,威望愈隆,为日后司马氏代魏埋下伏笔。修虽只是历史配角,然其存殁之际,正处三国鼎立向魏晋统一转折之关键节点,此不可不察也。

(全文798字)
坚强 發表於 2025-7-27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辽东公孙氏之覆亡与公孙修事略考》

公孙修者,辽东公孙氏之末裔也。其生平虽短,然作为公孙渊叛乱之共谋者,实为考察三国时期东北割据政权覆灭之关键人物。今就其行事,略作考辨。

一、家世渊源与时代背景
公孙氏三世据辽东,自公孙度始,历康、渊,凡五十年。考《三国志·魏书》载,公孙度以董卓之乱际会,得据辽东,至公孙渊时已"恃远不服"。修作为渊之子,生于割据之家,长于僭越之境,其命运实与家族兴衰紧密相连。观其曾祖度以严刑立威,祖康能周旋于曹袁之间,至渊乃生"南联孙权,北引鲜卑"之妄念,家族行事渐失方寸。

二、叛魏始末与兵败被诛
景初元年(237年),毌丘俭征讨失利,渊遂自立燕王,改元绍汉。此举实为致命之误。司马光《资治通鉴》评曰:"渊本庸才,乘乱窃据。"次年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进讨,采用"缓攻疲敌"之策。据《晋书·宣帝纪》载,围城期间"粮尽,人相食"。修随父突围被擒,终与父同戮。考其时形势,修若能力谏其父早降,或可存宗祀,然年少无谋,终成家族殉葬者。

三、历史教训与评价
公孙氏之败,在于三失:失人臣之节,失审时之明,失固守之策。王夫之《读通鉴论》谓:"辽东之亡,亡于不度德量力。"修之悲剧,既是家族野心膨胀之果,亦折射出边陲割据政权在中央集权强化过程中的必然命运。其生平虽简,然作为公孙氏最后一代的核心成员,其结局实为汉末割据势力覆灭的典型缩影。

综而论之,公孙修之事,可为中国古代边地豪强"恃险割据终致覆亡"之一典型案例。其家族兴衰,恰印证《周易》"亢龙有悔"之理,足为后世戒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