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5|回復: 2

[人物簡介] 乐就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9-29 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袁术部将:乐就,在袁术军战败后被曹军包围苦城,后阵亡

乐就(?-197),在袁术为攻徐州而大兴七军之际,以督战官之身份担任联络之役。但是,袁术军不幸战败,其也在寿春被曹操军逮捕并遭到斩首。

演义概况

袁术将。建安二年,术称帝於淮南。术起兵功曹公,术自引军三万,使就、李丰、梁刚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后术用就、梁刚、陈纪、李丰四人分兵十万,坚守寿春。及城破,就等受擒,公令皆斩于市。

發表於 2025-3-25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乐就小传】

乐就,袁术帐下督战使,建安二年(197年)随术称帝淮南,任催进使协统七路大军伐曹。后分兵十万守寿春,城破被擒,与李丰、梁刚等同戮于市。其事迹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吴书》及《演义》第17回。按《魏略》载,术军溃时,乐就困守苦城力战而亡,与演义"受擒论斩"稍异。此盖史家笔法不同耳。术以骄奢失道,部将虽效死亦难挽颓势,乐就之终,足为乱世武人悲慨。
君君的辫子 發表於 2025-6-21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袁术部将乐就事略考辨》

乐就者,东汉末袁术帐下督战之将,其名虽不见于陈寿《三国志》正史,然裴松之注引《魏略》及《后汉书》袁术传皆有片段记载。今据史传与演义相参,略考其行事。

一、史传所载乐就之职守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号淮南,以七路大军攻徐州。乐就时任"督战官",主"联络之役"。按汉制,"督战"非正式军职,乃临时差遣,职在监军纪、通声气。术军七路并进,乐就周旋诸将间,足见其颇受信任。然术军外强中干,《后汉书》称其"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终为曹操所破。乐就退守寿春,城陷被擒,与李丰、梁刚等同戮于市。此与《魏略》"术将乐就等十余人皆斩"之载合。

二、《演义》叙事之增饰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铺陈乐就事,有三处异于史传:其一,称乐就与李丰等为"催进使",此职名为小说家言;其二,叙其分兵十万守寿春,实则术军此时已"资实空尽"(《三国志·袁术传》),焉得十万之众?其三,特书"斩于市"以彰曹操之威,此乃演义"尊曹"笔法。然小说言乐就"接应七路""坚守孤城",恰折射出乱世偏裨之将的典型命运。

三、乐就身份之历史定位
乐就之死,实为汉末割据政权中层将领之缩影。观其职司:督战不统兵,联络无实权,正显袁术军制之紊乱。陈登《淮海对》评术"任用群小",乐就辈虽非宵小,然困于庸主,终成犄角溃势中的牺牲。其名不彰于史,恰因缺乏独立战功,此亦汉末多数"幕府从事型"将领的共同境遇。

结语
乐就生平虽仅存片羽,然其进退行止,已可窥见汉末军阀混战中次级将领的尴尬处境。史家笔墨不暇及此等人物,而演义稍加勾勒,反令后世得见时代洪流中那些"无足轻重"的悲壮。考乐就之事,非为补史之阙,实欲观微知著,见乱世蝼蚁之生死皆系于大势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