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3|回覆: 2

[人物簡介] 賀邵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7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書法家:賀邵,字興伯,歷仕吳國三朝,爲人公正剛直

賀邵(226年—275年),字興伯,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員、政治家、書法家,吳國將領賀齊之孫,賀景之子,歷仕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後被孫皓所枉殺,其家族被流放到臨海郡。

人物生平

太平三年(258年),吳景帝孫休即位,賀邵由中郎之職升任爲散騎中常侍。賀邵後來出朝擔任吳郡太守。吳末帝孫皓在位時期,賀邵入朝擔任左典軍,後升任爲中書令,兼任太子太傅。

孫皓兇狠殘暴,驕橫自負,國家政事日益衰敗。於是賀邵上書直言勸諫孫皓要選賢任能,放逐貶退奸佞小人,虛心納諫,節慾克制,勤於政事,警惕邊敵。書表奏上,卻引起孫皓的忌恨。

賀邵奉公忠正,孫皓的親近侍臣都很畏懼他。於是共同誣陷誹謗賀邵與樓玄毀謗國事,賀邵、樓玄二人都被孫皓詰難指斥。樓玄被流放到南方的廣州,賀邵受到原諒官復原職。天策元年(275年),賀邵因中風而不能說話,於是以病離職,離職數月後,孫皓懷疑賀邵是假裝有病,將他收捕關在酒窖里,拷打千餘下,賀邵始終沒說一句話,最終被孫皓殺害,終年四十九歲,家屬被流放到臨海郡。孫皓同時下詔誅殺樓玄的子孫。

趣聞軼事

賀邵任吳郡太守時,在到任之初,足不出門。吳中所有豪門士族都很輕視他,竟在官府大門寫上“會稽雞,不能啼”的字樣。賀邵聽說後,故意外出,走出門口,回過頭來看,並且要來筆在句下補上一句:“不可啼,殺吳兒。”於是到各大族的莊園,查核顧姓、陸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窩藏逃亡戶口的情況,然後把事情本末全部報告朝廷,獲罪的人非常多。當時陸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到牽連,便特意往建業請求孫皓幫助,這才得以了結。

歷史評價

陸凱:“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

陳壽【[wiki]三國志"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賀邵厲志高潔,機理清要。”

竇臮【述書賦】:“今記前後所親見者,並今朝自武德以來,迄於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備書之”(周一人史籀。秦一人李斯。漢二人蔡邕,杜操。魏五人韋誕、虞松、司馬師、司馬昭、鍾會。吳二人皇象、賀劭。)

張彥遠【法書要錄】:“賀氏興伯,同時共體。瘠而不疏,逸而寘禮。等殊皇、賀,品類兄弟。”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六十五·吳書二十·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家族成員

祖父:賀齊

父親:賀景

兒子:賀循,西晉及東晉儒家學者、官員,官至太常、太子太傅,訂立東晉的宗廟制度。死後追贈司空,諡號穆。

孫子:賀隰,賀循之子,晉康帝時官至臨海太守。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6-21 03: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賀邵之剛直風骨與書藝流韻】

賀邵,字興伯,會稽山陰人也。其人以三朝元老之身,秉剛正不阿之節,終以忠諫罹禍,實乃東吳士人風骨之典範。今觀其生平事略,可析爲政道、書道、人道三端,其間蘊藉,足爲後世鏡鑒。

一曰政道之直。邵歷仕孫休、孫亮、孫皓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可謂位極人臣。然其最可貴者,在於"疾風知勁草"之節。當孫皓暴虐無道之時,滿朝文武噤若寒蟬,獨邵敢上【諫吳主疏】,直陳"選賢黜佞""節慾勤政"之論。此疏文辭峻切,可比東漢李固之【對策】,而處境之危殆尤甚。後雖遭誣陷下獄,受酷刑千餘猶不枉辭,終成"吳之比干"。陸凱評其"清白忠勤",誠非虛譽。

二曰書道之逸。竇臮【述書賦】列邵於能品,雖真跡不傳,然考其家學淵源,祖父賀齊爲江東名將,叔父賀景亦善書翰,當得會稽地域書風薰陶。三國書體由隸轉楷,吳地【谷朗碑】【葛府君碑】可見端倪。邵之書藝,想必融合鍾繇之遒勁與江南之秀逸,惜乎孫皓毀其文墨,致使"會稽雞"公案僅存軼聞,不見真跡。然觀其郡守任上題壁"不可啼,殺吳兒"六字,筆勢凌厲如刀,正與其剛毅性情相表里。

三曰人道之悲。邵之死,非獨個人悲劇,實乃暴政摧折士林之縮影。陳壽稱其"厲志高潔",此志終爲孫皓所不容。尤可嘆者,中風失語反成罪愆,酒窖酷刑竟加於三朝老臣,較之嵇康臨刑彈琴,更多一分沉痛。其家族流放臨海,更見專制之酷烈。然歷史終有公論,故【三國志】特爲立傳,使其風骨長存竹帛。

賀邵一生,恰似其筆下鋒芒:始以直道事君,中以翰墨鳴世,終以血淚銘忠。今之學者論三國書法,多重皇象之【天發神讖】,而鮮及賀邵;談東吳政事,多言陸遜之謀,而少述邵諫。此實學術之憾也。吾輩當記取:藝以人傳,人以品貴。賀邵雖無墨寶傳世,然其"機理清要"之評,已爲後世立一精神豐碑。書道至此,豈止筆墨之事耶?
百般唉嘆 發表於 2025-7-31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賀邵之剛直風骨與書藝品格】

賀興伯公,會稽名士,吳國重臣,其生平事跡雖載於【三國志】僅千餘言,然剛正之節、翰墨之風,足爲後世垂範。今觀其行止,有三重境界尤值闡發:

一曰政事之剛鯁。邵歷仕三朝,位至太傅,當孫皓暴虐之時,獨敢上【諫吳主疏】,直陳"選賢黜佞"六事。其文有云:"人君承天統物,當以仁義爲本",辭氣凜然,實承襲東漢黨錮清流遺風。雖遭酒窖之刑,終不違心屈節,此等"殺身成仁"之操守,較之同時期竹林名士的佯狂避世,更顯儒臣本色。竇臮【述書賦】列其書品,實亦暗含對其人格之推重。

二曰書法之清峻。考吳國書風,皇象以章草稱聖,而賀邵墨跡雖佚,然【述書賦】特標其名於李斯、史籀之後,足見其"機理清要"之評非虛。按會稽地域書學傳統,自東漢趙曄以來即尚瘦勁,邵書當承此脈,觀其處置吳郡豪族時"不可啼,殺吳兒"的題壁墨戲,字勢必含峻利鋒芒。這種"書如其人"的表現,正是漢晉書法美學中"骨氣論"的典型體現。

三曰處世之智勇。其治吳郡時,先以靜制動,後發制人,深得黃老之術精要。面對顧陸大族的挑釁,不效俗吏急功近利,而是"查核莊園"掌握實據,既顯法家手段,又存儒者襟懷。這種剛柔相濟的智慧,與其書法中"厲志高潔"而"機理清要"的藝術特徵形成精神共鳴。

賀邵之悲劇,實爲吳國士人群體命運的縮影。陸凱將其與陸抗並稱"社稷楨幹",恰說明江東士族在皇權高壓下的艱難處境。然其人以血淚鑄就的剛直氣節,不僅照亮了昏暗的吳末朝堂,更爲中國書法史增添了"字以人重"的典範。今人追慕其風骨,當知藝道之崇高,終須以人格爲根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