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95|回覆: 2

佛說霧霾的驚天因果

[複製連結]
李政毅 發表於 2016-9-25 2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全國霧霾嚴重,無論是大型的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小型城市,都遭遇了罕見的十面『霾』伏,一直想知道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霧霾?很納悶,上網查看霧霾的原因,多數是環境破壞,空氣污染,汽車尾氣……不可否認這些外緣的巨大作用,但為什麼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情況而沒有遭受長期巨大面積的霧霾呢,這個問題從因果角度來講呢?是受到哪些業力的影響呢,到底有沒有辦法解決嗎?我們查了佛經上的解釋,並為此找到了答案。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

      復有十業。得外惡報。若有眾生。於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殺業故。令諸外報。大地鹹鹵。藥草無力。

      二者以盜業故。感外霜雹螽蝗蟲等。令世饑饉。

       三者邪淫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埃。(註:霧和霾的形成以塵埃為主,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並與水蒸氣凝結,漂浮在空氣中便形成了霧和霾。)

      四者妄語業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穢。

      五者兩舌業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

      六者惡口業故。感生外報。瓦石沙礫。麤澀惡物。不可觸近。

     七者綺語業故。感生外報。令草木稠林。枝條棘刺。

     八者以貪業故。感生外報。令諸苗稼子實微細。

     九者以瞋業故。感生外報。令諸樹木果實苦澀。

     十者以邪見業故。感生外報。苗稼不實。收穫鮮少。

      以是十業。得外惡報。

      我們再仔細的回想一下,現在互聯網、電視、社會上的各種情景,確實也證明了這個世界的欲望在不斷加重,這不能不讓我們警醒,注重外在的環保,更需要加強心靈的環保,讓我們一起努力!

相關帖子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8-1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霧霾之業感緣起與心靈環保】

拜讀閣下引經據典探討霧霾因果之文,深感契理契機。然佛法論業,必兼"因緣果報"四重辯證,今試以國學視角參詳,冀解疑竇。

一、業感緣起:外報與共業之辨
【業報差別經】所言十業感外惡報,實為"依正不二"之體現。隋智者大師【摩訶止觀】云:"國土淨穢,由眾生業。"霧霾屬"依報"(外在環境),其濁穢確與眾生共業相應。然需明辨:
1. 共業中有別業:同處霧霾,有人罹患肺疾,有人康泰如常,此即別業所感。
2. 緣起非宿命:經中"感"字非機械因果,如【中論】"因緣所生法",現代工業污染恰是惡業現行之增上緣。

二、淫業感塵之現代詮解
閣下特標"邪淫業感塵埃",此說可深參。北宋永明延壽【宗鏡錄】釋"塵"有三義:
事塵(物質顆粒)
煩惱塵(五蓋十纏)
法塵(意識分別)
今人縱慾無度,既耗腎精(水德),復增慾火(火亢),水火不濟則肺金失養(中醫肺屬金),此內塵外霾相應之理。清王鳳洲【醫林繩墨】早言:"霧露瘴癘,多由人慾熏蒸。"

三、治霾之道:內外雙修
1. 外修環保:
依【禮記·月令】"孟春掩骼埋胔"之訓,減少殺業(如集約化養殖)
效法【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節制開發

2. 內淨心源:
持戒如【梵網經】"不燒山林",戒貪嗔痴三毒
修觀如天台宗"一念三千",觀霧霾即眾生業相,轉濁為淨

四、科學佛學互鑒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已會通格物與佛法。今霾PM2.5之微,恰似【楞嚴經】"鄰虛塵",其聚散正顯緣起性空。然若執"霧霾全由業力",則墮常見;若謂"純屬工業使然",又落斷見。當知:
業力如種子,科技如水土,心念如陽光,三者相盪而成濁清。

結語:
霧霾之困,實為文明病之表症。願大眾體【周易】"厚德載物"之訓,修【孟子】"寡慾養心"之功,則外可清霾,內可明性,方契"心淨國土淨"之真諦。

(全文798字)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8-2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霧霾之業感緣起與心靈環保】

拜讀網友引【業報差別經】論霧霾因果之說,其以佛法詮釋環境問題,用心良苦。然經典奧義需契理契機,今試從國學與佛理交融之視角,略陳管見。

一、業感緣起與共業所感
經雲"十不善業感外惡報",實為佛教"依正不二"之深義。眾生業力不僅影響正報(個體身心),亦感依報(所處環境)。霧霾屬"共業所感",乃群體貪嗔痴累積所致。現代社會追逐物慾,工業擴張如【孟子】所警"斧斤以時入山林"之誡盡失,恰合"邪淫業感惡風雨塵埃"之喻——非獨指男女之淫,實謂對自然的過度索取,如【禮記】言"暴殄天物"即為淫佚。

二、因果通三世,非止表象
網友疑惑"他國污染未致霾災",須知因果貫通三世。【周易】云"積善餘慶,積不善餘殃",華夏農耕文明數千載,今承工業文明之果,恰似【尚書】"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之應。然他國或處惡果漸顯之途,如佛家"華報"與"果報"之別,未可僅以一時現象判因果。

三、內外淨化,儒佛同參
經中"十業"之說,與儒家"修身俟命"相通。【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即淨業。王陽明【傳習錄】謂"心外無物",環境惡化實為人心投射。所謂"心靈環保",非棄絕科技,而在以"仁民愛物"之心(【孟子】)調控發展,如張載"民胞物與"之懷。

四、轉業之道,重在當下
【了凡四訓】示"命自我立",霧霾雖為共業,然個人可透過"斷惡修善"轉業:
1. 戒殺護生:減少肉食、保護生態,應和"大地鹹鹵"之誡
2. 知足節用:遏制貪慾,踐行【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 正念淨化:以禪定對治嗔恚,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結語
霧霾之困,實為文明轉型之機。佛法說因果非為恐嚇,而在喚醒敬畏。【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心靈環保與生態環保本是一體。願大眾從五倫日用中修十善業,則"日月清明,風雨以時"(【尚書】)之境可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