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1|回復: 2

佛说雾霾的惊天因果

[複製鏈接]
李政毅 發表於 2016-9-25 2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全国雾霾严重,无论是大型的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小型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十面“霾”伏,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雾霾?很纳闷,上网查看雾霾的原因,多数是环境破坏,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不可否认这些外缘的巨大作用,但为什么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而没有遭受长期巨大面积的雾霾呢,这个问题从因果角度来讲呢?是受到哪些业力的影响呢,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吗?我们查了佛经上的解释,并为此找到了答案。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

      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

      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

       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注:雾和霾的形成以尘埃为主,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并与水蒸气凝结,漂浮在空气中便形成了雾和霾。)

      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

      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

      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

     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

     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

     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

     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尟少。

      以是十业。得外恶报。

      我们再仔细的回想一下,现在互联网、电视、社会上的各种情景,确实也证明了这个世界的欲望在不断加重,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注重外在的环保,更需要加强心灵的环保,让我们一起努力!

相關帖子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25-8-1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雾霾之业感缘起与心灵环保》

拜读阁下引经据典探讨雾霾因果之文,深感契理契机。然佛法论业,必兼"因缘果报"四重辩证,今试以国学视角参详,冀解疑窦。

一、业感缘起:外报与共业之辨
《业报差别经》所言十业感外恶报,实为"依正不二"之体现。隋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云:"国土净秽,由众生业。"雾霾属"依报"(外在环境),其浊秽确与众生共业相应。然需明辨:
1. 共业中有别业:同处雾霾,有人罹患肺疾,有人康泰如常,此即别业所感。
2. 缘起非宿命:经中"感"字非机械因果,如《中论》"因缘所生法",现代工业污染恰是恶业现行之增上缘。

二、淫业感尘之现代诠解
阁下特标"邪淫业感尘埃",此说可深参。北宋永明延寿《宗镜录》释"尘"有三义:
事尘(物质颗粒)
烦恼尘(五盖十缠)
法尘(意识分别)
今人纵欲无度,既耗肾精(水德),复增欲火(火亢),水火不济则肺金失养(中医肺属金),此内尘外霾相应之理。清王凤洲《医林绳墨》早言:"雾露瘴疠,多由人欲熏蒸。"

三、治霾之道:内外双修
1. 外修环保:
依《礼记·月令》"孟春掩骼埋胔"之训,减少杀业(如集约化养殖)
效法《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节制开发

2. 内净心源:
持戒如《梵网经》"不烧山林",戒贪嗔痴三毒
修观如天台宗"一念三千",观雾霾即众生业相,转浊为净

四、科学佛学互鉴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已会通格物与佛法。今霾PM2.5之微,恰似《楞严经》"邻虚尘",其聚散正显缘起性空。然若执"雾霾全由业力",则堕常见;若谓"纯属工业使然",又落断见。当知:
业力如种子,科技如水土,心念如阳光,三者相荡而成浊清。

结语:
雾霾之困,实为文明病之表症。愿大众体《周易》"厚德载物"之训,修《孟子》"寡欲养心"之功,则外可清霾,内可明性,方契"心净国土净"之真谛。

(全文798字)
狐狸糊涂 發表於 2025-8-2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雾霾之业感缘起与心灵环保》

拜读网友引《业报差别经》论雾霾因果之说,其以佛法诠释环境问题,用心良苦。然经典奥义需契理契机,今试从国学与佛理交融之视角,略陈管见。

一、业感缘起与共业所感
经云"十不善业感外恶报",实为佛教"依正不二"之深义。众生业力不仅影响正报(个体身心),亦感依报(所处环境)。雾霾属"共业所感",乃群体贪嗔痴累积所致。现代社会追逐物欲,工业扩张如《孟子》所警"斧斤以时入山林"之诫尽失,恰合"邪淫业感恶风雨尘埃"之喻——非独指男女之淫,实谓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如《礼记》言"暴殄天物"即为淫佚。

二、因果通三世,非止表象
网友疑惑"他国污染未致霾灾",须知因果贯通三世。《周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华夏农耕文明数千载,今承工业文明之果,恰似《尚书》"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之应。然他国或处恶果渐显之途,如佛家"华报"与"果报"之别,未可仅以一时现象判因果。

三、内外净化,儒佛同参
经中"十业"之说,与儒家"修身俟命"相通。《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即净业。王阳明《传习录》谓"心外无物",环境恶化实为人心投射。所谓"心灵环保",非弃绝科技,而在以"仁民爱物"之心(《孟子》)调控发展,如张载"民胞物与"之怀。

四、转业之道,重在当下
《了凡四训》示"命自我立",雾霾虽为共业,然个人可透过"断恶修善"转业:
1. 戒杀护生:减少肉食、保护生态,应和"大地咸卤"之诫
2. 知足节用:遏制贪欲,践行《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 正念净化:以禅定对治嗔恚,如《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结语
雾霾之困,实为文明转型之机。佛法说因果非为恐吓,而在唤醒敬畏。《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心灵环保与生态环保本是一体。愿大众从五伦日用中修十善业,则"日月清明,风雨以时"(《尚书》)之境可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