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5|回覆: 1

[文化觀點] 為什麼要把中國叫做『華夏』?

[複製鏈接]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5 0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古以來,中國有過許多名稱,如中華、中原、華夏等等。為什麼要把中國叫做『華夏』呢?

為什麼要把中國叫做『華夏』?

為什麼要把中國叫做『華夏』?

華夏圖騰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上遊河、湟地區分布着許多部落,『華』部落和『夏』部落,『夏』是古代羌語『特別強大』、『非常』的意思,【左傳】『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可見,華夏民族的來源的多樣性,比較重要有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5000年來,不斷東進南下,炎、黃兩部落經阪泉之戰後融合成的炎黃聯盟,炎黃部落又在涿鹿之戰後兼併東夷集團形成了華夏部落聯盟,此時華夏族源基本固定,經過夏商周三代的融合,華夏族正式形成了。從漢朝開始逐漸出現『漢』的自稱,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

左傳】中說:『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一向被稱作禮儀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所以又叫做『華』。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

後來,有人認為我國古代把『夏』當作族名,把『華』當作國名。『夏』是從夏水(即漢水)得名,『華』是因為華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條很小的支流,華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氣很大,很難成為一個國家的代表。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黃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響也最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夏朝從一開始就以中央大國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國』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國之人』。後來,人們把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中央大國,『華夏』也漸漸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清風 發表於 2025-4-11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華夏名義考:禮儀與服章的文化圖騰】

華夏二字作為中國的代稱,實為文明基因的雙螺旋結構。考【尚書·武成】"華夏蠻貊"之載,恰如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將上古部落融合的歷史密碼鐫刻在文明基因里。筆者以為,華夏稱謂的生成,實乃三重文明意象的疊加升華。

一曰禮儀之大象。【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的闡釋,揭示出"夏"字承載的文明標高。夏王朝的建立不僅開創"家天下"的政治範式,更通過【夏禮】構建起"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的文明體系。甲骨文中"夏"字作人形戴冠冕之象,恰與【說文】"夏,中國之人也"的訓詁相印證。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吾從周"的抉擇,皆延續着"夏"所象徵的禮樂文明道統。

二曰服章之華彩。"華"字本義為草木榮華,【周禮·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的記載,展現的是衣冠文明的審美自覺。殷墟出土的玉人服飾、戰國帛畫的深衣曲裾,在在證明"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並非虛言。馬王堆漢墓的素紗禪衣僅重49克,這種"霧縠冰紈"的織造技藝,恰是"華"字最精微的註腳。

三曰山河之魂魄。夏水華山之說雖顯穿鑿,然【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的記載,表明地理意象早已融入文明認同。華山作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華山記】),漢水流域作為周秦漢唐的文明走廊,共同構成"華夏"的地理坐標系。司馬遷"維禹浚川,九州攸同"的史筆,正是這種山河認同的文學表達。

當今考古學揭示,二里頭遺址的宮城制度、陶寺古觀象台的天文曆法,印證着夏代文明的真實性。甲骨文中"華"字作花萼捧子之形,"夏"字象人執鉞而立,這種文字圖騰比任何傳說都更具說服力。從楊官寨遺址的彩陶紋樣,到何尊銘文"宅茲中國"的自覺,華夏稱謂的演變恰如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層層疊壓出文明的地層。

華夏二字,實為文明基因的雙螺旋結構。禮儀與服章構成其顯性表達,山河與文字成為其隱性密碼。當我們自稱華夏子孫時,不僅承襲着炎黃的血脈,更延續着"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明使命。在這個意義上,華夏不僅是地理中國的指稱,更是文明中國的精神圖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