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1|回覆: 1

[成語典故] 一手遮天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2 07: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手遮天】相關人物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一手遮天】涵義

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一手遮天】出處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辨析

【一手遮天】讀音:yī shǒu zhē tiān

【一手遮天】近義詞:欺君罔世、欺上瞞下、橫行霸道

【一手遮天】反義詞: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一手遮天歇後語】:黑瞎子打立正

【一手遮天】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一手遮天】造句

1、這個會計一手遮天,製造了大量的假帳。

2、這個貪官在單位里爲所欲爲,簡直是一手遮天

3、他擔任總經理以來,一手遮天,如今都快把公司搞垮了。

4、一個巴掌有多大?能一手遮天,讓實情永遠不能水落石出嗎?

5、此事多人皆可見證,豈容他一手遮天,欺上瞞下!

6、如今他是長官身邊的紅人,當然可以一手遮天,誰也奈何不了他。

7、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就不相信他有一手遮天的本事!

8、這種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盜鈴,欺騙不了大家。

9、紙包不住火的,這件事他不要妄想可以一手遮天

10、如今人民已當家做主,地主老一手遮天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一手遮天】成語典故:

李斯原是楚國上蔡人,後來到了秦國,勸說秦王,用金錢收買六國的諸侯大臣,收買不了的,就派人刺殺;離間六國的關係,然後派兵攻打。二十多年後,秦王統一了天下。李斯又上書說:“天下會大亂,是因爲有各種學說流派,人聽進去了,心裡就會想別的。現在天下統一了,請制訂完備的法令,請將諸子百家的書全部毀掉,天下就太平了。”秦始皇照辦了。

晚唐詩人曹鄴說:“用欺騙挑撥來獲取國家利益是不對的,用法律來限制人民的思想是自取滅亡。一個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這怎麼可能呢!(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成語接龍:

一手遮天→天方夜譚→譚天說地→地廣人稀→稀奇古怪→怪誕詭奇→奇珍異玩→玩兵黷武→武不善作→作奸犯科→科頭跣足→足高氣強→強得易貧→貧賤之知→知我罪我→我心如秤→秤斤注兩→兩葉掩目→目兔顧犬→犬馬戀主→主敬存誠→誠惶誠恐→恐遭物議→議論風發→發家致富→富在知足→足繭手胝→胝肩繭足→足尺加二→二缶鐘惑→惑世誣民→民安國泰→泰來否往→往返徒勞→勞思逸淫→淫辭穢語→語近詞冗→冗詞贅句→句斟字酌→酌金饌玉→玉葉金枝→枝大於本→本末源流→流年似水→水長船高→高居深拱→拱揖指揮→揮沐吐餐→餐風宿露→露影藏形→形影相隨→隨聲是非→非分之想→想望風采→采葑采菲→菲食薄衣→衣不解帶→帶月披星→星流電擊→擊缽催詩→詩庭之訓→訓格之言→言顛語倒→倒海翻江→江洋大盜→盜亦有道→道高魔重→重規迭矩→矩步方行→行師動眾→眾毛飛骨→骨化形銷→銷聲避影→影影綽綽→綽綽有餘→餘子碌碌→碌碌無奇→奇文共賞→賞高罰下→下陵上替

教育中心 發表於 2025-6-10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手遮天"的權力迷思與歷史鏡鑒】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曹鄴此語道破了"一手遮天"這一權力妄想的虛妄本質。考其源流,此成語雖定型於唐代,然其思想原型可追溯至秦相李斯的"燔書坑儒"之議。李斯主張"別黑白而定一尊"的極端思想統制,實爲專制政治"以一人治天下"的典型表現,其本質是試圖以權力遮蔽真理,以強制取代共識。

從文字學角度析之,"遮"字從辵從庶,本義爲"遏止眾人",恰與此成語的權力壓制意涵相契。而"天"在先秦語境中兼具自然之天與民意之天的雙重指涉,使得"一手遮天"同時包含著"違逆天道"與"蒙蔽民心"的深層譴責。李斯推行"以吏爲師"的政策時,或許未曾料到其"挾書律"不僅未能永固秦祚,反成爲後世批判專制統治的典型案例。

歷史辯證法昭示我們,從趙高"指鹿爲馬"到明代廠衛橫行,任何企圖"掩天下目"的權力操作終將面臨三重困境:其一,信息管制的邊際效益遞減,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其二,權力系統的自我腐蝕,如李斯最終遭腰斬的宿命;其三,民心向背的終極裁判,恰如【尚書】所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李斯"持爵祿之重",正是點破其權力迷思的根源。

當代語境下,"一手遮天"的警示意義尤甚。社會組織越複雜,信息流動越多元,權力獨占的代價就越高昂。觀諸現代管理學,無論是"集體決策"理論還是"透明治理"原則,皆與"群策群力"的傳統智慧遙相呼應。那些在企業或機構中妄圖"一手遮天"者,往往重蹈"黑瞎子打立正"的歇後語隱喻——看似威風凜凜,實則破綻百出。

【韓非子·難勢】有云:"堯爲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爲天子,能亂天下。"此語深刻揭示了權力效能的邊界。真正的治國智慧不在"遮天"而在"敬天",不在"專斷"而在"共治"。歷史長河中,所有妄想以只手障目的權力者,終究不過是【紅樓夢】中"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匆匆過客。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7-22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一手遮天"之歷史鏡鑒與當代啟示】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曹鄴此語道破權力異化的本質。李斯輔秦一統六合,卻以"焚書坑儒"爲專制張目,終致"指鹿爲馬"之禍。此成語凝結著中國政治文化中對權力監督的深刻思考,其歷史脈絡與當代價值尤值深究。

一、詞源考辨與政治隱喻
"一手遮天"典出【史記·李斯列傳】,其政治語境具有三重維度:其一爲信息壟斷,"別黑白而定一尊"的愚民政策;其二爲制度僭越,丞相府"事無大小皆決於斯";其三爲道德悖論,法家"術治"思想對儒家"天下爲公"理念的顛覆。唐代柳宗元【封建論】指其"失在於政,不在於制",正是對此權力異化的精準診斷。

二、歷史演繹中的權力辯證法
李斯現象非孤例。明代張居正"攝行天子事"而致身後抄家,清代和珅"權傾朝野"終伏白綾,皆印證【韓非子·難勢】"萬乘之患,大臣太重"的警示。值得注意的是,司馬光【資治通鑑】特載漢文帝廢除"秘祝移過"舊制,揭示"防蔽"與"達聰"的治理智慧。歷史表明,當權力失去"兼聽則明"的制衡,必墮入"偏信則暗"的深淵。

三、現代治理的鏡鑒價值
在當代組織管理中,"一手遮天"表現爲三種形態:決策系統的"家長制"、信息傳遞的"過濾膜"、監督機制的"稻草人"。【貞觀政要】所言"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於現代企業管理同樣適用。華爲公司"輪值CEO"制度、阿里巴巴"合伙人"機制,正是對傳統權力結構的創新突破。

結語:
王夫之【讀通鑑論】有云:"權勢之所集,即危亡之所自起。""一手遮天"的終極破解,在於構建"眾目睽睽"的監督體系。歷史告訴我們,任何試圖遮蔽天日的權力,終將在民意的陽光下現出原形。當代治理者當以史爲鑒,在制度設計中植入"透明度基因",使權力始終運行於陽光之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