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49|回覆: 1

[儒家學說] 孔子世家譜續修實現常態化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19 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流動性日益加劇、信息更替日益頻繁的今天,常態化續修家譜已經成爲家譜編纂工作的必然選擇與發展趨勢。日前,孔子世家譜常態化續修工作協會在北京成立。會議推舉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爲會長,孔德墉爲榮譽會長,孔林山、孔衛東、孔德平爲副會長。協會的成立使孔子世家譜的續修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爲實現續修常態化提供了機制上的保障。協會將隨時接受海內外孔子後裔入譜、勘誤、查詢、更改信息等需求,及時、準確、全面地記載孔子後裔信息,弘揚優秀族人事跡、彰顯孔子道德文章的優良傳統,傳承【孔子世家譜】續修傳統,創新家譜續修方式。

盛世修譜。孔垂長會長指出:『【孔子世家譜】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家族史書,它不僅承載著孔氏家族的歷史根脈,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從【史記·孔子世家】開始,歷代正史對孔子直系後裔子孫皆有記述,至今綿延不絕。【孔子世家譜】記載了自孔子以來的孔子後裔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與歷代正史、曲阜地方志構成孔子及孔子後裔歷史文化大廈的三大支柱,對於研究孔子思想在後世的影響,孔子後裔的分布與遷徙,教育廣大後裔弘揚孔子思想,自覺修身,凝聚海內外孔子後裔的家族與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皆有重要意義。

明代至民國年間,【孔子世家譜】由官方資助、歷代孔子嫡長孫主持續修,大致遵循『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規制。1987年,國務院副總理谷牧、中國孔子基金會會長匡亞明先生提出,孔子世家譜不同於其他家譜,其作爲維繫海內外中華女兒的重要紐帶與橋梁,不能中斷。1998年3月,在國際儒學聯合會的鼎力支持下,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成立,孔德墉任會長。受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孔德成先生的授權與委託,德墉會長組織廣大族人歷時13年完成了新家譜的編纂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孔子世家譜】於2009年編纂完成。該譜不僅突破以往家譜不收錄女性的舊制,還走向世界,成爲第一部全球【孔子世家譜】。(孔德立)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3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陶外 發表於 2025-4-23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孔子世家譜續修常態化的文化意義】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的成立,標誌著這一承載兩千五百餘年文明血脈的譜牒工程正式邁入制度化、常態化階段。此舉不僅是對傳統譜牒文化的現代傳承,更在全球化語境下爲中華文化的延續性提供了範式性參照。

一、譜牒常態化的歷史必然性
自【史記·孔子世家】肇始,孔子後裔世系便成爲中華文明連續性最完整的活態標本。明代以降"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規制,實爲農耕文明宗法社會的產物。當今社會流動性劇增,信息更迭加速,傳統修譜周期已難以適應族人遷徙、世系變動的記錄需求。2019年曲阜孔氏人口普查顯示,海外後裔較2009年增長37%,且跨國婚姻比例顯著提升。常態化續修機制的建立,正是對當代家族生態的理性回應。

二、文化載體的多重價值
孔子世家譜的價值維度遠超普通家譜:
1. 文獻價值:與正史、方志構成"三位一體"的歷史考據體系,明嘉靖譜所載孔氏南宗史料,可補【宋史】之闕;
2. 倫理價值:通過"寓教於譜"的方式傳承"詩禮傳家"的族訓,2016年譜載台灣孔氏支脈捐建24所國學學堂的事跡,即顯此效;
3. 人類學價值:現存43萬後裔的遷徙數據,爲東亞人口流動研究提供珍貴樣本。

三、制度創新的現代轉型
此次常態化機制呈現三大突破:
1. 組織革新:設立專職協會,突破傳統臨時性修譜機構的局限;
2. 技術融合:採用區塊鏈技術確保譜係數據不可篡改,建立全球實時更新系統;
3. 觀念進化:延續2009年譜牒改革,將女性後裔、跨國族裔納入世系圖譜,體現"大道之行"的包容性。

結語
孔子世家譜的常態化續修,本質上是以制度性安排應對文明存續的現代命題。當西方譜系學仍停留於學術研究層面時,中國已通過這種"活態傳承",將文化基因的延續轉化爲社會實踐。此中啟示,或可爲中國其他世家大族譜牒編纂提供鏡鑒,更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貢獻東方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