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58|回覆: 0

[成語典故] 難兄難弟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9-17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難兄難弟】相關人物

陳宴、元方、季方

【難兄難弟】涵義

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

【難兄難弟】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難兄難弟】辨析

【難兄難弟】讀音:nàn xiōng nàn dì

【難兄難弟】近義詞:一丘之貉、患難之交

【難兄難弟】反義詞:反目成仇、恩斷義絕

【難兄難弟】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

【難兄難弟】造句

1.他們患難與共,是一對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

2.看來,他和蕭威算得上是莫名其妙掉到這塊大陸上來的同命相連的難兄難弟

3.這對難兄難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他們的家鄉。

4.一定程度上,醫生和患者都是陷於在癌症困境中的難兄難弟

5.當年我們在戰場上是同生共死的難兄難弟

6.你們倆真是一對難兄難弟,都考不及格,誰也好不到哪裏去。

7.兩人生不逢時,空有滿腹學識,卻無法施展抱負,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8.最後都成難兄難弟,兩人也變得酒中知己,無話不談,後面還各吹自己武藝,天下無出其右。

9.在宏觀經濟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樓市與股市儼然成為了一對難兄難弟

10.袁術和袁紹,可稱為一對難兄難弟,而術比起紹,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難兄難弟】成語典故:

潁川有個叫陳宴的人,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後來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後來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宴、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牆上,都畫着他們父子三個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他們為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宴裁決。陳宴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他倆的功德都很高,難以分出上下啊!”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難兄難弟文言文】: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難兄難弟白話文】:

陳元方(陳紀)的兒子長文才華出眾,他和叔叔陳季方(陳諶)的兒子孝先各自評論自己父親的功德,一時爭執不下,就到爺爺陳太丘那裏問訊,請求公斷。太丘先生說:“元方是哥哥,但難說勝過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難說不如哥哥。”

【難兄難弟】成語接龍:

難兄難弟→弟男子侄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4-26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難兄難弟"考釋與德性倫理探微】

"難兄難弟"典出【世說新語·德行】,其深層意蘊實為傳統倫理觀的精妙體現。陳寔以"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判語,不僅化解孫輩之爭,更建構了兄弟德性等倫的倫理範式。此中"難"字當訓為"不易",意指兄弟德業俱隆,難分軒輊,與後世引申之"共患難"義形成語義流變。

考其本原,陳氏父子三人並稱"三君",【後漢書】載其"並著高名"。魏晉品藻人物重德行風骨,元方季方皆以"清方貞正"見稱,故【世說】將此置於"德行"門。細味陳寔判詞,實暗合【周易】"二人同心"之旨,又與【詩經】"棠棣之華"的兄弟倫理相呼應。這種德性比較模式,迥異於後世功利性評判,彰顯了古人"以德齊家"的倫理智慧。

至唐宋以降,語義發生轉捩。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已隱含命運共同體意識,至【太平廣記】載義俠故事,則明確以"難兄難弟"指稱患難與共者。此轉義過程,實為漢語詞義從德性評價向處境描述的遷移,反映了社會倫理關注的轉向。

今人用此成語,當辨明語境:若論德業相侔,宜用古義;若指共度時艱,則取今義。觀現代用例,多取引申義而少用本義,此乃語言自然選擇。然究其根本,無論是德性等倫還是命運同構,都蘊含着中華文化對人際關係的深刻理解——或追求德行的比肩,或珍視困境中的扶持,皆為人倫之美的不同展現。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