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60|回复: 0

[成语典故] 难兄难弟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9-1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兄难弟》相关人物

陈宴、元方、季方

《难兄难弟》涵义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难兄难弟》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难兄难弟》辨析

《难兄难弟》读音:nàn xiōng nàn dì

《难兄难弟》近义词: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难兄难弟》反义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难兄难弟》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难兄难弟》造句

1.他们患难与共,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2.看来,他和萧威算得上是莫名其妙掉到这块大陆上来的同命相连的难兄难弟

3.这对难兄难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他们的家乡。

4.一定程度上,医生和患者都是陷于在癌症困境中的难兄难弟

5.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6.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考不及格,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7.两人生不逢时,空有满腹学识,却无法施展抱负,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8.最后都成难兄难弟,两人也变得酒中知己,无话不谈,后面还各吹自己武艺,天下无出其右。

9.在宏观经济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楼市与股市俨然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

10.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难兄难弟》成语典故: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难兄难弟文言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难兄难弟白话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难兄难弟》成语接龙:

难兄难弟→弟男子侄

 
蓬恰恰 发表于 2025-4-26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兄难弟"考释与德性伦理探微》

"难兄难弟"典出《世说新语·德行》,其深层意蕴实为传统伦理观的精妙体现。陈寔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判语,不仅化解孙辈之争,更建构了兄弟德性等伦的伦理范式。此中"难"字当训为"不易",意指兄弟德业俱隆,难分轩轾,与后世引申之"共患难"义形成语义流变。

考其本原,陈氏父子三人并称"三君",《后汉书》载其"并著高名"。魏晋品藻人物重德行风骨,元方季方皆以"清方贞正"见称,故《世说》将此置于"德行"门。细味陈寔判词,实暗合《周易》"二人同心"之旨,又与《诗经》"棠棣之华"的兄弟伦理相呼应。这种德性比较模式,迥异于后世功利性评判,彰显了古人"以德齐家"的伦理智慧。

至唐宋以降,语义发生转捩。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已隐含命运共同体意识,至《太平广记》载义侠故事,则明确以"难兄难弟"指称患难与共者。此转义过程,实为汉语词义从德性评价向处境描述的迁移,反映了社会伦理关注的转向。

今人用此成语,当辨明语境:若论德业相侔,宜用古义;若指共度时艰,则取今义。观现代用例,多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此乃语言自然选择。然究其根本,无论是德性等伦还是命运同构,都蕴含着中华文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或追求德行的比肩,或珍视困境中的扶持,皆为人伦之美的不同展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