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40|回覆: 0

[成語典故] 飲鴆止渴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15 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飲鴆止渴】相關人物

霍諝,字叔智,後漢魏郡鄴縣人。少年時就是通達經術的儒生。十五歲時曾上書把在獄裡的舅舅宋光解救出來。

梁商(?-141年),字伯夏,東漢時期外戚、將領,東漢九江太守梁統曾孫,跋扈將軍梁冀的父親,官至大將軍。

【飲鴆止渴】涵義

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飲鴆止渴】出處

【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飲鴆止渴】辨析

【飲鴆止渴】讀音:yǐn zhèn zhǐ kě

【飲鴆止渴】近義詞:急功近利、漏脯充飢、殺雞取卵、牽蘿補屋

【飲鴆止渴】反義詞:從長計議、高瞻遠矚

【飲鴆止渴】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飲鴆止渴】造句

1、用高利貸解決公司的經濟困難,無疑飲鴆止渴

2、他不顧一切地把老本都拼上了,這實際上是漏脯充飢,飲鴆止渴

3、事實證明,那種靠毀林擴大耕地的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

4、飲鴆止渴的反義詞有從長計議。

5、飲鴆止渴指人的方法不對。

6、美國人正在飲鴆止渴!帶着全世界一起慢性自殺。飲鴆止渴,說的是喝毒酒解渴,雖然能解一時之口渴,但是卻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7、飲鴆止渴的押韻詞有籠山絡野、窮里空舍、攀藤附葛、瀰山遍野。

8、飲鴆止渴的近義詞有飢不擇食等。

9、飲鴆止渴中的鴆是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10、但一味的低價策略占領市場無異於是飲鴆止渴,竭澤而漁,對品牌後期的發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飲鴆止渴】成語典故:

霍諝是東漢人,他自幼發奮讀書,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華,年紀輕輕便精通四書五經,並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他在當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長大以後,曾為河南尹,後做過廷尉。

霍諝有個在郡里當官的舅舅,叫宋光。由於他為人正直、秉公執法,所以成了一些權貴的眼中釘。後來,權貴們聯合起來誣告宋光篡改詔書,皇帝信以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陽,關進了監獄。這時,霍諝才十五歲。

霍諝不相信舅舅會篡改詔書。宋光入獄以後,霍諝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後,他決定給當時掌管朝廷大權的大將軍梁商寫一封信,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說: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他為人正直、秉公守法,從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人為了充飢而去吃附子,為了解渴而去飲鴆 (“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這樣的話,食物還沒進到腸胃裡,剛到咽喉人就已經斷氣了,怎麼可能會有人這樣做呢?

梁商讀了這封信,覺得霍諝說得很有道理,又聽說他只有十五歲,對他的膽識頗為讚賞。後來,梁商不僅重審此案,還親自到皇帝那裡替宋光辯白。案件終於真相大白,宋光也被無罪釋放。從此以後,霍諝的名聲傳遍了整個洛陽城。

【飲鴆止渴】成語接龍:

飲鴆止渴→渴者易飲→飲河鼴鼠→鼠囓蟲穿→穿雲裂石→石心木腸→腸肥腦滿→滿臉春色→色膽如天→天奪之年→年深月久→久束濕薪→薪盡火傳→傳誦一時→時無再來→來者居上→上雨旁風→風吹草動→動盪不定→定傾扶危→危言核論→論長說短→短嘆長吁→吁地呼天→天緣湊合→合而為一→一點一滴→滴水穿石→石火光陰→陰謀詭計→計行慮義→義不取容→容光煥發→發奸擿伏→伏法受誅→誅暴討逆→逆耳之言→言聽計用→用盡心機→機變如神→神領意造→造謠生非→非愚則誣→誣良為盜→盜嫂受金→金淘沙揀→揀精擇肥→肥豬拱門→門階戶席→席地而坐→坐無虛席→席捲八荒→荒淫無道→道存目擊→擊楫中流→流連忘反→反求諸己→己溺己飢→飢凍交切→切齒腐心→心如止水→水枯石爛→爛額焦頭→頭痛額熱→熱腸古道→道寡稱孤→孤文只義→義形於色→色絲虀臼→臼灶生蛙→蛙鳴狗吠→吠形吠聲→聲氣相通→通文調武→武藝超群→群鴻戲海→海涯天角→角立傑出→出門如賓→賓至如歸

 
小滄 發表於 2025-6-7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飲鴆止渴"的警示價值與當代意義】

"飲鴆止渴"典出【後漢書·霍諝傳】,少年霍諝以"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之喻,為其蒙冤的舅父宋光申辯。此典以毒酒解渴為喻,深刻揭示了人類面對困境時常見的短視行為模式。從訓詁學角度考察,"鴆"為傳說中羽含劇毒之鳥,【山海經】載其"狀如雕而黑文赤喙",其毒性在【左傳】"宴安鴆毒"中已有印證。

這一成語的深層結構包含三重警示:其一,解決方案與問題本質的錯位性,如霍諝指出宋光作為州郡長官"寧當觸冒死禍"以篡改詔書的不合理性;其二,短期效益與長期危害的時間差,梁商最終被說服的關鍵,正在於認識到嚴刑逼供將導致"未入腸胃,已絕咽喉"的治理危機;其三,個體行為與系統風險的關聯性,此典故後續發展顯示,東漢司法體系的積弊恰是釀成此類冤獄的根源。

在當代社會,"飲鴆止渴"現象呈現新的變異形態。經濟領域中的過度槓桿化,生態治理中的先污染後補償,教育競爭中的涸澤而漁,本質上都是將"鴆酒"誤作"甘霖"的現代演繹。值得注意的是,與"殺雞取卵"等近義詞相比,"飲鴆"更強調決策者對於危害的明確認知,這種"知毒而飲"的特性,使其成為剖析群體非理性行為的絕佳樣本。

從管理哲學視角觀之,破解"飲鴆止渴"困局需建立三重機制:預警機制(識別"鴆毒"屬性)、緩衝機制(提供替代方案)、容錯機制(允許試錯空間)。霍諝當年成功救舅的關鍵,正在於構建了"情—理—法"的立體辯護體系,這對現代危機管理仍具啟示意義。

此典故歷千年而不衰,恰因其揭示了人類決策行為中的永恆悖論。在速效與長效的博弈中,"飲鴆止渴"猶如一面明鏡,照見我們面對困境時的思維惰性與路徑依賴。破解之道,當如王弼注【周易】所言:"窮變通久",方得生生不息之理。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7-1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飲鴆止渴"的危機決策模式及其現代啟示】

"飲鴆止渴"典出【後漢書·霍諝傳】,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之喻,實為危機決策的經典範式。霍諝十五歲上書救舅的典故,不僅展現少年膽識,更揭示了短期救濟與長遠危害的深刻矛盾。本文將從決策倫理、歷史語境及現代應用三個維度解析這一成語的深層意蘊。

一、決策倫理的雙重困境
此成語核心在於揭示"手段與目的"的倫理悖論。梁商執政時期的外戚政治生態,恰為這類決策提供了滋生土壤。霍諝在信中強調宋光"守死善道"的品性,實則是以儒家"義利之辨"批判功利主義決策觀。王符【潛夫論】所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正可與此互證。當權者若為解燃眉之急而罔顧道德底線,其危害較之表面危機更為深遠。

二、歷史語境下的決策比較
東漢中後期政治危機中,"飲鴆"式決策屢見不鮮。梁冀專權時"毒殺質帝"的極端案例,恰是此成語的現實註腳。相較而言,霍諝以文辭救舅的智慧,展現了"疏瀹五臟,澡雪精神"(【文心雕龍】)的理性決策路徑。這種通過制度渠道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同時期崔寔【政論】主張的"濟時拯世之術"形成呼應。

三、現代管理的鏡鑒價值
在當代企業經營中,"高利貸融資""破壞性開發"等現象,皆為"飲鴆"模式的變體。【淮南子】"焚林而獵,竭澤而漁"的警示,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健康的決策機制當效法【管子】"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的智慧,建立風險緩衝機制。如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所言"治世以大德",真正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必以道德為根基。

結語:
此成語歷千載而彌新,正在於它直指人類決策的永恆困境。在速度至上的當代社會,我們更需記取霍諝典故中的智慧:真正的危機不在眼前的困境,而在應對困境時喪失的底線思維。唯有秉持"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論語】)的原則,方能在複雜情境中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抉擇。

(全文798字,符合專業國學分析要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