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3|回復: 2

[成语典故] 老生常谈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14 0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参与〖老生常谈〗相关人物

管辂

〖老生常谈〗读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老生常谈〗涵义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老生常谈〗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

〖老生常谈〗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老生常谈〗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老生常谈〗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远见卓识、奇谋高论、珠玉之论

〖老生常谈〗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管辂(209年-256年),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人。

〖老生常谈〗造句

1、全球经济力量向东方转移,已经成为政治对话中的老生常谈

2、有关美联储(us federal reserve)“两大政策目标无一实现”的说法已经成为了货币政策讨论中的老生常谈

3、他的演讲内容乏善可陈,尽是些令人生腻的老生常谈

4、如今再谈论什么美国正经历一段紧缩期、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国内政策,早已是老生常谈

5、你不要瞧不起我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这可是人生的真体验。

6、没想到离开家后,最想念的就是母亲那几句老生常谈的话。

7、并非老生常谈,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在1979年便证实了这一点。

8、21世纪将属于亚洲,这已成为老生常谈,经济表现的现实支持着这种说法。

9、银行业是一场信心博弈已是老生常谈

10、税务局的腐败是件老生常谈的事,这是一个主张对当地经济进行更多控制的机构。

11、当然这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

12、人类解决大问题的能力出了问题这已是老生常谈

13、当他开口说古人如何如何,我就知道这必定又是一场老生常谈的演讲。

14、“有志者事竟成”虽是老生常谈,却是颠扑不破的。

15、今天消防节来谈防火,许多人必定生厌,但是老生常谈还得谈。

〖老生常谈〗历史典故经过: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尤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

当时,曹操侄孙曹爽有两个心腹,一个吏部尚书何晏,一个是侍中尚书邓飏。他们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有一天,他们听说管辂很会算卦,也想让他给他们算一算。

一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邓飏来见何晏。二人在花园凉亭里喝着酒,百无聊赖。邓飏看何晏不时对着荷花池水,欣赏着自己的一张粉脸,便忍不住道:“哎,你老兄整天臭美什么?你不想想,你我的尚书要当到何时才是头呀?”

何晏说:“何不让那个精通〖〗理、占卜之术的平原郡管辂为我们占卜一下呢?”邓飏抚掌喜道:“哎呀,我都快想疯啦。只是不知道去哪儿找这位神卜。”“这个好办,来人。”何晏唤来家人,吩付去请管格。

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儿,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

只两个时辰,管格敞开着衣衫,双手甩动着宽大的袍袖,飘飘悠悠来了。何晏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

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二人身居高位,职重如山,名若雷霆,但人们怀念你们恩德的少,畏惧你们威势的多,这恐怕不是小心求福之道。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啊!”

何晏听着他的讲述,一惊一乍,粉白的鼻尖上出了一层油汗。

管辂自顾说道:“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如果你们能收敛干坏事的心,弥补合乎礼仪的行为。这样,青蝇就可以驱除,三公的地位就可以得到。”

邓飏恭恭敬敬听了半天,竟听到这样一番训斥,不禁恼道:“你这不是老生常谈吗?我们早就知道,何必再听你的啰嗦?”(“此老生之常谈。”)晏脸上铁青,一语不发。

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

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飏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马而 發表於 2025-5-1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老生常谈"的智性困局与价值重估》

"老生常谈"一典出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其表层语义虽指陈言旧说,然细究管辂与何晏、邓飏之对话语境,实蕴含深刻的认知辩证。建安年间,何晏以"《易》称'知几其神乎'"问卜于管辂,管辂直言"此老生之常谭"的背后,实为对清谈玄虚之风的批判。考《管辂别传》载,此次占卜后管辂更预言何、邓"鬼躁""鬼幽"之相,次年即应验于高平陵之变,可见所谓"常谈"未必尽属空言。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观之,"老生常谈"的语义演变呈现价值判断的吊诡性。西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本是常谈,然因其情真意切反成千古名句;北宋苏轼《日喻》揭示"道可致而不可求"之理,表面重复《中庸》旧说,实则赋予新解。故判断言论价值,当观其"语境重构度"而非单纯的新旧属性。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谓"言公"之论,恰指明常谈之所以为常,正因其触及人类经验的普遍性。

当代社会对"老生常谈"的集体焦虑,实为现代性知识生产机制的表征。法国思想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揭示,所谓创新往往是对经典话语的符号重组。观今日学界,真正具有"标新立异"外观的论述,其内核多未超出《论语》《道德经》的元典智慧。如"全球化"对应"天下大同","可持续发展"暗合"天人合一",这种东西方智慧的跨时空呼应,恰证明人类根本问题的恒常性。

重估"老生常谈"的价值,须建立三维评判标准:一察其是否具有"元典性",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金律;二辨其是否达成"语境适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重提"格物致知",实为对朱子学的创造性转化;三观其是否形成"认知省力"效应,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常谈"载治乱之道,正为降低统治者的决策成本。明末清初顾炎武著《日知录》,每日记录看似平常的读书心得,终成"稽古有得,随时札记"的经典范式。

管辂当年讽何晏之语,今日读来尤具启示:真正的智慧不在刻意求新,而在对常识的坚守与深化。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提出"轴心时代"理论时,不过是用新术语重释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古老智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像管辂那样的判断力——既能识破虚伪的创新包装,又能从常谈中提炼出历久弥新的真知。
许舍昀 發表於 2025-5-4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老生常谈"的经典性与现代价值》

"老生常谈"一典出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其字面虽指老儒生之陈言,然细究其文化内涵,实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述而不作"的经典传承精神。管辂以"此老生之常谈"回应何晏、邓飏之问,表面谦逊,实则暗藏机锋,恰体现魏晋士人"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

考其词义流变,"老生常谈"在当代语境中常带贬义,然返本溯源,其本相实为经典之言的反复传诵。孔子"温故而知新"、朱熹"旧学商量加邃密",皆强调经典重读的价值。汉代经师"日课万言",宋代儒者"熟读精思",正是通过反复研习常谈,方得圣贤真谛。故"常谈"之"常",非指陈腐,实谓恒常之理。

管辂其人,精于易理而慎于言辞。面对权贵问卜,不以奇谈炫技,而示以常道,此正合《周易》"吉人之辞寡"之训。其应答之妙,在于以"常谈"为盾,既守士人节操,又不忤权贵,展现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生存智慧。观今日学术场域,或标新立异以博关注,或陈言堆积而乏创见,皆失"常谈"本义。

当代社会信息爆炸,"老生常谈"尤显其现代价值。母亲叮嘱、师长教诲,看似重复,实为文化基因的传递。哈佛大学朗格教授的实验证明,对"常谈"的重新觉知能产生认知突破。故真正的智慧不在求新求异,而在对基本命题的持续思考。如防火安全、廉政建设等议题,正需以"常谈"态度反复强化。

要之,"老生常谈"之价值,在于提醒我们:真理往往寓于平凡。对待传统智慧,当如管辂解易,既知其常,又通其变,方能在重复中见新意,于平凡处得真知。此乃这一古老成语给予当代人的深刻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