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7|回覆: 2

[成語典故] 談笑自若

[複製連結]
+
無端 發表於 2016-9-2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談笑自若】相關人物

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談笑自若】涵義

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談笑自若】出處

【三國志·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談笑自若】辨析

【談笑自若】讀音:tán xiào zì ruò

【談笑自若】近義詞:談笑風生、神色自若、從容不迫、泰然處之

【談笑自若】反義詞:談虎色變、 張皇失措、神魂顛倒、若有所思、精神恍惚

【談笑自若】用法:主謂式;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談笑自若】造句

1、雖然受到恐怖事件的影響,但在講演會上他仍然談笑自若

2、他在眾人面前,談笑自若,無所顧忌。

3、上面雖有傾盆大雨淋着,我們還是談笑自若,邊走邊談,愈談愈有味。

4、在危急關頭,大家看到指揮員仍然面不改色,談笑自若,漸漸地也都鎮定了下來。

5、她坐在那兒,穿着一件舊雨衣,談笑自若,顯得對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多麼熟悉。

6、那些談笑自若,運籌千裏的人,無一不是滿世界灑下眼線,一有風吹草動都十萬火急地向上頭稟報。

7、談笑看着幾人殺人般的眼神,依舊談笑自若,還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8、看着菜叔依然談笑自若,我擦了擦眼,堅定地說道:“能,一定能,這一定是最好的參照物。

9、天語者雖然談笑自若,但譚陽注意到,他本來渾濁的小眼突然掠過一道精光,恍若暗夜電閃,這邋遢老道似乎有點不簡單。

10、在這種公眾場所,小張談笑自若,聶沖卻有些不自然。

【談笑自若】成語典故:

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甘寧,因有戰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後,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擊敗了吳軍的先頭部隊。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塊雌雄。甘寧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後再進攻南郡。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甘寧率軍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當時他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後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餘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雲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構築高樓,然後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射死射傷不少吳兵。將士們都恐懼起來,唯獨甘寧跟平時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枝箭,選派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於甘寧率軍沉着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談笑自若】成語接龍:

談笑自若→若烹小鮮→鮮廉寡恥→恥居王后→後悔莫及→及第成名→名公巨人→人才出眾→眾目昭彰→彰明較着→着人先鞭→鞭辟着裏→裏談巷議→議論紛錯→錯落高下→下愚不移→移風平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衣疏食→食甘寢安→安生服業→業峻鴻績→績學之士→士農工商→商彝周鼎→鼎鼐調和→和而不同→同工異曲→曲學詖行→行間字裏→裏出外進→進賢退奸→奸淫擄掠→掠影浮光→光明磊落→落井下石→石破天驚→驚世絕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齶捶床→床下牛斗→斗媚爭妍→妍姿艷質→質疑問難→難進易退→退藏於密→密雲不雨→雨湊雲集→集螢映雪→雪天螢席→席地而坐→坐視不救→救燎助薪→薪盡火傳→傳風搧火→火耕水種→種學績文→文採風流→流離轉徙→徙善遠罪→罪該萬死→死骨更肉→肉眼惠眉→眉目如畫→畫虎類狗→狗偷鼠竊→竊勢擁權→權衡輕重→重生父母→母以子貴→貴不可言→言出禍從→從心所欲→欲速不達→達權通變→變徵之聲→聲音笑貌→貌合行離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3-30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談笑自若"的將帥氣象】

"談笑自若"一詞,典出【三國志·甘寧傳】,生動展現了東吳名將甘寧臨危不亂的非凡氣度。考其本義,"自若"者,謂神態如常,不因外物改易其節。此四字實為古人修養境界之外顯,尤見將帥統御之道的精微。

細究甘寧事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夷陵時,魏軍架設高樓箭雨傾瀉,將士震怖之際,唯寧"談笑自若"。此非故作從容,實乃【孫子兵法】"將軍之事,靜以幽"的具現。宋代蘇洵【權書】論為將之道,特重"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正與此典相通。觀歷代名將,如謝安弈棋破敵、王守仁講學擒叛,皆得此中三昧。

此語與"談笑風生"之別,在於前者強調危境中的鎮定,後者側重常態下的灑脫。近人章太炎【國故論衡】謂:"古之達人,臨大事而不驚。"甘寧之"自若",恰是這種修為的體現。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所承載的不僅是語言形式,更是中國士人"猝然臨之而不驚"的精神傳統。

(全文計498字)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4-9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談笑自若"之境界與甘寧之將略

"談笑自若"一詞,出自【三國志·甘寧傳】,描繪了東吳名將甘寧在敵軍箭雨如注、士眾皆懼之際,仍能神色如常、言笑晏晏的非凡氣度。此四字雖簡,卻蘊含了中國傳統士人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最高精神境界。

細考甘寧其人,本為巴郡豪俠,後歸順東吳,以勇略著稱。夷陵之戰時,甘寧率數百士卒入城,遭曹仁大軍圍困。【三國志】載:"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此情此景,非故作鎮定,實乃內心強大之自然流露。甘寧之"談笑",是對死亡的蔑視,對使命的忠誠,更是對"為將之道"的深刻領悟。古語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甘寧可謂當之。

"自若"二字尤值玩味。【莊子·達生】言:"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其神全也。"甘寧之"自若",正是這種"神全"狀態。當恐懼不能擾其心,外物不能亂其志,方能在箭雨中保持清醒判斷,最終等到周瑜援軍,反敗為勝。這種境界,與孔子"不遷怒,不貳過"、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脈相承,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崇高的精神修養。

今人用此成語,多形容社交場合之從容,實已失其本真。甘寧之"談笑自若",是在生死關頭展現的大勇,非尋常閒適可比。現代社會雖無刀光劍影,然人生逆旅,處處是考驗。若能習得甘寧萬分之一的定力,則遇事不慌、處變不驚,自可化險為夷。此成語留給後人的,不僅是一個歷史場景的剪影,更是一種穿越時空的生命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