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5|回覆: 2

[成語典故] 木人石心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8-29 1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木人石心】相關人物

夏統,字仲御,西晉時期,會稽永興人。生卒年不詳。

【木人石心】涵義

形容意志堅定,任何誘惑都不動心。

【木人石心】出處

【晉書·隱逸傳·夏統】:“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

【木人石心】辨析

【木人石心】讀音:mù rén shí xīn

【木人石心】近義詞:鐵石心腸

【木人石心】反義詞:悲天憫人

【木人石心】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

【木人石心】造句

1、他不是木人石心,聽了這番話怎能不感動呢?

2、大家都說他是木人石心,對人總是冷冰冰的。

3、他又不是木人石心,看到了這種悲慘場面怎麼不會難過呢?

4、自己並非木人石心,無法接受這傷痛,而你正施加於自己…

5、誰說小明是木人石心?他只是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罷了。

6、看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除非是木人石心,不然一定會大受感動的。

7、誰說小明是木人石心?他只是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罷了。

8、他決心要得到那本書,簡直就是木人石心了。

9、老王自嘲是個木人石心,總是不解風情,以致到現在還是單身。

10、無論那些美女如何地在朕面前挑逗,朕都如木人石心般坐懷不亂。

【木人石心】成語典故:

故事晉朝有個名士叫夏統;多才善辯,很有名氣。當時,許多人勸他出來做官,都被他拒絕了。

一次他到京城洛陽,太尉賈充想利用他的才學和名望來增加自己的勢力,於是就勸他到自己身邊來任職,不想也被他婉言謝絕了。賈充不甘心,他調來整齊的軍隊,裝飾上華麗的車馬,吹着響亮的號角,從夏統面前走過。賈充對夏統說:“如果你同意到我身邊來做官,就可以指揮這些軍隊,乘坐這樣華美的車子,那該多麼讓人羨慕阿!”夏統對眼前豪華顯赫的場面就像沒有看見似的,根本不動心。

賈充仍不死心,又招來一班仙姿綽約的美女,在夏統面前輕歌曼舞,而夏統卻木然而立,毫不動搖。賈充看到這些全然打動不了夏統的心,不理解他說:“天下竟有這樣的怪人!真像木頭做的人,石頭做的心啊!”

【木人石心文言文】:

會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並至浮橋,士女駢填,車服燭路。統時在船中曝所市藥,諸貴人車乘來者如雲,統並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統初不應,重問,乃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充使問其土地風俗,統曰:“其人循循,猶有大禹之遺風,太伯之義讓,嚴遵之抗志,黃公之高節。”又問:“卿居海濱,頗能隨水戲乎?”答曰:“可。”統乃操柂正櫓,折旋中流,……統曰:“先公惟寓稽山,朝會萬國,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澤雲布,聖化猶存,百姓感詠,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貞順之德過越梁宋,其父墮江不得屍,娥仰天哀號,中流悲嘆,便投水而死,父子喪屍,後乃俱出,國人哀其孝義,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諫吳王,言不納用,見戮投海,國人痛其忠烈,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眾人僉曰:“善。”統於是以足叩船,引聲喉囀,清激慷慨,大風應至,含水嗽天,雲雨響集,叱咤歡呼,雷電晝冥,集氣長嘯,沙塵煙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諸人顧相謂曰:“若不游洛水,安見是人!聽慕歌之聲,便髣髴見大禹之容。聞河女之音,不覺涕淚交流,即謂伯姬高行在晉朝也。聆小海之唱,謂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鹵簿,覬其來觀,因而謝之,遂命建朱旗,舉幡校,分羽騎為隊,軍伍肅然。須臾,鼓吹亂作,胡葭長鳴,車乘紛錯,縱橫馳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繞其船三匝。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等各散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統歸會稽,竟不知所終。

【木人石心白話文】:

正好碰上三月上巳這天,洛陽王公以下的人都一起出遊到浮橋上,男女並駕齊驅擠滿了道路,華麗的車子、服飾照亮了大路。當時夏統正在船上曬他買回的藥,許多達官貴人的車騎來來往往如雲彩一般,夏統卻不看他們。太尉賈充覺得奇怪,就問他是什麼人。夏統一開始並不回答。賈充又問了一遍,他才慢慢地回答說:“我是會稽人夏仲御。”賈充又問他“您在江邊居住,很識水性,能撐船搏浪吧?”夏統回答說:“可以。”夏統於是操舵正櫓,在江中盤旋,船頭高高地飛起,調整船尾,奮力撐一下長梢,船就直往前三次。在這個時候風大浪高,雲遮霧繞,一會兒功夫就有八九條白魚跳入船倉。觀看的人都感到恐懼,賈充的心裏尤其覺得奇怪,就又靠近他的船和他說話,夏統的回答像回聲一樣。賈充想讓他出來做官,夏統則低着頭不說話。賈充又對他說:“過去堯也唱歌,舜也唱歌,您能唱你們當地的民歌嗎?”夏統回答說:“先祖大禹寓居於會稽山,在這裏接見各部落首領,教化僻遠的小國,最終在這裏去世並葬在此處。大禹的恩澤廣泛地散佈開來,聖明的教化還依舊存在,百姓感嘆讚頌,於是創作了【慕歌】。又有孝女曹娥,剛剛滿十四歲,他的父親墮江而死,她仰天痛哭,在江中流悲傷地嘆息,最終投江自盡,百姓們為她的孝義而哀痛,為她唱出了【河女】的歌曲。伍子胥勸諫吳王,諫言並不被採用,(最終)被殺,(屍體)被拋入錢塘江,吳國的人痛惜他的忠烈,為此創作了【小海唱】。我今天想唱這三首。”眾人都說:“好!”夏統於是用腳敲着船板打拍子,引吭高歌,聲音清越高昂,大風應聲而起,捲起海水噴向天空,電閃雷鳴,光影交加,雷雨大作,岸上沙塵煙霧般地湧起。眾人都很恐慌,阻止夏統,夏統才停止唱歌。眾人都相視而言:“如果不來洛水邊遊玩,怎麼能夠見到這樣的人!聽他唱【慕歌】,便仿佛見大禹的容顏。聽他唱【河女】,不覺涕淚橫流。聽他唱【小海】,可以說子胥、屈原就站在我左右啊。”賈充想炫耀自己帶來的文武儀仗隊,希望夏統前來觀看,就下令豎起朱紅大旗,高舉各種儀仗,將騎兵排列成行,隊伍肅然待立。不一會兒,軍鼓號角響聲大作,胡笳長鳴,車馬涌動,在大道上縱橫馳騁,又派歌伎舞女穿着艷麗的服裝,點綴着耀眼的首飾,繞着夏統的船三周。夏統還是像原來一樣正襟危坐,好像是什麼也沒有聽見。賈充等散去後說:“這個吳地的小子是木頭人石頭心啊。”夏統回到會稽,最後竟不知去到哪裏。

【木人石心】成語接龍:

木人石心→心術不正→正中己懷→懷敵附遠→遠求騏驥→驥服鹽車→車載船裝→裝點門面→面無慚色→色仁行違→違條犯法→法海無邊→邊塵不驚→驚心奪目→目眩頭暈→暈頭轉向→向火乞兒→兒女心腸→腸肥腦滿→滿面紅光→光明磊落→落花流水→水流雲散→散傷丑害→害人不淺→淺見寡聞→聞風喪膽→膽壯心雄→雄偉壯觀→觀機而作→作輟無常→常年累月→月地雲階→階前萬裏→裏談巷議→議論英發→發縱指示→示貶於褒→褒衣危冠→冠履倒置→置錐之地→地醜德齊→齊足並驅→驅霆策電→電光石火→火冒三尺→尺山寸水→水浄鵝飛→飛蛾投火→火盡灰冷→冷水澆頭→頭昏目暈→暈暈沉沉→沉浮俯仰→仰之彌高→高自標置→置之不理→理冤摘伏→伏地聖人→人情冷暖→暖衣飽食→食不下咽→咽苦吞甘→甘棠之惠→惠風和暢→暢行無阻→阻山帶河→河山帶礪→礪岳盟河→河山之德→德容言功→功若丘山→山中宰相→相門相種→種學績文→文昭武穆→穆如清風→風流人物→物換星移→移星換斗

 

相關帖子

九天雲中龍 發表於 2025-3-30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木人石心】典義闡微

一、典源溯流
此典出自【晉書·隱逸傳】,記載會稽名士夏統拒賈充招攬之事跡。賈充時任權臣,於洛水設宴招賢,陳舞女、炫珍寶、奏禮樂,欲以聲色權勢動之。然夏統"危坐如故,若無所聞",終令賈充嘆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此事發生於晉室南渡之際,映射出魏晉名士面對政治漩渦時"外化內不化"的處世哲學。

二、文化意涵
"木人石心"非言其麻木,實喻心智如金石不可奪。觀其語境,夏統身處奢靡之宴,目睹"羽旄曜日,鉦鼓震天",猶能持守本真,乃魏晉"隱逸文化"之典型。此典與【莊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異曲同工,皆強調精神超然物外之境界。然較之"鐵石心腸",更側重抵禦誘惑之定力,非指人情冷漠。

三、語義流變
歷代注家多從心性修為解之。宋儒朱熹【近思錄】引為"存天理滅人慾"之註腳;明王陽明【傳習錄】則謂:"木石非無心,乃不逐物遷也。"至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考辨:"統之守節,實諷當時士風之墮。"可見其語義隨時代語境嬗變,由個人操守漸擴展至文化批判。

四、現代啟示
今用此典,當辨其語境。用於褒義,贊堅貞之志;若指人際交往,則易生歧義。如例句"不擅表達感情"之辯,恰顯語義張力。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木人石心"精神尤可警示物慾橫流之弊,然亦需警惕異化為情感疏離之藉口。

此典承載着中國傳統士人"富貴不能淫"的精神基因,其深層結構實為"天人交戰"的永恆命題。解讀當回歸歷史語境,方得真義。
邱冬 發表於 2025-4-2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木人石心"之精神境界與當代價值】

"木人石心"一典出自【晉書·隱逸傳】,載夏統面對賈充以兵甲、車馬、女樂相誘而"危坐如故"之事。此四字雖簡,卻蘊含着中國士人精神傳統中最為珍貴的品格內核。今試從三重維度闡發其要義:

一、哲學維度:心性修養的極致體現
"木石"之喻實取【莊子·山木】"木石同居"之意境。夏統之不動心,非真若槁木死灰,乃是通過"坐忘"功夫達到的"外化而內不化"境界。王弼注【易】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正是對此種精神狀態的精準詮釋。西晉時期玄風大熾,多數名士溺於"越名教任自然"的放達,而夏統能在奢靡之風中持守本心,其"石心"實為對老子"守靜篤"思想的實踐。

二、歷史維度:隱逸傳統的典型個案
考夏統所處時代,正值八王之亂前夕。賈充作為司馬氏心腹,其招攬名士實有構建政治勢力之目的。夏統的拒絕,不僅是對個人操守的堅持,更是對"天下無道則隱"這一儒家處世原則的踐行。相較於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的激烈,夏統以沉默應對權勢,展現出處濁世而精神自潔的智慧。這種"不合作"態度,與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前後輝映,構成魏晉隱逸文化的重要譜系。

三、當代啟示:抵禦誘惑的精神資源
今人處於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木人石心"的當代轉化在於培養"有所不為"的定力。王陽明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夏統故事提示我們:真正的堅守不在於外在環境的清濁,而在於內心能否建立價值坐標系。觀現代社會種種"誘惑綜合症",此典恰如一劑清涼散。但需注意,現代人效法此精神,當避免走向情感冷漠的極端,而應追求"知止而後有定"的辯證智慧。

【淮南子】云"聖人不以身役物",夏統之"木人石心"非無情,實為將情志提升至更高境界。在價值多元的今天,重提此典,非為提倡離群索居,而是為浮躁時代提供一種精神錨點。讀者若能領會其中"有所守而不固,有所拒而不戾"的中道智慧,則可謂善學古人矣。
真衣 發表於 2025-5-17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木人石心"之精神境界與文化意蘊】

"木人石心"一典出自【晉書·隱逸傳】,其精神內核實為傳統士人"富貴不能淫"的崇高品格。夏統面對賈充以兵甲、車馬、女樂相誘,始終"危坐如故",此種定力非尋常人所能及。細究之,此典故至少包含三重文化意蘊:

其一,體現了魏晉名士對精神自由的堅守。在門閥政治盛行的時代,夏統拒絕與權貴合流,其"不之顧"的態度,正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的具體實踐。觀【世說新語】所載諸多名士軼事,可知這種"不事王侯"的風骨實為當時高士共同追求。

其二,暗含道家的處世哲學。老子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夏統面對誘惑時的"木然"狀態,恰是道家"致虛極,守靜篤"功夫的體現。這種修為非刻意為之,而是經過長期心性修養達到的"物我兩忘"之境。

其三,展現了儒家"慎獨"功夫的極致。【禮記】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夏統在無人約束時仍能恪守本心,正是將道德自律內化為生命本能的表現。這種境界遠超"不妄取"的層次,而達到"不欲取"的化境。

今人用此成語,多側重其"不為外物所動"的表層含義,而忽略其中蘊含的修養功夫。實際上,真正的"木人石心"絕非冷漠無情,恰如夏統雖拒賈充,卻以醫術濟世,其"石心"之中自有仁心在焉。故王弼注【周易】有云:"寂然至無,是其本矣",這種看似無情的定力,實為成就大仁大智的基礎。

當代社會誘惑愈繁,更當體味此典故深意。然需知"不動心"非謂絕情,而是如孟子所言"不動心有道",須經"知言""養氣"之功夫。夏統之"木人石心",終究是修養之果,非天性使然,此尤為今人所當深思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辛卯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五日亥時| 2025/5/22/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