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4|回覆: 1

[成語典故] 詬如不聞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8-29 1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詬如不聞】相關人物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

【詬如不聞】涵義

詬:辱罵。被人辱罵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動聲色,形容寬宏大量,有涵養。

【詬如不聞】出處

宋·陳長方【步里客談】:富文忠公少,日有詬之者,如不聞。或問之,曰“恐罵他人”。曰“斥公名曰富某”。曰“天下安知無同姓名者?”

【詬如不聞】辨析

【詬如不聞】讀音:gòu rú bù wén

【詬如不聞】近義詞:寬宏大量

【詬如不聞】反義詞: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詬如不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詬如不聞】成語典故: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彥國,死後諡號文忠,所以後人稱他爲富文忠公。

據宋人陳長方編撰的【步里客談】說,富弼少年時,好學,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罵他,他好象沒有聽見一樣。旁人告訴他:“有人在罵你哩!”他毫不在意,說:“恐怕不是罵我吧?”旁人又告訴他:“那人指名道姓地罵你哩!”他還是毫不在意,說:“不會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著呢!”

【詬如不聞】成語接龍:

詬如不聞→聞噎廢食→食案方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土眾民→民殷國富→富在知足→足足有餘→餘波未平→平地起雷→雷奔雲譎→譎而不正→正法直度→度長絜短→短刀直入→入邦問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帚千金→金石交情→情深義重→重溫舊夢→夢想顛倒→倒懸之急→急赤白臉→臉紅耳赤→赤口燒城→城下之辱→辱國殃民→民富國強→強兵富國→國士無雙→雙喜臨門→門不停賓→賓餞日月→月中折桂→桂折一枝→枝末生根→根結盤固→固若金湯→湯池鐵城→城門魚殃→殃及池魚→魚爛取亡→亡魂喪膽→膽顫心驚→驚心駭神→神差鬼使→使智使勇→勇猛果敢→敢不承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厲→厲精圖治→治病救人→人老珠黃→黃道吉日→日月重光→光復舊物→物華天寶→寶刀不老→老之將至→至德要道→道頭知尾→尾生抱柱→柱小傾大→大義凜然→然糠照薪→薪盡火傳→傳風搧火→火冒三尺→尺有所短→短褐穿結→結結巴巴→巴山蜀水→水來土掩→掩骼埋胔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史向 發表於 2025-4-26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詬如不聞"的處世哲學與當代價值】

"詬如不聞"作爲北宋名相富弼的處世箴言,其精神內核遠非簡單的隱忍退讓,而是蘊含著中國傳統士大夫"以德報怨"的修養境界。富弼面對辱罵時的兩次機鋒應對——"恐罵他人"與"天下安知無同姓名者",實爲以智化詬的典範,展現了儒家"犯而不校"的君子風範。

考其思想源流,此典與【論語·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一脈相承。富弼的應對策略,暗合孟子所謂"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的處世智慧。宋代士大夫特別重視"養氣"功夫,如程顥所言"學者須先識仁",富弼少年時即能"不動心"於外侮,正是這種修養功夫的早期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不聞"絕非懦弱迴避,而是通過理性認知消解情緒干擾,與佛家"忍辱波羅蜜"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當代社會人際交往中,"詬如不聞"的智慧具有特殊價值。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負面評價的過度反應往往源於自我認知的不穩定。富弼的應對方式,本質上是通過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建立心理防禦機制。這種"情緒脫鉤"能力,在今日網絡時代的言語衝突中尤顯珍貴。但需強調的是,真正的"詬如不聞"應以明辨是非爲前提,若爲鄉愿式的無原則忍讓,則背離了儒家"和而不同"的本義。

從管理學視角看,富弼後來成爲一代賢相,其少年時展現的情緒管理能力正是領導者必備素質。現代組織行爲學提出的"情感勞動"理論,與"詬如不聞"的自我調控有著深層契合。當我們重讀這則典故,應當領會:古人所謂"器量",實爲一種將認知智慧轉化爲情緒智慧的修養藝術,這種穿越千年的處世哲學,對構建和諧社會仍具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