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0|回復: 1

[成语典故] 诟如不闻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8-29 1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诟如不闻〗相关人物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

〖诟如不闻〗涵义

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诟如不闻〗出处

宋·陈长方〖步里客谈〗:富文忠公少,日有诟之者,如不闻。或问之,曰“恐骂他人”。曰“斥公名曰富某”。曰“天下安知无同姓名者?”

〖诟如不闻〗辨析

〖诟如不闻〗读音:gòu rú bù wén

〖诟如不闻〗近义词:宽宏大量

〖诟如不闻〗反义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诟如不闻〗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诟如不闻〗成语典故: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彦国,死后谥号文忠,所以后人称他为富文忠公。

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步里客谈〗说,富弼少年时,好学,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他好象没有听见一样。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哩!”他毫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告诉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还是毫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诟如不闻〗成语接龙:

诟如不闻→闻噎废食→食案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土众民→民殷国富→富在知足→足足有余→余波未平→平地起雷→雷奔云谲→谲而不正→正法直度→度长絜短→短刀直入→入邦问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千金→金石交情→情深义重→重温旧梦→梦想颠倒→倒悬之急→急赤白脸→脸红耳赤→赤口烧城→城下之辱→辱国殃民→民富国强→强兵富国→国士无双→双喜临门→门不停宾→宾饯日月→月中折桂→桂折一枝→枝末生根→根结盘固→固若金汤→汤池铁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鱼烂取亡→亡魂丧胆→胆颤心惊→惊心骇神→神差鬼使→使智使勇→勇猛果敢→敢不承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厉→厉精图治→治病救人→人老珠黄→黄道吉日→日月重光→光复旧物→物华天宝→宝刀不老→老之将至→至德要道→道头知尾→尾生抱柱→柱小倾大→大义凛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风搧火→火冒三尺→尺有所短→短褐穿结→结结巴巴→巴山蜀水→水来土掩→掩骼埋胔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史向 發表於 2025-4-26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诟如不闻"的处世哲学与当代价值》

"诟如不闻"作为北宋名相富弼的处世箴言,其精神内核远非简单的隐忍退让,而是蕴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以德报怨"的修养境界。富弼面对辱骂时的两次机锋应对——"恐骂他人"与"天下安知无同姓名者",实为以智化诟的典范,展现了儒家"犯而不校"的君子风范。

考其思想源流,此典与《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一脉相承。富弼的应对策略,暗合孟子所谓"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的处世智慧。宋代士大夫特别重视"养气"功夫,如程颢所言"学者须先识仁",富弼少年时即能"不动心"于外侮,正是这种修养功夫的早期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闻"绝非懦弱回避,而是通过理性认知消解情绪干扰,与佛家"忍辱波罗蜜"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中,"诟如不闻"的智慧具有特殊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负面评价的过度反应往往源于自我认知的不稳定。富弼的应对方式,本质上是通过认知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建立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情绪脱钩"能力,在今日网络时代的言语冲突中尤显珍贵。但需强调的是,真正的"诟如不闻"应以明辨是非为前提,若为乡愿式的无原则忍让,则背离了儒家"和而不同"的本义。

从管理学视角看,富弼后来成为一代贤相,其少年时展现的情绪管理能力正是领导者必备素质。现代组织行为学提出的"情感劳动"理论,与"诟如不闻"的自我调控有着深层契合。当我们重读这则典故,应当领会:古人所谓"器量",实为一种将认知智慧转化为情绪智慧的修养艺术,这种穿越千年的处世哲学,对构建和谐社会仍具启示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