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2|回覆: 2

[成語典故] 杜漸防微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8-28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漸防微】相關人物

丁鴻(?—94年2月24日),字孝公。東漢時期名儒、大臣。

【杜漸防微】涵義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

【杜漸防微】出處

晉·葛洪【抱朴子·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杜漸防微】辨析

【杜漸防微】讀音:dù jiàn fáng wēi

【杜漸防微】近義詞:防微杜漸、杜漸防萌

【杜漸防微】反義詞:養癰遺患

【杜漸防微】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同“杜漸防萌”

【杜漸防微】造句

1、中央要對此類事件杜漸防微,旨在從源頭上防腐。

2、廉政公署認爲,貪污屬於社會罪行,如不杜漸防微,對社會禍害無窮,並會蠶食法治、影響政府效率、窒礙經濟發展,甚至造成社會政治動盪。

3、我們的技術人員對設備的運轉更了解,有助於延長變壓器的壽命,規避故障停電等問題,起到杜漸防微的作用。

【杜漸防微】成語典故:

丁鴻,東漢時人。自幼聰明好學,對經書很有研究。其父死後,父親的爵位按當時的世襲傳統應由作爲長子的他繼承,但他卻上書朝廷要把爵位讓給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來。後來,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發現,經反覆勸說,才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劉肇繼位時,劉肇因年幼無能,大權由竇太后執掌。當時,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職位非常顯要,他拉幫結夥,把竇家兄弟紛紛安排到了重要的職位上,相互勾結,爲非作歹,朝廷實際上成了竇家天下。丁鴻見了很著急。他利用那年發生日蝕,古代人認爲是不祥之兆的機會,勸說皇帝趁竇家兄弟權勢還不大的時候,及早制止,以防患於未然。他上奏皇帝說:”皇上如果親自負責治理國家,發現壞事的苗頭,就及時地制止它、杜絕它。這樣,兇險就可以避免,禍害就可消除。”他還進一步舉例說:”岩石的破壞,是因爲涓涓細水的侵蝕;能遮蔽陽光的樹木,是嫩綠的幼苗長成,事情在開始的時候容易制止,等發展壯大了,就難以除掉了。”丁鴻的話,正合和帝的心意,和帝本來就有大權旁落的感覺。於是,他罷免了竇憲的官職。竇憲被迫自殺。

【杜漸防微】成語接龍:

杜漸防微→微察秋毫→毫髮不爽→爽心悅目→目斷鱗鴻→鴻飛霜降→降心順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衣疏食→食甘寢寧→寧缺勿濫→濫竽充數→數短論長→長春不老→老氣橫秋→秋風團扇→扇火止沸→沸反盈天→天隨人原→原始見終→終成泡影→影只形孤→孤鴻寡鵠→鵠形鳥面→面無慚色→色厲膽薄→薄寒中人→人心惶惶→惶恐不安→安危相易→易於反掌→掌上明珠→珠璧交輝→輝煌金碧→碧血丹心→心長髮短→短見薄識→識變從宜→宜室宜家→家道小康→康莊大道→道寡稱孤→孤標傲世→世擾俗亂→亂臣賊子→子虛烏有→有氣無力→力士脫靴→靴刀誓死→死去活來→來者可追→追根尋底→底死謾生→生死不易→易地而處→處之怡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頭裸身→身不由主→主憂臣辱→辱國殃民→民窮財盡→盡歡而散→散帶衡門→門庭如市→市井無賴→賴有此耳→耳食之談→談笑封侯→侯服玉食→食荼臥棘→棘地荊天→天機雲錦→錦簇花團→團花簇錦→錦繡心腸→腸肥腦滿→滿腔熱枕

高杉 發表於 2025-5-9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杜漸防微的治世智慧與當代啟示】

"杜漸防微"一典,源出葛洪【抱朴子·明本】,其核心要義在於"禁於未發之謂豫"的預防哲學。東漢名儒丁鴻以日蝕爲諫,勸和帝制竇憲於權柄未張之時,實爲這一理念的經典實踐。細究其理,此成語蘊含著三重治國智慧:

一曰察幾之智。【周易·繫辭】言"幾者動之微",丁鴻見竇氏"兄弟專朝"之端倪,正如【韓非子·喻老】所述"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漢代賈誼【新書·審微】早有"焰焰弗滅,炎炎奈何"之誡,與丁鴻"壞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之喻異曲同工。

二曰斷制之勇。丁鴻敢在竇氏"勢傾朝野"之際進諫,體現了儒家"見危授命"的擔當精神。這與【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修身準則一脈相承。歷史上范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風骨,正是此種精神的延續。

三曰時中之度。丁鴻選擇"日蝕"天象爲契機進言,暗合【禮記·中庸】"時措之宜"的智慧。如同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鑑】強調的"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在矛盾初顯時干預,恰是成本最低的治理藝術。

當今社會治理中,"杜漸防微"思想更具現實意義。廉政建設強調"抓早抓小",金融監管注重"風險預判",環境治理推行"源頭防控",無不是這一古典智慧的現代演繹。然須注意,踐行此道需避免陷入"吹毛求疵"的極端,當以【尚書】"允執厥中"爲要。

丁鴻故事啟示我們:真正的治國良方,不在事後矯枉過正,而在事前明察秋毫。這種防患於未然的智慧,既是中華管理哲學的精華,亦爲當代社會治理提供了歷久彌新的思想資源。
無端 發表於 2025-5-15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杜漸防微"的治理智慧與當代價值】

"杜漸防微"作爲源自東漢的政治智慧,其核心要義在於【周易·繫辭下】所云"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的預見性治理理念。丁鴻諫漢和帝之事,實爲這一理念的經典實踐。考其源流,葛洪【抱朴子】雖首錄此語,然其思想內核可追溯至【尚書·周官】"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的古老訓誡。

從語義學角度辨析,"杜"字本義爲堵塞,【說文解字】釋爲"閉也";"漸"取【易經·漸卦】"進得位,往有功也"的漸進之意;"微"則承【老子】"見小曰明"的洞察維度。三字組合形成獨特的治理方法論體系,較之"防微杜漸"更強調主動性,與"杜漸防萌"形成語義場互補,而與"養癰遺患"構成鮮明對立。

丁鴻諫政的深層智慧在於其把握了三個治理維度:其一,借天象示警建立諫言合法性,此乃董仲舒"天人感應"說的實踐應用;其二,以"涓涓不壅,終爲江河"的比喻揭示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暗合【荀子·勸學】"不積跬步"之喻;其三,提出"權柄不可假人"的集權主張,體現東漢經學家"春秋大一統"的政治理想。這種將自然哲學、政治倫理與權力運作相結合的諫言藝術,堪稱漢代經學致用的典範。

當代社會治理中,"杜漸防微"的現代轉化體現在:風險管理的預見性原則、廉政建設的源頭治理、公共危機的早期預警等維度。香港廉政公署的防腐機制、現代企業的內控體系,莫不是這一古典智慧的制度化呈現。然須警惕將"杜漸"異化爲過度防控,當秉持【論語】"過猶不及"的中道智慧。

此成語啟示我們:真正的治理藝術在於把握【大學】"知所先後"的時機哲學,在"幾微"處著眼,於"未形"時發力。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智慧,對於構建現代預防性治理體系仍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