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0|回覆: 2

[成語典故] 冰山難靠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8-28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冰山難靠】相關人物

楊國忠,唐中期權臣,奸臣。專權誤國,排擠忠良,起用奸佞,敗壞朝綱。楊貴妃同曾祖兄,張易之之甥。

張彖,唐代進士。唐玄宗初期為政時信任姚崇、宋璟等名臣。

【冰山難靠】涵義

比喻不能長久的權勢,難於依靠。

【冰山難靠】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冰山難靠】辨析

【冰山難靠】讀音:bīng shān nán kào

【冰山難靠】近義詞:冰山易倒

【冰山難靠】反義詞:泰山可倚

【冰山難靠】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

【冰山難靠】成語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特別寵愛楊玉環,封她為貴妃。這下楊家便雞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楊國忠也官運亨通做了宰相,還兼領四十餘個使官,大權在握,朝廷選任官吏都在他家裏私下決定。

當時,陝西有一個進士,名叫張彖(tuan)沒有機會作官。他的朋友們都勸他去拜見楊國忠,那樣立刻就能升官發財。可是他始終不去,反倒對勸他的朋友說:“你們都把楊國忠看得像泰山一樣穩固,可是我以為他不過是一座冰山罷了。將來天下有了動亂,他就會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陽化掉一樣,到那時候你們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祿山起兵叛亂,攻下京城長安,楊國忠隨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馬嵬驛,被士兵殺死。楊貴妃也被縊死,楊家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冰山難靠】成語接龍:

冰山難靠→靠天吃飯→飯牛屠狗→狗吠之驚→驚心眩目→目不暇接→接連不斷→斷齏塊粥→粥少僧多→多言或中→中立不倚→倚老賣老→老熊當道→道盡塗殫→殫精畢力→力均勢敵→敵不可縱→縱橫馳騁→騁懷游目→目不識書→書聲琅琅→琅琅上口→口傳心授→授柄於人→人微權輕→輕視傲物→物阜民豐→豐功茂德→德藝雙馨→馨香禱祝→祝髮文身→身廢名裂→裂裳衣瘡→瘡好忘痛→痛深惡絕→絕倫逸群→群蟻潰堤→堤潰蟻穴→穴室樞戶→戶告人曉→曉以大義→義不生財→財不露白→白雪茫茫→茫然自失→失諸交臂→臂有四肘→肘脅之患→患難夫妻→妻離子散→散傷丑害→害人不淺→淺見寡聞→聞風遠揚→揚風扢雅→雅雀無聲→聲價倍增→增磚添瓦→瓦灶繩床→床上施床→床下牛斗→鬥豔爭妍→妍蚩好惡→惡語傷人→人存政舉→舉動荊棘→棘地荊天→天假因緣→緣慳分淺→淺斟低唱→唱沙作米→米粒之珠→珠光寶氣→氣義相投→投梭折齒→齒劍如歸→歸十歸一→一座皆驚→驚神泣鬼→鬼吒狼嚎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7-26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冰山難靠"之警世義蘊與歷史鏡鑒】

"冰山難靠"一典,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鑑】所載張彖之語,其喻象之精警、義理之深刻,實為傳統政治智慧之結晶。今試從史學、哲學、政治倫理三重維度闡發其要義。

一、史鑑:楊氏專權與盛唐傾覆之關聯
天寶年間,楊國忠以椒房之親柄國政,"兼領四十餘使"的記載(【通鑑】卷二一六),暴露了唐代官僚體系崩壞的症候。張彖"皎日既出,冰山必融"的預言,本質是對權力生態的清醒認知。考諸馬嵬驛之變,楊氏一門頃刻覆滅,恰印證了【荀子·王制】"權謀立而亡"的訓誡。此典故所揭示的外戚政治痼疾,與漢代王氏、清代和珅等案例形成歷史迴響。

二、哲思:權勢本質與永恆價值的辯證
"冰山"之喻蘊含三重哲學意涵:其一,權勢若不以德性為根基,則如【周易】"亢龍有悔",終難持久;其二,依附權勢者常昧於【老子】"飄風不終朝"之理,誤將暫時視為永恆;其三,張彖"不拜楊門"的選擇,體現了孟子"富貴不能淫"的士人風骨。司馬光將此載入【通鑑】,正是要彰明"義利之辨"的永恆命題。

三、當代啟示:權力監督與道德操守
此典故對今世猶具鏡鑒意義:
1. 制度層面印證"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阿克頓勳爵語)的普世規律,與【尚書】"民惟邦本"思想暗合;
2. 個體抉擇層面,張彖"不趨炎附勢"的立場,恰是【顏氏家訓】"慕賢而避佞"的實踐;
3. 組織生態層面,"泰山""冰山"之辨,警示世人當以【貞觀政要】"任賢納諫"為治國正道。

結語
"冰山難靠"非僅史家之筆,實為穿越千年的政治寓言。其價值不僅在警示依附權勢之危,更在弘揚"立德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的永恆真理。今人重溫此典,當思【大學】"德者本也"之教,於個人修身處世、國家治理現代化,皆具深刻啟示。

(全文798字)
陸交 發表於 2025-7-27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冰山難靠"之警世價值與歷史鏡鑒】

"冰山難靠"一典出自【資治通鑑】,以張彖之睿識揭破楊國忠權勢虛妄,其喻象之精警、義理之深刻,實為傳統政治智慧之結晶。今試從三端闡發其要義:

一、物理喻象的政治哲學
"冰山"之喻暗合【周易】"履霜堅冰至"的變易觀。司馬光取象自然,揭示權勢若失道義根基,縱巍峨如山亦終將消融。此與【荀子·王制】"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異曲同工,皆以自然物性喻政權存亡之道。張彖所謂"皎日既出",實指天道循環、民心向背之必然,較之【孟子】"得道多助"說更添警醒意味。

二、盛唐變局的歷史教訓
天寶年間,楊國忠"兼領四十餘使"的畸形權力結構,恰如【韓非子·孤憤】所斥"大臣太貴"之弊。張彖拒附權門的選擇,體現了士人"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的操守。安史之亂後楊氏冰山崩塌,印證【貞觀政要】"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治國真諦,暴露出依賴外戚權勢的致命缺陷。

三、當代啟示的倫理維度
此典之價值,尤在"難靠"二字點破功利依附之虛妄。昔年姚崇【執秤誡】言"事貴公平",宋璟守"名義至重"(【新唐書】),皆與張彖形成精神呼應。觀今日職場宦海,仍有趨炎附勢者當引為鏡鑒。王夫之【讀通鑑論】謂"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正道破立身根本不在依傍權勢,而在修養德業。

結語:
"冰山"之喻跨越千年仍凜凜生寒,其價值不在貶斥某家某姓,而在揭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商君列傳】)的永恆定律。讀史至此,當思【大學】"德者本也"之訓,庶幾不負古人垂誡之深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