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9|回复: 2

[成语典故] 冰山难靠

[复制链接]
+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8-2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山难靠》相关人物

杨国忠,唐中期权臣,奸臣。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张彖,唐代进士。唐玄宗初期为政时信任姚崇、宋璟等名臣。

《冰山难靠》涵义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冰山难靠》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冰山难靠》辨析

《冰山难靠》读音:bīng shān nán kào

《冰山难靠》近义词:冰山易倒

《冰山难靠》反义词:泰山可倚

《冰山难靠》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冰山难靠》成语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动乱,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冰山难靠》成语接龙:

冰山难靠→靠天吃饭→饭牛屠狗→狗吠之惊→惊心眩目→目不暇接→接连不断→断齑块粥→粥少僧多→多言或中→中立不倚→倚老卖老→老熊当道→道尽涂殚→殚精毕力→力均势敌→敌不可纵→纵横驰骋→骋怀游目→目不识书→书声琅琅→琅琅上口→口传心授→授柄于人→人微权轻→轻视傲物→物阜民丰→丰功茂德→德艺双馨→馨香祷祝→祝发文身→身废名裂→裂裳衣疮→疮好忘痛→痛深恶绝→绝伦逸群→群蚁溃堤→堤溃蚁穴→穴室枢户→户告人晓→晓以大义→义不生财→财不露白→白雪茫茫→茫然自失→失诸交臂→臂有四肘→肘胁之患→患难夫妻→妻离子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远扬→扬风扢雅→雅雀无声→声价倍增→增砖添瓦→瓦灶绳床→床上施床→床下牛斗→斗艳争妍→妍蚩好恶→恶语伤人→人存政举→举动荆棘→棘地荆天→天假因缘→缘悭分浅→浅斟低唱→唱沙作米→米粒之珠→珠光宝气→气义相投→投梭折齿→齿剑如归→归十归一→一座皆惊→惊神泣鬼→鬼吒狼嚎

 
丁映文 发表于 2025-7-26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冰山难靠"之警世义蕴与历史镜鉴》

"冰山难靠"一典,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张彖之语,其喻象之精警、义理之深刻,实为传统政治智慧之结晶。今试从史学、哲学、政治伦理三重维度阐发其要义。

一、史鉴:杨氏专权与盛唐倾覆之关联
天宝年间,杨国忠以椒房之亲柄国政,"兼领四十余使"的记载(《通鉴》卷二一六),暴露了唐代官僚体系崩坏的症候。张彖"皎日既出,冰山必融"的预言,本质是对权力生态的清醒认知。考诸马嵬驿之变,杨氏一门顷刻覆灭,恰印证了《荀子·王制》"权谋立而亡"的训诫。此典故所揭示的外戚政治痼疾,与汉代王氏、清代和珅等案例形成历史回响。

二、哲思:权势本质与永恒价值的辩证
"冰山"之喻蕴含三重哲学意涵:其一,权势若不以德性为根基,则如《周易》"亢龙有悔",终难持久;其二,依附权势者常昧于《老子》"飘风不终朝"之理,误将暂时视为永恒;其三,张彖"不拜杨门"的选择,体现了孟子"富贵不能淫"的士人风骨。司马光将此载入《通鉴》,正是要彰明"义利之辨"的永恒命题。

三、当代启示:权力监督与道德操守
此典故对今世犹具镜鉴意义:
1. 制度层面印证"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阿克顿勋爵语)的普世规律,与《尚书》"民惟邦本"思想暗合;
2. 个体抉择层面,张彖"不趋炎附势"的立场,恰是《颜氏家训》"慕贤而避佞"的实践;
3. 组织生态层面,"泰山""冰山"之辨,警示世人当以《贞观政要》"任贤纳谏"为治国正道。

结语
"冰山难靠"非仅史家之笔,实为穿越千年的政治寓言。其价值不仅在警示依附权势之危,更在弘扬"立德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永恒真理。今人重温此典,当思《大学》"德者本也"之教,于个人修身处世、国家治理现代化,皆具深刻启示。

(全文798字)
陆交 发表于 2025-7-27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冰山难靠"之警世价值与历史镜鉴》

"冰山难靠"一典出自《资治通鉴》,以张彖之睿识揭破杨国忠权势虚妄,其喻象之精警、义理之深刻,实为传统政治智慧之结晶。今试从三端阐发其要义:

一、物理喻象的政治哲学
"冰山"之喻暗合《周易》"履霜坚冰至"的变易观。司马光取象自然,揭示权势若失道义根基,纵巍峨如山亦终将消融。此与《荀子·王制》"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异曲同工,皆以自然物性喻政权存亡之道。张彖所谓"皎日既出",实指天道循环、民心向背之必然,较之《孟子》"得道多助"说更添警醒意味。

二、盛唐变局的历史教训
天宝年间,杨国忠"兼领四十余使"的畸形权力结构,恰如《韩非子·孤愤》所斥"大臣太贵"之弊。张彖拒附权门的选择,体现了士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的操守。安史之乱后杨氏冰山崩塌,印证《贞观政要》"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治国真谛,暴露出依赖外戚权势的致命缺陷。

三、当代启示的伦理维度
此典之价值,尤在"难靠"二字点破功利依附之虚妄。昔年姚崇《执秤诫》言"事贵公平",宋璟守"名义至重"(《新唐书》),皆与张彖形成精神呼应。观今日职场宦海,仍有趋炎附势者当引为镜鉴。王夫之《读通鉴论》谓"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正道破立身根本不在依傍权势,而在修养德业。

结语:
"冰山"之喻跨越千年仍凛凛生寒,其价值不在贬斥某家某姓,而在揭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商君列传》)的永恒定律。读史至此,当思《大学》"德者本也"之训,庶几不负古人垂诫之深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