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4|回復: 0

[思維啟發] 汪涌豪侠对中国人的意义何在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8-26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824_014

20160824_014

聚焦图书:〖中国游侠史论〗〖侠的人格与世界〗〖中国游仙文化〗

活动安排:讲座:中国人的游侠与游仙

时间:8月20日14:00—15:30

地点:上海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

上世纪90年代,专事古代文学、美学与批评史研究的汪涌豪忽然兴致勃勃做起了游侠研究,并撰成〖中国游侠史〗〖侠的人格与世界〗(与陈广宏合著)二书,首开这一专题史研究之先河,至今仍为文史学界与学生称引。尽管据他后来追述,其时武侠小说正风靡读书界,或许不能不说是构成写作的一个动因,但在汪涌豪那里,自有更深的学术冲动与性情激荡,因而笔下的游侠世界较之虚构的侠客江湖也就另现一片天地。

『大约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当封建井田之制稍坏,诸侯大夫亡国败家相随属,又或淫侈不恤士,变革时代的纷乱动荡激活了一部分意欲改变自身命运的人们。他们觑准当日百废待兴,特别是国家政治运作、法制建构尚未走上轨道的时机,乘隙而奋盛于一时。由于其一生行事,好「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被世人称为侠;又由于他们不乐居业,偏好游处,通常还多被人称为游侠。』汪涌豪从一开始就尝试将这一特殊人群放回到古代中国的历史流程,从史学、社会学角度审视游侠,对其人群构成、活动方式、人格特征和社会关系等作出系统的梳理。只要仔细翻阅游侠二书,就会发现其研究视野并不限于诗词文赋的侠客描摹与怀想,研究方法更多建基在史籍文献的翻检和爬梳,直至时空脉络的追溯与重塑;不仅在正史正典的皇皇载记里寻找那些寂寞古道、独行远客,而且要在野史、方志、笔记、别集、碑铭、牒帖、账簿、案册等零落断片中孜孜追索,去发现古老帝国的长长斜影、中华民族的人格精魂。

可以说,游侠几乎总是游走于历史的边缘,但汪涌豪的游侠研究却敏锐把握了新时期以来思想学术之势的重心。彼时新老学人开始在精英化的王朝史、政治史大叙事之外另辟道路,以人口、家庭、宗教等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经济史、社会史研究乃方兴未艾,而汪涌豪关于游侠的种种讨论,正呼应了民众史、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转向,并因其对象本身的丰富与驳杂,带动研究意识和方式的舒张与拓展,逐渐沟通起传统中国上下阶层的历史联系,展开着庙堂与江湖间的对话可能。

时隔二十余年,汪涌豪精心增订旧作,交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他明确自陈借鉴了『年鉴学派』的观念与方法以及中国既有的传统,力求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游侠发展及湮灭的历史作更细致周洽的探讨。从新书稿清样上每一页密密麻麻增补、改写的文字里,都能切实感受到他『尤注意结合对象长处底层与边缘的特性,增补了许多史料,终得以使原本罅隙与断裂处有了信实的连接,原本寒俭单窘的地方因此变得丰实起来』。

边缘的游侠又几乎总是代表着中国人的叛逆精神。在他看来,侠爱人不讲等第,四海之内皆兄弟;侠追求公平也是没有原则的,是一切意义上的公平。而以往中国社会,公平的解释权是掌握在有权力者这边,而侠天然就站在弱势者一边……就像他在新版后记中所说:『那时的我们更多着意于尚友古人,从历史发生论角度究明其人格构成的社会基础,那么今天有机会重理旧作,更注重的就是在当下语境中,它之于构建现代意义上中国人的健全人格的价值了。』大概,这就是他在学术研究之中传递给我们的文字感性和思想温度吧。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4-22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汪涌豪侠研究:在历史边缘处打捞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游侠,这一游离于正史边缘的特殊群体,在汪涌豪教授的学术视野中,却成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民族精神的重要锁钥。他的《中国游侠史论》《侠的人格与世界》等著述,绝非应景于上世纪90年代武侠小说热潮的跟风之作,而是以严谨的史学方法,在古籍断简中重构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江湖世界。

汪氏研究最可贵处,在于将游侠现象置于封建制度解体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考察。当井田制崩坏、诸侯争霸之际,那些"立气势,作威福"的游侠群体,实则是社会权力真空地带的产物。他们既非纯粹的暴力实施者,亦非简单的道德符号,而是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殊见证。汪涌豪通过爬梳正史、方志、碑铭乃至账簿案册,还原了这群边缘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他们游走于法制未备的社会缝隙,以私力救济的方式维系着某种民间秩序,构成了对官方权力体系的补充乃至制衡。

从学术史角度看,汪涌豪的侠文化研究恰逢其时地呼应了20世纪末史学研究的范式转型。当传统政治史叙事渐显疲态时,他对游侠群体的关注,实际上参与了从精英史观向民众史观的学术转向。这种研究不仅填补了社会史研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庙堂-江湖"的二元对立,揭示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复杂肌理。游侠作为沟通上下阶层的中介者,其活动轨迹恰是观察中国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最佳窗口。

游侠精神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或许正在于其展现了一种"体制外"的生命可能性。在高度科层化的现代社会中,侠者那种"重然诺、轻生死"的人格特质,依然以各种变形方式存活于民间。汪涌豪通过学术考据还原的不仅是历史事实,更是一种被主流价值压抑的精神基因。当现代人困于工具理性的牢笼时,游侠形象所承载的自由意志与生命激情,未尝不是一剂解毒良方。

汪涌豪教授即将在上海图书馆开展的讲座,恰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这一文化基因的机会。在古籍文献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光照下,那些游走于历史暗处的侠者身影,或将为我们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