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3|回覆: 1

[漢語詞典] 語文信箱『怒火……竄出』應為『怒火……躥出』

[複製鏈接]
+
是飛 發表於 2016-7-23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老師:

某媒體中說:『如春也沒法附和張臘梅對父母的褻瀆,怒火騰地從胸腔里竄出,燒得臉通紅。』請問其中的『竄』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河南讀者 武承銘 

武承銘讀者:

例句中『怒火騰地從胸腔里竄出』,是說猛然間心裡非常生氣。表示這個意思時,人們常用『躥(cuān)火』。在【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有『躥火』一詞。

『躥』有『向上跳』『噴射』等意思。例如:

(1)小劉的身子往上一躥,接住了籃球。

(2)孩子一追,小貓一下子躥到樹上去了。

(3)他用扇子一扇,火苗往上直躥。

在『躥火』中,『躥』表示怒氣驟然上升。同樣,『怒火騰地從胸腔里竄出』中,也宜用『躥』,寫成『怒火騰地從胸腔里躥出』。

另外,北京話里把『發火』『發怒』叫『躥兒了』。例如:『他一聽這話就躥兒了』『老王聽着聽着,一下子躥兒了』。

『竄(cuàn)』則表示『亂跑』『亂逃』的意思。例如:

(4)受驚的兔子在草叢裡亂竄。

(5)打敗仗的敵人已經向西逃竄,司令員命令部隊立即追擊。

(6)公安部門正在打擊流竄作案的犯罪嫌疑人。

此外,『竄改』用來表示改動文字等,這種用法含有貶義。例如:

(7)這個賬本上的幾處數字好像被誰竄改了。

(8)那封信上的話已經被人竄改了。

(9)這個證明上的姓名不得隨意竄改。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4-11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怒火躥出"之正用——與武承銘讀者商榷"竄""躥"之別】

武承銘讀者鈞鑒:
承蒙垂詢"怒火竄出"之用法,此問實關漢語精微處,今試為詳析。

考"躥"字本義,當溯至【說文新附】:"躥,跳也。"其字從足,本指獸足騰躍之狀。後引申為急速上升之勢,尤合火氣升騰之象。清人李漁【閒情偶寄】有"火苗躥屋"之載,正取此義。今"躥火"一詞,實承古義而來,狀怒氣勃發之態,猶言"火冒三丈"。

"竄"字則源出【說文】:"竄,匿也。"本義為隱匿逃遁,【左傳·定公四年】"竄在荊蠻"即用此義。後衍生"竄改"等用法,皆含暗中更易之意。二字音近而義殊,恰如"躁""燥"之別,不可不辨。

就文例而言,"怒火騰地從胸腔里躥出",當取"躥"字為確。蓋怒氣之發,有驟然升騰之動態,非雜亂逃竄之狀。此猶"火苗躥升"不可作"火苗竄升","股價躥高"不宜書"股價竄高"。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云:"用字如用兵,貴在精當。"此之謂也。

今人每以"竄""躥"音近而混用,實為不妥。試觀"躥紅""躥升"等詞,皆取向上之勢;而"流竄""鼠竄"等語,俱含無序之態。杜永道先生所舉京語"躥兒了",更見"躥"字表怒之淵源。此等細微處,恰是漢語精妙所在。

建議行文時當如宋人朱熹所言"一字不肯輕下",於此類近義字尤需審辨。若恐混淆,可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躥"字條第三義項:"比喻怒氣等突然發作",其例證正作"他一聽就躥兒了"。

專此布復,順頌
文祺!

國學後學 謹啟
甲辰年荷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