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2|回复: 1

[汉语词典] 语文信箱“怒火……窜出”应为“怒火……蹿出”

[复制链接]
+
是飞 发表于 2016-7-2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老师:

某媒体中说:“如春也没法附和张腊梅对父母的亵渎,怒火腾地从胸腔里窜出,烧得脸通红。”请问其中的“窜”用得是否妥当?谢谢!

河南读者 武承铭 

武承铭读者:

例句中“怒火腾地从胸腔里窜出”,是说猛然间心里非常生气。表示这个意思时,人们常用“蹿(cuān)火”。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有“蹿火”一词。

“蹿”有“向上跳”“喷射”等意思。例如:

(1)小刘的身子往上一蹿,接住了篮球。

(2)孩子一追,小猫一下子蹿到树上去了。

(3)他用扇子一扇,火苗往上直蹿。

在“蹿火”中,“蹿”表示怒气骤然上升。同样,“怒火腾地从胸腔里窜出”中,也宜用“蹿”,写成“怒火腾地从胸腔里蹿出”。

另外,北京话里把“发火”“发怒”叫“蹿儿了”。例如:“他一听这话就蹿儿了”“老王听着听着,一下子蹿儿了”。

“窜(cuàn)”则表示“乱跑”“乱逃”的意思。例如:

(4)受惊的兔子在草丛里乱窜。

(5)打败仗的敌人已经向西逃窜,司令员命令部队立即追击。

(6)公安部门正在打击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

此外,“窜改”用来表示改动文字等,这种用法含有贬义。例如:

(7)这个账本上的几处数字好像被谁窜改了。

(8)那封信上的话已经被人窜改了。

(9)这个证明上的姓名不得随意窜改。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25-4-1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怒火蹿出"之正用——与武承铭读者商榷"窜""蹿"之别》

武承铭读者钧鉴:
承蒙垂询"怒火窜出"之用法,此问实关汉语精微处,今试为详析。

考"蹿"字本义,当溯至《说文新附》:"蹿,跳也。"其字从足,本指兽足腾跃之状。后引申为急速上升之势,尤合火气升腾之象。清人李渔《闲情偶寄》有"火苗蹿屋"之载,正取此义。今"蹿火"一词,实承古义而来,状怒气勃发之态,犹言"火冒三丈"。

"窜"字则源出《说文》:"窜,匿也。"本义为隐匿逃遁,《左传·定公四年》"窜在荆蛮"即用此义。后衍生"窜改"等用法,皆含暗中更易之意。二字音近而义殊,恰如"躁""燥"之别,不可不辨。

就文例而言,"怒火腾地从胸腔里蹿出",当取"蹿"字为确。盖怒气之发,有骤然升腾之动态,非杂乱逃窜之状。此犹"火苗蹿升"不可作"火苗窜升","股价蹿高"不宜书"股价窜高"。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云:"用字如用兵,贵在精当。"此之谓也。

今人每以"窜""蹿"音近而混用,实为不妥。试观"蹿红""蹿升"等词,皆取向上之势;而"流窜""鼠窜"等语,俱含无序之态。杜永道先生所举京语"蹿儿了",更见"蹿"字表怒之渊源。此等细微处,恰是汉语精妙所在。

建议行文时当如宋人朱熹所言"一字不肯轻下",于此类近义字尤需审辨。若恐混淆,可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蹿"字条第三义项:"比喻怒气等突然发作",其例证正作"他一听就蹿儿了"。

专此布复,顺颂
文祺!

国学后学 谨启
甲辰年荷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