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54|回覆: 2

[中醫理論] 晁恩祥大醫精誠 繼承發揚中醫藥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7-23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我很崇敬『大醫精誠』,『精』乃『學術精深,辨治精準,診療精湛』,亦即『醫精為業』;『誠』則是『誠心、誠信、誠意』,即『對工作要有誠心,對中醫學術要有誠信,對患者要有誠意』。同時為了繼承發揚中醫藥,還應做到『讀經典,做臨床,取眾長,細觀察,善思悟,寫文章』。

【中醫藥繼承發揚的認識及思考】

    中醫繼承工作仍需重視

中醫歷代總結的認病、診病、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來之不易,也要不斷選擇。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特色鮮明,要重視人體、自然、四時、正氣與邪氣等之間的關係,也要重視四診八綱、理法方藥的運用。同時要不斷創新中醫的現代研究,中醫藥的發展取決於歷代醫家反覆臨床實踐的總結以及思悟研究,並有與現代醫學的連結和對其借鑑。

讀經典、做臨床、取眾長

經典是中醫寶庫中的重要內容,包含歷代名家名醫收集的精華,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藥。臨床為我們提供了發揮天賦的天地,臨床主動和被動為我們尋得啟示成功的機會,是探尋科研創新、新藥研發、尋找閃光點的寶地。博採眾長是歷代醫家的美德。人之長處,擇優而選,不恥下問,均是提高行醫之術的方法。

細觀察、善思悟、寫文章

細觀察乃是認真觀察患者的四診病情、診療過程、用藥以及症狀學的演變,探討疾病規律,發現疾病的個性、共性特點。善思悟則是在臨床診療中進行的思悟積累,認識疾病、探討診療的過程,從而提高臨床療效。寫文章可以歸納自己的新發現、對某疾病認識上的新觀點,交流診療疾病的經驗,提高學術水平、拓展自己的認識。

中西醫並重,用中西醫兩法

中西醫並重符合中國現狀,也符合多年『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的政策。中西醫兩法、中西醫互補,應用於臨床大有好處。

中西醫應互補與借鑑。針對不同的疾病,中醫、西醫各有優勢,在臨床診療中可互補發揮作用。中醫可借鑑西醫的診斷以及西醫的檢查及檢驗手段。

【臨床工作的幾點思考】

注意仔細觀察患者脈症等臨床表現。在風哮、風咳的研究中,我們經過臨床反覆觀察,而後探取閃光點,進行了研究及文獻考證,通過中西醫連結,借鑑西醫的診斷和方法,從而提出了再研發的想法。

有關學術見解

哮病:對於哮病,歷代醫家強調『以痰為中心』的認識。哮病常因外邪誘發,痰確實有臨床意義,但哮病無痰者亦有之,表現為以風邪為主,症見突發突止,無痰或少痰,鼻咽癢感,哮喘發作。除了寒哮、熱哮、虛哮,還有風哮,過去也有糖哮、鹽哮、醋哮等名稱。

風咳:是一種陣咳、突發、呈刺激性咳嗽,冷空氣、異味刺激等引發咽癢、咳嗽。應用從風論治的方法,將『風咳』與西醫咳嗽變異型哮喘連結,可以改善氣道高反應性。

肺痿與肺間質病變:我們在臨床中將『肺痿』與肺間質病變相連結。中醫病名和西醫病名對照,病案中的雙重診斷是中醫學發展中的一種趨勢。中西醫病名對照,有利於從病與證、階段與整體認識中醫的病症內容。

關於中醫理法與臨床用藥

中醫理法指導臨床:四診(望聞問切)、八綱(陰陽表裏虛實寒熱)在中醫臨床診斷中仍具有重要意義。『有是證用是法』『依證立法』,治則指導治法,治法指導方藥。

注意臨床用藥組方的合理性:『隨證治之』『依法治之』『方不對證非方也』。藥不在多,而在於精;方不可亂,而要有針對性,證治用藥合理。

對中醫要有信心,要繼承和發揚中醫學。堅持中醫的四診八綱、辨證論治,不能丟掉中醫理論指導,也不能放棄中醫歷代創造的可以保留的病名。要找好切入點,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從而找到治療常見病、甚至是疑難病的方法,並取得臨床效果,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

黎右 發表於 2025-6-5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晁恩祥教授【大醫精誠與中醫藥繼承發揚】述評

(一)大醫精誠之當代詮釋
晁氏所倡"精誠"理念,實為孫思邈【千金要方】之現代化闡釋。其將"精"解構為三維體系:學術維度強調經典傳承與現代研究的辯證統一,技術維度注重四診合參的精準把握,實踐維度追求理法方藥的圓融運用。而"誠"之內涵,尤具現實意義——在醫療市場化背景下,重申"三誠"準則(職業倫理之誠、學術傳承之誠、人文關懷之誠),恰是矯正時弊之良方。

(二)繼承方法論之系統建構
1. 經典與臨床的辯證關係
晁氏提出"讀經典-做臨床"的閉環模式,暗合清代周學海"讀書不如讀案"之論。考【傷寒論】本身即是臨床實錄,近現代章次公"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實踐路徑,正可為此作注。當代繼承工作當避免兩種偏頗:或泥古不化如柯琴所譏"執方治病",或棄典忘祖類同方有執"鑿空之弊"。

2. 觀察思悟的認知機制
"細觀察"實為中醫原始創新之本,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載"診脈辨證,最要細心",朱丹溪更謂"認病為先"。晁氏強調的症狀學演變研究,與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的"變證"思想一脈相承。而"善思悟"環節,尤需警惕現代醫學思維定勢的干擾,當如吳鞠通"進與病謀,退與心謀"的治學態度。

(三)中西醫並重之實踐智慧
晁氏臨床研究體現"以中醫為主體"的整合思路:
1. 診斷層面:保持"司外揣內"的傳統認知路徑,如風哮診斷既參考西醫支氣管激發試驗,更重視"風邪"特徵的脈症辨識。
2. 治療層面:遵循"中醫病機主導"原則,其研發的蘇黃止咳膠囊雖經現代藥理驗證,但組方仍恪守"疏風宣肺"的傳統法度。
3. 理論創新:突破"以痰為中心"的哮病舊說,提出"風邪為患"新論,恰如王肯堂【證治準繩】"凡病不可執一說"的學術警示。

(四)當代啟示
1. 繼承維度:需建立"批判性繼承"機制,如丹波元簡【醫賸】般考鏡源流
2. 發展路徑:當效法吳以嶺"理論-臨床-新藥"的轉化模式
3. 教育革新:建議參照清代喻昌【醫門法律】"先議病後議藥"的臨床思維訓練法

結語:晁氏學術思想展現"守正創新"的典範,其價值不僅在於具體診療技術的突破,更在於為中醫現代轉型提供了方法論範式。然須警醒者,當代中醫發展當避免"以西律中"的異化傾向,始終以中醫理論主體性為根本。
馬盲 發表於 2025-7-13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晁恩祥先生"大醫精誠"思想與中醫藥傳承創新之道】

晁恩祥先生所倡"大醫精誠"之說,實為醫道之圭臬。余嘗考【千金要方】,孫思邈首揭此義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今觀晁氏詮釋,既得古賢真傳,復有時代新解。"精"者,【說文】訓為"擇也",醫者當如【黃帝內經】所云"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於學術求其精深,於辨證務其精準,於診療臻其精湛。而"誠"字從言從成,【中庸】言"誠者物之終始",醫者誠心以對病患,誠信以承學術,誠意以施仁術,此三者實為醫德之本。

中醫藥之傳承,當以經典為基。【漢書·藝文志】載"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裏",今人讀【內經】【傷寒】,非徒記誦辭章,貴在明其理法。晁氏謂"讀經典、做臨床",深合【醫學源流論】"將【靈】【素】要語熟讀"之訓。余觀歷代名醫,如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朱丹溪"溯洄【素】【難】",皆以經典為臨床之指南。今之學者,當效法前賢,於【溫病條辨】【醫宗金鑒】等典籍中探賾索隱,復驗之於臨證。

辨證論治乃中醫精髓,晁氏強調"細觀察、善思悟",正合【景岳全書】"診病之法,無逾望聞問切"之旨。憶昔葉天士治瘧,察舌苔之厚薄而知邪之進退;吳鞠通辨溫病,審脈象之浮沉而定方藥之輕重。今之臨床,尤當重視四診合參,如風哮之證,晁氏突破"以痰為中心"之舊說,提出風邪為患之新見,此即【醫林改錯】"不肯粗心浮氣,渾淪吞棗"之實證也。

至若中西醫並重之論,晁氏見解尤為通達。【醫門法律】云:"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西醫長於微觀辨析,中醫精於整體調燮,二者恰如【周易】陰陽之相濟。觀晁氏治哮病,既宗【諸病源候論】"痰氣相擊"之說,復參現代病理研究,創"風邪犯肺"新論,此即【醫學衷中參西錄】"融匯貫通"之妙用。

至於"寫文章"之倡,實為醫家"立德立言"之要途。昔張元素著【醫學啟源】,李時珍撰【本草綱目】,皆欲"藏之名山,傳之其人"。今之學者,當效晁氏將風咳研究筆之於書,既承【傷寒論】序"撰用【素問】【九卷】"之志,復開現代科研之新篇。

要之,晁恩祥先生之論,既秉"大醫精誠"之古訓,復倡"繼承發揚"之新聲。吾輩當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治學,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之念臨證,方能臻於【靈樞】所謂"上守神,下守形"之境,使岐黃之術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