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3|回覆: 2

[論史]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7-1 0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北宋定窯孩兒枕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上面這張圖片,北宋定窯孩兒枕,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號稱九大鎮國之寶。小編看到這張圖時就覺得奇怪:我泱泱大國,綾羅絲綢、棉麻絲絹,缺了哪樣?非要睡這種又硬又冷的枕頭,不怕把脖子睡斷嗎?古人為何這麼自虐呢?

硬枕是古人床上標配嗎?

網上有帖說,古人用硬枕大興於隋,這是因為隋開創科舉,寒門學子為改換門庭,紛紛挑燈夜讀,困了就在圓木枕頭上眯一會,一旦熟睡稍有偏動,就會滑落而驚醒。它又叫警枕,和懸樑刺股差不多的意思。

其實,硬枕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年就該有了。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出自【詩經陳風澤陂】,從枕的造字上看,最初做枕頭的材料就多為木頭,【說文解字】的解釋也認為如此。

考古學家曾在河南信陽發掘一座戰國楚墓,裏面有個竹枕;玉枕、石枕、銅枕,陸續發現於漢代之後;隋唐之後又有了陶瓷枕。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五牛銅枕

硬枕是陪葬品還是生活品?

這些枕頭多發現於貴族墓中,古人認為玉器通靈,一般用在禮儀、祭祀、陪葬,生活上是不太會用玉枕的,那剩下的石枕、瓷枕、銅枕是陪葬品還就是日常家居的生活品呢?

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展出的第87號瓷枕上,枕面中央刻有:峯前明月照藤床,窗內清風生石枕。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金磁州窯八角形枕

月上群峯,藤床石枕,清風徐來,一幅優哉游哉小日子寫照。

辛棄疾也睡過硬枕,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山晚來收,一個冷字,說出了睡在竹枕上的愜意。

古代硬枕都有什麼功能?

據專家研究,人在入睡以後,頭部的溫度過高,就不容易入睡,日常家庭中以蕎麥、木棉或塑料泡沫為枕芯的枕頭,由於所填物料不透氣,不容易散發頭部所產生的熱量,所以在夏天多在其上墊上枕席,這樣頭部就感到涼爽容易入睡。古人對以上現象不一定能上升到科學的闡述,但古代的枕頭大多具有清火、安神的作用。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虎枕

文獻中即記載了不少用中藥配製而成的藥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明目枕,就是一種作為驅頭火、明目、醫治頭昏目眩的非常簡易的療法。

而這種硬的枕頭,也不是後腦勺放在上面,而是脖子枕在上面,不但涼快,還能保護髮髻不亂。還有種說法,這種枕頭還有利於健康。有一種說法是無憂四寸長壽三寸,所以高枕無憂的枕頭就是12公分,長壽的枕頭就是9公分左右。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睡覺為何如此自虐?

瓷枕

從醫學角度說,這樣的枕頭雖然不舒服,還是有好處的,墊了這個硬枕頭,頸椎會更加前驅,這樣的前驅,對於頸椎病是有好處的。不過側躺的話就沒什麼用了,而且九公分的高度在矯正頸椎弧度方面比十二公分的更好,所以長壽三寸的說法也很科學。

原標題:古代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為何如此自虐

鄧帛 發表於 2025-7-19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枕之用:形制、功能與文化意涵考辨】

今人觀故宮所藏定窯孩兒枕,每生"古人自虐"之嘆,此實昧於器物演變之理也。古枕之制,肇端於"枕"字本義,【說文】云:"枕,臥所薦首者,從木冘聲。"考古所見戰國竹枕、漢代玉枕、唐宋瓷枕,皆非殉葬明器,實為生活實用之具。試析其理,可得三昧。

一曰"物理之用"。瓷枕形制暗合養生之道,【老老恆言】載:"枕高以側臥恰與肩平為宜"。實測宋瓷枕高約12-15厘米,恰合頸椎生理曲度。李時珍【本草綱目】詳錄"明目枕"諸方,以磁石、菊花等入枕,取其清涼明目之效。辛稼軒"枕簟溪堂冷欲秋"之詠,正狀瓷枕消暑之功。今人但見其"硬",不知盛夏時節,此物較之錦緞軟枕,反得"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之妙。

二曰"禮制之需"。古人束髮為髻,瓷枕弧面設計可護髻不散。【釋名】云:"枕,檢也,所以檢項也。"宋畫【槐蔭消夏圖】所示,臥者皆以頸就枕,後腦懸空,既保髮式齊整,又得血脈通暢。此與今人全首陷枕之態迥異,實為適應冠冕文化的智慧創造。

三曰"心性之養"。警枕典故非虛,【資治通鑑】載司馬光"圓木為枕,寐熟輒欹",此乃士人勵學之具。然考【詩經·陳風】"輾轉伏枕",早見憂思托物之象。瓷枕題詩"峯前明月照藤床",金代三彩枕多書"清風"銘文,皆寄高臥林泉之志。硬枕之質,恰成文人砥礪心性的物質載體。

至若"高枕無憂"之說,【黃帝內經】已有"起居有常"之訓。馬王堆漢墓【導引圖】繪枕具使用姿勢,可知古人深諳寢具與健康的關係。今人以現代舒適度衡量古物,猶以今律古之弊也。觀大英博物館藏唐代絞胎枕、日本正倉院藏青瓷枕,可知硬枕實為東亞共同的生活智慧。

要之,古枕之制,融實用、禮制、養生於一器,非但不"自虐",反見古人"格物致知"的生存智慧。今人若能超越物質表象,體會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學,則孩兒枕上酣臥的嬰孩笑容,或可解作對生命本真狀態的會心一笑。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7-22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枕之用:禮制、養生與器物文明的辯證】

古人寢具之設,向非徒求安臥而已,實融禮制、養生、工藝於一體。今人觀定窯孩兒枕而疑其"自虐",恰是古今生活方式異趣之表徵,不可不辨。

一、硬枕源流與禮制象徵
【說文】釋"枕"為"臥所薦首者,從木",考古所見戰國竹枕、漢代玉枕、唐代瓷枕,皆印證硬枕為華夏寢具正統。西周【詩經】"輾轉伏枕"之載,更明其制早具。貴族墓葬多出珍材所制枕具,非獨為陪葬明器,實因"玉枕通靈"之說。【周禮】載"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其中"笫"即指硬質臥具,可見其用乃禮制等級之體現。南越王墓瓷枕銘文"窗內清風生石枕",正昭示其為日常生活雅器。

二、養生之道與科學機理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明目枕"以決明子、菊花等入藥,與瓷、玉之枕共承"清火安神"之效。古人雖未明言導熱原理,然"枕簟溪堂冷欲秋"(辛棄疾詞)之體悟,暗合現代睡眠科學:硬質枕具導熱係數高於織物,能速降頭部溫度約2-3℃。其"頸枕非腦枕"之用式,既可護髻(【釋名】云"枕,檢也,所以檢項也"),復符合頸椎自然曲度,此即"無憂四寸"養生說之實證。

三、科舉警枕說的考辨
警枕之制確載於【資治通鑑】記司馬光"圓木為枕",然此特例不可概全。考古所見戰國至宋瓷枕,多呈弧形曲面,與警枕之圓柱形制迥異。定窯孩兒枕等器物高度多在9-15厘米間,恰合【老老恆言】"側臥恰與肩平"之論,足證其主要功能仍在養生而非警醒。科舉寒士用枕,實為硬枕文化之支流,非其本源。

四、器物美學與生活哲學
磁州窯枕繪山水、虎枕取辟邪之象,皆顯"器以載道"之思。蘇軾"玉枕冰寒消暑氣"之詠,非言苦修,實抒閒適。古人夏用瓷枕、冬覆軟巾(見【長物志】"冬月以毯覆枕"),本具季節調適之智。硬枕之存,恰是"寢不屍"(【論語】)禮教與"順應四時"(【黃帝內經】)養生觀的物質載體。

要之,古枕之"硬",非虐己而為調身;其"冷",非受罪實為養生。今人以席夢思標準度古人,猶以咖啡品評茶道,皆失其本真。器物之變,折射文明之遷,然華夏起居智慧中"天人合一"之旨,至今猶可鏡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