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75|回覆: 2

[醫藥臨床] 【本經】清熱通絡之白頸蚯蚓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6-18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白頸蚯蚓『味咸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仍自化爲水,生平土。』(【本經】)

    蚯蚓常名地龍,有白頸謂其老而條大、肥壯,體壁較厚,前端有帶如環,色淺,今兩廣所產質優。

    經言蛇瘕者,常飢而食不下,喉噎塞食,至胸中而吐,或類今之胃、食道腫瘤;三蟲者,長、赤、蟯蟲也;伏屍者,其病隱伏五臟,積年難除,未發如常人平調無患,驟發則心腹刺痛,脹滿喘息,或類今之急腹症、心絞痛也;鬼疰者,必心腹痛,或絕氣倒地如中惡,餘氣不散,停住積久,有時發動,連滯停住,乃至於死,死後注易旁人,傳染惡疾也;蠱毒者,或爲惡氣傷人,心腹絞痛,吐血有塊,腹脹便黑如漆,類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肝癌、血吸蟲病晚期也。

    余於【本經】所論地龍主治各項茫然無所知,又無實踐經驗,僅知地龍氣腥咸寒,入厥陰肝經,清熱平肝,止喘通絡,乃高熱狂躁、驚風抽搐、中風半身不遂、熱喘不得息、關節疼痛、小便不通、痄腮瘡瘍之常用藥。乙型腦炎高熱、驚厥、神志昏迷、面赤氣粗、唇乾齒燥、抽搐頻作者,熱極生風,神明擾亂之證,貴州許玉鳴氏有清涼開竅,鎮肝息風之方可以效法:干地龍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60克,羚羊角3克,杭白菊12克,牡丹皮10克,大貝母12克,石決明20克,川黃連6克,蜈蚣蟲2條,連翹15克。水煎服。

    病毒性腦炎嗜睡、頭痛、發熱、抽搐,有清熱散毒,滌痰息風之方:蜈蚣2條,全蠍、地龍、黃連各4.5克,黃芩、熟大黃、枳實、石菖蒲、炙遠志各9克,水煎服。務使大便輕下,邪有出路。養陰藥需慎用,此病多有痰濕伏火也。

    急黃熱毒內陷,黃疸急起加深,高熱煩渴,躁動狂亂,抽搐神昏者,犀角地黃湯加地龍、黃連、黃芩、梔子、熟大黃、生地、黃柏,可直泄三焦燎原之火。

    幼兒高熱昏迷抽搐,常見於中毒性肺炎腦病,痰熱蒙蔽心竅,引動肝風。貴州陳孫階氏有清肺地龍湯甚妙:地龍、麻黃、全蠍、蟬衣、川貝、細茶葉、鉤藤各3克,羚羊角、生甘草各1.5克,杏仁6克,生石膏10克,水煎頻頻餵服。

    又有精神分裂症狂躁,肝熱瘀血痰火是也,干地龍隨症加入礞石滾痰丸、無極丸、瀉心湯諸方中。

    【別錄】謂地龍『療傷寒伏熱,狂謬。』陶弘景謂地龍主『溫病大熱,狂言。』所指即爲上述。

    然地龍大寒,無論傷寒溫熱,非陽明實熱狂躁,或黃疸腹脹食少便溏,黃色陰晦者皆不可用,涼遏其邪,病深難解也。

    痰熱壅肺之哮喘,喘急面赤,胸悶熾熱,麻杏石甘湯本可清肺化痰,加地龍尤能平其喘急,一般支氣管哮喘也可用地龍加入當用方中,喘息難寧者尤當加用之,地龍似有宣肺平喘之專能,肺熱喘逆甚者最宜用地龍,其性大寒是也。

    【斗門方】以地龍杵,冷水濾過,濃服半碗治小便不通,而以鮮地龍30克,洗淨泥沙以白糖60克化水,蟋蟀2個烤枯研細合之,一次頓服可治急性腎炎全身水腫,肚腹脹大,氣急尿閉。蟋蟀咸寒微溫,也可治水腫尿閉,與地龍相伍甚妙。慢性腎炎水腫難消,黃芪、地龍爲伍,可以益脾腎正氣,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既通經絡,亦可降血壓也。

    白虎歷節多由風寒濕氣襲於經絡,關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利,【聖惠方】地龍散、【證治準繩】定痛丸、【奇效良方】循絡丸皆可用之。【本事方】麝香丸尤有特色:生川烏3枚,生全蠍21隻,生黑豆21粒,干地龍18克,研細末入麝香0.5克,研勻,糯米粉糊丸綠豆大,每服7粒,甚者服10粒,夜臥前溫酒下,若無麝香,加細辛、羌活,或加穿山甲10克通經絡,入骨骱。

    中風半身不遂,風痹流竄,血脈痹阻,氣不行,血不濡,肢體偏廢,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益氣,地龍活血通絡,祛瘀生新,長服可取緩效。

    跌傷骨折,必有寒氣外來,損傷瘀血處,又必有郁伏之熱。貴州顧乃熹氏有活血涼血方:當歸、黃芪各12克,地龍、生地、連翹、花粉、土鱉蟲各10克,柴胡、荊芥、桃仁、降香各6克,黃連、甘草各3克,紅花4.5克,銀花15克。地龍活血亦清郁伏之熱。又有接骨紫金丹,治一切骨碎筋斷:干地龍、制川烏各15克,龍骨、土鱉蟲(醋炒)、赤石脂、鹿角膠各60克,自然銅90克(醋淬),滑石120克(醋炒),制乳香、沒藥各15克,麝香3克,爲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

    取鮮地龍數十條,潔水淨,加白砂糖搗糊狀,加冰片少許外敷骨折腫脹處,每覺清涼舒適,消腫止痛效果甚爲明顯。

    干地龍水泛丸,山藥爲衣,服之可促進骨折癒合;干地龍研末黃酒吞服,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者,均是骨折損傷之簡易良方。

    地龍以橄欖油浸泡數日濾出消毒,塗燒燙傷、下肢潰瘍;地龍白糖化液,外用治帶狀疱疹、對口毒瘡,皆簡易效驗之方。

鳳傑 發表於 2025-4-1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所載白頸蚯蚓(地龍)之功效發微

【神農本草經】謂白頸蚯蚓"味咸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此說實蘊藏古人對寄生蟲病、急症及傳染性疾病的深刻觀察。今考其主治,可作如下闡發:

一、蟲積與症瘕
所謂"蛇瘕",當屬消化道梗阻性病變,其"食不下""胸中而吐"之症,與今之食管癌、賁門失弛緩症頗類。地龍所含蚓激酶、膠原酶等成分,確具纖溶與抗凝作用,或可緩解黏膜水腫。"殺長蟲"之功,已爲現代研究所證實,其提取物對蛔蟲、鉤蟲確有抑制效果。

二、急症與疫病
"伏屍""鬼疰"之證,實指潛伏性危重症。地龍清熱息風之效,在乙型腦炎、驚厥等熱極生風證中確有良效。許玉鳴氏方以地龍配伍羚羊角、鉤藤等,正取其咸寒沉降、通絡止痙之功。現代研究更表明,地龍提取物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三、肝經熱毒
"蠱毒"諸症,與肝硬化門脈高壓所致消化道出血高度吻合。地龍入肝經,其抗凝、改善微循環作用,對血瘀證確有療效。近年研究更發現其提取物可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

然須注意,地龍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現代應用多經炮製減其腥味,且宜配伍生薑、大棗以制其寒性。古今之用,理法雖異,其清熱通絡之旨一也。學者當參合現代藥理,方能盡掘此物之妙。
沙坡 發表於 2025-4-30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白頸蚯蚓藥性考辨及臨證應用芻議

一、經義發微
【神農本草經】所載白頸蚯蚓(地龍)主治諸症,實爲古代對寄生蟲病、急重症及傳染性疾病的經驗總結。"蛇瘕"當屬消化道梗阻或腫瘤類疾病,其"喉噎塞食"之狀,與食管癌之噎膈證高度吻合;"伏屍""鬼疰"所述驟發心腹刺痛、傳染性等特徵,頗類今之急性心梗、惡性傳染病;"蠱毒"見腹脹便黑,則與肝硬化門脈高壓致上消化道出血相契。此三者皆屬危篤重症,而地龍能主之,足見其清熱通絡、解毒散結之力峻猛。

二、藥性析真
地龍咸寒沉降,專入肝經血分,其功有三:
1. 清熱息風:咸寒直折火勢,對熱極生風之高熱驚厥(如乙腦、病毒性腦炎)有特效。許玉鳴氏方以地龍配羚羊角、石膏,正取其涼肝息風之性。
2. 通絡逐瘀:體滑善竄,能疏利經絡壅滯。陳孫階氏清肺地龍湯用麻黃配地龍,一宣一通,治肺炎腦病之痰熱閉竅,深得"絡以通爲用"之旨。
3. 解毒消症:其"殺長蟲""化水"之能,實爲溶解血栓、抗腫瘤之古代表述。現代研究證實,地龍提取物確有纖溶、抗凝作用。

三、臨證要點
1. 辨證關鍵:必見陽明實熱或肝風內動之候,如面赤氣粗、舌絳苔黃、脈弦數。陰黃、虛寒抽搐者絕對禁用。
2. 配伍法度:
熱毒熾盛:配犀角(現用水牛角代)、黃連(如急黃方)
痰熱閉竅:伍礞石、貝母(如精神分裂症方)
風動痙厥:佐全蠍、蜈蚣(如病毒性腦炎方)
3. 用量宜忌:干品10-15克爲宜,鮮品可倍用。脾胃虛寒者需佐生薑、白朮。

四、現代啟示
地龍治療心腦血管病(中風、心絞痛)、免疫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及腫瘤的療效已獲實驗證實,此正與【本經】"去伏屍""破症瘕"之說暗合。然其"自化爲水"特性提示:
溶栓作用需關注出血風險
抗腫瘤應用宜配伍扶正藥

結語
地龍乃"以蟲通絡"法代表藥物,運用之妙在於把握"熱、瘀、毒"病機三要素。學者當遵【本經】之訓而參以西理,使古藥煥發新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