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72|回復: 2

[医药临床] 〖本经〗清热通络之白颈蚯蚓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6-18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白颈蚯蚓『味咸寒,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为水,生平土。』(〖本经〗)

    蚯蚓常名地龙,有白颈谓其老而条大、肥壮,体壁较厚,前端有带如环,色浅,今两广所产质优。

    经言蛇瘕者,常饥而食不下,喉噎塞食,至胸中而吐,或类今之胃、食道肿瘤;三虫者,长、赤、蛲虫也;伏尸者,其病隐伏五脏,积年难除,未发如常人平调无患,骤发则心腹刺痛,胀满喘息,或类今之急腹症、心绞痛也;鬼疰者,必心腹痛,或绝气倒地如中恶,余气不散,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旁人,传染恶疾也;蛊毒者,或为恶气伤人,心腹绞痛,吐血有块,腹胀便黑如漆,类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肝癌、血吸虫病晚期也。

    余于〖本经〗所论地龙主治各项茫然无所知,又无实践经验,仅知地龙气腥咸寒,入厥阴肝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乃高热狂躁、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热喘不得息、关节疼痛、小便不通、痄腮疮疡之常用药。乙型脑炎高热、惊厥、神志昏迷、面赤气粗、唇干齿燥、抽搐频作者,热极生风,神明扰乱之证,贵州许玉鸣氏有清凉开窍,镇肝息风之方可以效法:干地龙15克,生地30克,生石膏60克,羚羊角3克,杭白菊12克,牡丹皮10克,大贝母12克,石决明20克,川黄连6克,蜈蚣虫2条,连翘15克。水煎服。

    病毒性脑炎嗜睡、头痛、发热、抽搐,有清热散毒,涤痰息风之方:蜈蚣2条,全蝎、地龙、黄连各4.5克,黄芩、熟大黄、枳实、石菖蒲、炙远志各9克,水煎服。务使大便轻下,邪有出路。养阴药需慎用,此病多有痰湿伏火也。

    急黄热毒内陷,黄疸急起加深,高热烦渴,躁动狂乱,抽搐神昏者,犀角地黄汤加地龙、黄连、黄芩、栀子、熟大黄、生地、黄柏,可直泄三焦燎原之火。

    幼儿高热昏迷抽搐,常见于中毒性肺炎脑病,痰热蒙蔽心窍,引动肝风。贵州陈孙阶氏有清肺地龙汤甚妙:地龙、麻黄、全蝎、蝉衣、川贝、细茶叶、钩藤各3克,羚羊角、生甘草各1.5克,杏仁6克,生石膏10克,水煎频频喂服。

    又有精神分裂症狂躁,肝热瘀血痰火是也,干地龙随症加入礞石滚痰丸、无极丸、泻心汤诸方中。

    〖别录〗谓地龙『疗伤寒伏热,狂谬。』陶弘景谓地龙主『温病大热,狂言。』所指即为上述。

    然地龙大寒,无论伤寒温热,非阳明实热狂躁,或黄疸腹胀食少便溏,黄色阴晦者皆不可用,凉遏其邪,病深难解也。

    痰热壅肺之哮喘,喘急面赤,胸闷炽热,麻杏石甘汤本可清肺化痰,加地龙尤能平其喘急,一般支气管哮喘也可用地龙加入当用方中,喘息难宁者尤当加用之,地龙似有宣肺平喘之专能,肺热喘逆甚者最宜用地龙,其性大寒是也。

    〖斗门方〗以地龙杵,冷水滤过,浓服半碗治小便不通,而以鲜地龙30克,洗净泥沙以白糖60克化水,蟋蟀2个烤枯研细合之,一次顿服可治急性肾炎全身水肿,肚腹胀大,气急尿闭。蟋蟀咸寒微温,也可治水肿尿闭,与地龙相伍甚妙。慢性肾炎水肿难消,黄芪、地龙为伍,可以益脾肾正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既通经络,亦可降血压也。

    白虎历节多由风寒湿气袭于经络,关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利,〖圣惠方〗地龙散、〖证治准绳〗定痛丸、〖奇效良方〗循络丸皆可用之。〖本事方〗麝香丸尤有特色:生川乌3枚,生全蝎21只,生黑豆21粒,干地龙18克,研细末入麝香0.5克,研匀,糯米粉糊丸绿豆大,每服7粒,甚者服10粒,夜卧前温酒下,若无麝香,加细辛、羌活,或加穿山甲10克通经络,入骨骱。

    中风半身不遂,风痹流窜,血脉痹阻,气不行,血不濡,肢体偏废,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益气,地龙活血通络,祛瘀生新,长服可取缓效。

    跌伤骨折,必有寒气外来,损伤瘀血处,又必有郁伏之热。贵州顾乃熹氏有活血凉血方:当归、黄芪各12克,地龙、生地、连翘、花粉、土鳖虫各10克,柴胡、荆芥、桃仁、降香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红花4.5克,银花15克。地龙活血亦清郁伏之热。又有接骨紫金丹,治一切骨碎筋断:干地龙、制川乌各15克,龙骨、土鳖虫(醋炒)、赤石脂、鹿角胶各60克,自然铜90克(醋淬),滑石120克(醋炒),制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3克,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

    取鲜地龙数十条,洁水净,加白砂糖捣糊状,加冰片少许外敷骨折肿胀处,每觉清凉舒适,消肿止痛效果甚为明显。

    干地龙水泛丸,山药为衣,服之可促进骨折愈合;干地龙研末黄酒吞服,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者,均是骨折损伤之简易良方。

    地龙以橄榄油浸泡数日滤出消毒,涂烧烫伤、下肢溃疡;地龙白糖化液,外用治带状疱疹、对口毒疮,皆简易效验之方。

凤杰 發表於 2025-4-1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经》所载白颈蚯蚓(地龙)之功效发微

《神农本草经》谓白颈蚯蚓"味咸寒,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此说实蕴藏古人对寄生虫病、急症及传染性疾病的深刻观察。今考其主治,可作如下阐发:

一、虫积与癥瘕
所谓"蛇瘕",当属消化道梗阻性病变,其"食不下""胸中而吐"之症,与今之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颇类。地龙所含蚓激酶、胶原酶等成分,确具纤溶与抗凝作用,或可缓解黏膜水肿。"杀长虫"之功,已为现代研究所证实,其提取物对蛔虫、钩虫确有抑制效果。

二、急症与疫病
"伏尸""鬼疰"之证,实指潜伏性危重症。地龙清热息风之效,在乙型脑炎、惊厥等热极生风证中确有良效。许玉鸣氏方以地龙配伍羚羊角、钩藤等,正取其咸寒沉降、通络止痉之功。现代研究更表明,地龙提取物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三、肝经热毒
"蛊毒"诸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高度吻合。地龙入肝经,其抗凝、改善微循环作用,对血瘀证确有疗效。近年研究更发现其提取物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然须注意,地龙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现代应用多经炮制减其腥味,且宜配伍生姜、大枣以制其寒性。古今之用,理法虽异,其清热通络之旨一也。学者当参合现代药理,方能尽掘此物之妙。
沙坡 發表於 2025-4-30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经》白颈蚯蚓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刍议

一、经义发微
《神农本草经》所载白颈蚯蚓(地龙)主治诸症,实为古代对寄生虫病、急重症及传染性疾病的经验总结。"蛇瘕"当属消化道梗阻或肿瘤类疾病,其"喉噎塞食"之状,与食管癌之噎膈证高度吻合;"伏尸""鬼疰"所述骤发心腹刺痛、传染性等特征,颇类今之急性心梗、恶性传染病;"蛊毒"见腹胀便黑,则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相契。此三者皆属危笃重症,而地龙能主之,足见其清热通络、解毒散结之力峻猛。

二、药性析真
地龙咸寒沉降,专入肝经血分,其功有三:
1. 清热息风:咸寒直折火势,对热极生风之高热惊厥(如乙脑、病毒性脑炎)有特效。许玉鸣氏方以地龙配羚羊角、石膏,正取其凉肝息风之性。
2. 通络逐瘀:体滑善窜,能疏利经络壅滞。陈孙阶氏清肺地龙汤用麻黄配地龙,一宣一通,治肺炎脑病之痰热闭窍,深得"络以通为用"之旨。
3. 解毒消癥:其"杀长虫""化水"之能,实为溶解血栓、抗肿瘤之古代表述。现代研究证实,地龙提取物确有纤溶、抗凝作用。

三、临证要点
1. 辨证关键:必见阳明实热或肝风内动之候,如面赤气粗、舌绛苔黄、脉弦数。阴黄、虚寒抽搐者绝对禁用。
2. 配伍法度:
热毒炽盛:配犀角(现用水牛角代)、黄连(如急黄方)
痰热闭窍:伍礞石、贝母(如精神分裂症方)
风动痉厥:佐全蝎、蜈蚣(如病毒性脑炎方)
3. 用量宜忌:干品10-15克为宜,鲜品可倍用。脾胃虚寒者需佐生姜、白术。

四、现代启示
地龙治疗心脑血管病(中风、心绞痛)、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及肿瘤的疗效已获实验证实,此正与《本经》"去伏尸""破癥瘕"之说暗合。然其"自化为水"特性提示:
溶栓作用需关注出血风险
抗肿瘤应用宜配伍扶正药

结语
地龙乃"以虫通络"法代表药物,运用之妙在于把握"热、瘀、毒"病机三要素。学者当遵《本经》之训而参以西理,使古药焕发新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