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1|回覆: 0

[稗官野史] 辛棄疾到底做了些什麼 讓朱熹羨慕不已?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17 17: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辛棄疾到底做了些什麼 讓朱熹羨慕不已?

辛棄疾到底做了些什麼 讓朱熹羨慕不已?

1181年,也就是南宋淳熙八年,冬天,辛棄疾在福建上饒的帶湖,閒著,做些什麼來打發時光呢?帶湖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能見度高,滿山谷的松樹和翠竹,與天上的白雲融在了一個畫面里,連雲松竹,辛棄疾老師雖然一時不能施展胸中抱負,但是能在這樣的山水勝景中度日,也知足了,於是感嘆萬事從今足。當然,所謂的知足,也不是說完全不作爲,這麼好的地段,總得建個房子,開墾點田地之類的吧。

於是他親自動手,在這個地方修建房屋。一來辛老師有點積蓄,二來地方偏僻,費用不會太貴,他真的就建起了一棟宅院來,有多大呢?南北有一千二百三十尺長,東西有八百三十尺寬,房屋百間。這個數據是當時大學者、朝廷大臣洪邁提供的,來源於他寫的【稼軒記】。宅子裡亭台樓閣皆備,池塘園林俱全,是個休閒好去處。

辛老師既然一時不能上陣打仗,那麼乾乾農活也不錯,房產在自家地盤上所占比例約爲四成,剩下六成可不能浪費了。他在附近開墾稻田,所謂的稻花香里說豐年,還真不是吹的。名儒朱熹曾經偷偷地去看過,羨慕不已,認爲耳目所未睹,算是開眼界了。

辛棄疾的生活狀態始終很悠閒,他和當地百姓融洽得很,每逢帶湖鄉親祭社神,用過的祭肉要分給大家時,辛棄疾也會拄著拐杖,去湊個熱鬧,分上一份,然後和著剛剛釀好的白酒慢慢享用,那是何等愜意的日子。其實辛老師那年還不老,才48歲,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接下來,辛棄疾開始賣萌了。已經是秋天,西風吹來,屋外沙沙地響。是什麼在響呢?原來是滿園子的梨樹和棗樹啊,金秋時節,果實纍纍,煞是誘人。當然,最受誘惑的是小孩子們,不管果樹的主人是誰,他們一個個拿著竹竿來樹下打梨子和棗子,一片歡呼聲,更顯示金秋喜悅的豐收氣氛,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杆。說不定打的就是辛老師家的梨和棗呢。辛棄疾說:不要緊,不要趕走小朋友們,我坐在這裡看著他們打果實,也是一種樂趣,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小朋友偷果子已經很萌,大朋友一旁偷看,更萌。

那一年的辛棄疾,那一年的小朋友,那一年的帶湖,都刻印在中國的文學長廊里,趣味雋永。這就是辛棄疾寫的【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原標題:朱熹爲何羨慕辛棄疾?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5-21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稼軒居處看南宋士大夫的隱逸理想與生命情調】

朱熹"耳目所未睹"之嘆,實非僅慕帶湖莊園之宏麗,乃是對辛棄疾在仕隱之際所構建的完整生命形態的深刻共鳴。細考洪邁【稼軒記】與【朱子語類】相關記載,可窺見其中蘊含的三種文化深意:

其一,空間營造中的政治隱喻。辛棄疾"築室百楹"的規模遠超普通隱士草堂,其"稼軒"之命名更暗含【詩經】"稼穡維寶"的治國理念。這種將田園空間政治化的營造智慧,恰是朱熹等理學家"格物致知"理念的物質實踐。帶湖建築群中"植杖亭""停雲堂"等景點的命名系統,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士大夫精神符號體系。

其二,經濟生活的詩意轉化。辛棄疾"田六成"的農業生產,實爲對【周禮】井田制的文人化改造。朱熹所見"稻花香里說豐年"場景,本質是士大夫將農耕文明提升爲審美對象的典範。這種將經濟行爲藝術化的能力,正是理學家"灑掃應對皆是道"思想的生活印證。

其三,社群關係的理想重構。"拄杖分社肉"的描寫,生動展現了士紳階層與鄉民的新型倫理關係。辛棄疾通過參與村社祭祀,實現了【禮記】"鄉飲酒禮"的當代活化。其"靜看兒童打棗"的舉動,更暗合張載【西銘】"民胞物與"的哲學境界。

要之,朱熹之羨實非慕其宅第,乃驚佩稼軒能在"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間建構出如此圓融的生命形態。這種將儒家理想日常生活化的能力,在南宋道學與事功之學的張力中,樹立了難得的實踐典範。今日重讀【清平樂】,當知"閒看"二字背後,實有套完整的士大夫生活美學體系在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四日卯時|(小滿) 2025/5/21/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