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5|回覆: 1

[考古文物] 河北磁縣利用『切割磚體』技法成功保護修復北宋早期墓葬壁畫 ...

[複製鏈接]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7 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河北磁縣利用『切割磚體』技法成功保護修復北宋早期墓葬壁畫

20160606_002

20160606_002

被修複壁畫 王文棟攝

訊 通訊員董建華、記者耿建擴日前從河北磁縣文物部門獲悉,歷經一年半的艱苦修復,磁縣開創性地使用『切割磚體』技法成功將宋初墓葬出土的千年壁畫修復完成。這是近年來磁縣文物保護與修復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為同類壁畫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與以往壁畫保護所採取的揭取或整體提取的方法不同,我們對該壁畫採用了切割磚體的方法,保護效果良好,為墓葬壁畫的保護探索了另一種方法。』磁縣文物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李江說。李江介紹,該壁畫出土於宋初大將韓令坤墓葬。2014年初在磁縣磁州鎮西來村西北溢泉湖北路施工現場取土時發現一座古墓,該墓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後室及耳室組成,在前室出土一塊青石墓誌,墓誌蓋上楷書『南陽大王墓誌』,經考證該墓主人為北宋大將韓令坤。由於該墓葬早期破壞嚴重,墓頂、墓壁坍塌。但可喜的是,在甬道東壁發現一組壁畫,為出行圖,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宋代早期墓葬壁畫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為了更好地保存和研究該墓葬出土的壁畫,在河北省文研所專家的指導下,磁縣文保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但由於壁畫損壞,一般常用的揭取方法將造成壁畫破碎成小塊,因此不適用。專家考慮將壁畫整體搬遷,因壁畫背面有磚體324塊,外加料疆石,總重量接近6000斤,重量較大,搬運及後期展示極不方便。經專家多次研究與論證,最終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保護與修複方案,就是對墓室壁畫採用整體加固和切割磚體及料疆石的方法,運出原地進行異地修復。在保證壁畫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儘量減輕整體重量,文保專家通過反覆試驗與計算,最終確定切割厚度為7厘米,在磚體切割如此薄的情況下沒有造成壁畫層鬆散和破壞,十分成功。

隨後一年多時間,經塗膠、切割、封護等十幾道工序特殊處理後,將畫面層、地仗層、支撐體一起揭取回室內。由於環境變化,溫度、濕度、光線等條件發生了改變,壁畫受到危害,亟須對其進行保護修復。專家們經過對壁畫製作工藝及壁畫的病害的科學分析研究,制定了科學的修複方案,本着『修舊如舊』原則,讓這一墓葬壁畫重獲『新生』。

『此次保護修復採用的是連磚切割揭取,該方法彌補了揭取壁畫中結構的不完整性,也克服了整體提取壁畫中重量較大的問題。壁畫反映了五代末到北宋早期繪畫的藝術特色及當時的服飾、裝扮、禮儀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李江說,成功修復後,壁畫更加精美。長約2.1米、寬約1.8米的壁畫中共有7個人物,均為站立姿勢,共分四排,面部飽滿、紅潤,均有鬍鬚,手指較為纖細,每位人物均着官帽、腰帶、手持禮器,表情較為嚴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刻畫精美,構圖飽滿、線條流暢。

據李江介紹,在保護修複壁畫的過程中還有意外發現。該壁畫中黑色線條的顏料除了炭黑外還採用了群青和青金石,這個現象在我國古代墓葬壁畫中均未發現過。同時,還發現磚體縫隙中出現紅色、白色顏料層,這在其他磚室墓葬壁畫中也未曾發現過,原因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考證。

錢底 發表於 2025-7-5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北磁縣北宋墓葬壁畫保護修復工程的技術突破與學術價值芻議

近日獲悉河北磁縣採用"切割磚體"技法成功修復北宋韓令坤墓壁畫,實為文物保護領域一項重要技術突破。此案例不僅體現了當代文保工作者對傳統技藝的創造性轉化,更在方法論層面為墓葬壁畫保護提供了新範式。

從技術層面觀之,"切割磚體"技法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三維控制維度:其一,通過精確計算將磚體切割至7厘米薄度,在確保結構穩定的前提下實現重量減負(原重近6000斤),解決了傳統整體搬遷中的物理性難題;其二,採用分層加固技術,使畫面層、地仗層與支撐體形成有機整體,避免了揭取過程中的結構性損傷;其三,創造性地運用"料疆石"切割工藝,克服了宋代墓葬特有的建築材料處理難題。這種"減量不減質"的技術路徑,較之傳統的整體提取或分層揭取更具科學性。

就文物本體價值而言,韓令坤墓壁畫具有三重學術意義:作為北宋開國將領墓葬遺存,其"出行圖"題材反映了宋初武官儀制;壁畫中保留的顏料層與繪製技法,為研究北方地區五代至宋的繪畫轉型提供了關鍵樣本;墓誌與壁畫的互證關係,可補【宋史·韓令坤傳】之闕。此次修復中秉持的"修舊如舊"原則,最大程度保存了這些歷史信息。

該項目的啟示意義尤值得關注:其一,開創了"原位分析—科學切割—異地修復"的新型保護流程,為同類墓葬壁畫保護建立技術標準;其二,證明適度干預原則的可行性,在最小介入前提下實現最大保護效果;其三,凸顯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工程融合了考古學、材料學、結構力學等多領域智慧。

建議後續研究可着重三方面:加強切割面微觀結構的長期監測,完善磚體薄化技術的參數體系,並探索數字化技術在搬遷過程中的輔助應用。磁縣此次實踐,既是對【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中"真實性、完整性"原則的生動詮釋,也為處理類似考古發現提供了寶貴經驗。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巳時| 2025/7/10/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